返回上一级

字号

打印

关于区第六届人大代表第一次会议第066号建议的答复

主动公开

2022.06.10

拟办结果:解决采纳

孙菁旌代表:

关于您在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提出的第066号“关于尽快启动青浦耕地防污提质增效健康工程的建议”收悉,经研读,认为您的建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指导性,为此表示感谢。按照本提案建议,结合本区实际和区规划资源局协办意见,提出答复意见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区耕地保护任务21.6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15.7万亩,部管储备0.3万亩,市管储备农田5.6万亩。“三区”划定了蔬菜保护区6.81万亩、水稻功能区8.1万亩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草莓)0.82万亩以及白鹤、练塘两个蔬菜保护镇。水稻和蔬菜种植面积基本稳定,每年完成12.4万亩水稻和4.1万亩蔬菜生产任务。近年来,青浦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注重农业绿色发展,开展耕地质量保护和提质增效,积极打造“生产、生态、生活”相融合的绿色农业产业,白鹤草莓(2018年)、青浦薄稻米(2019年)先后获得了农产品国家地理标志,积极发展建设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乡村旅游、农事体验于一体的都市绿色现代农业。但是,在耕地防污提质增效方面还有差距,农业面源污染、绿色科技运用、农业资源利用、农业生态涵养等方面还有待提高,作为“上海之门”,“国际枢纽”,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先行启动区,更要发挥上海的综合优势,注重耕地质量保护,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科技农业、品牌农业,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率先实现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

1.注重规划引领,坚持政策引导。在市级部门统一部署下,通过市区联动、上下结合的方式,我区编制了《农田建设规划》、《“十四五”高标准设施菜田建设方案》、《青浦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8-2035)》、《郊野单元(村庄)规划》等规划性文件,为耕地质量提质增效、打造生态宜居建设提供规划依据,并为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规划支撑。在政策支持上,出台了《青浦区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补贴实施细则》,对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措施发放补贴,主要包括绿肥种植补贴、绿肥种子补贴、冬前深翻补贴、商品有机肥补贴、专用配方肥、水稻缓释肥补贴以及水稻育秧基质补贴等:出台了《关于持续推进本区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工作》,推进秸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和燃料化利用,逐步形成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长效机制。

2.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生产水平。近三年,我区在重固镇、练塘镇、金泽镇实施了7个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采取了农林水联动综合治理措施,改变了项目区“田块不整、沟渠不全,遇旱难灌、遇涝难排”的状况,提升了农田基础设施,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

3.推进农产品绿色认证。推进绿叶菜种植基地全面实施标准化生产,全面应用绿色高效生态栽培技术,完成9000亩绿叶菜规模化生产基地建设,建设蔬菜绿色生产示范基地9000亩。大力推进标准化水产养殖场建设,全区共实施43个标准化水产养殖场(水产良种场)项目,开展2.02余万亩绿色生产,实现绿色生产覆盖率60%以上。2021年农产品绿色认证率提高到30.16%,位于全市中上水平。

4.开展农药化肥“双减”行动。创建25个水稻绿色生产示范基地,面积2.11万亩;建成0.2万亩草莓绿色防控示范区,规范防治药剂采购,落实绿色防控要求;完成6个蔬菜绿色防控核心基地0.18万亩“三诱一网一布”全覆盖,辐射核心基地推广应用0.92万亩。全区农药施用总量下降到199吨,较上年同比下降2.7%。积极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和测土配方施肥,2021年全区推广商品有机肥2万吨、测土配方肥0.37万吨、缓释肥0.25万吨。全区化肥施用总量下降到5502吨,较上年同比下降1.9%。

5.实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开展12.4万亩水稻秸秆还田和离田利用,秸秆综合利用率96.5%以上;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工作,将回收范围进一步扩展到渔药包装物、沾有农药的地膜、黄板等,完成年度转运和处置工作量49.74吨,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100%,废旧农膜基本实现全量回收。开展茭白秸秆制造商品有机肥、茭白叶编结加工和食用菌辅料等综合利用。

6.不断加大耕地管控力度。我区出台了《关于做好拟开垦耕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的通知》以及《关于进一步明确拟开垦耕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要求的通知》等文件,加强耕地质量管理,确保新增耕地质量安全制定了更加严格的标准,尤其是复垦前地块性质涉及“12+3”类地块为重点地块,加强污染监测,提高标准,严格要求,把好土壤质量关,对于重点地块出具的调查报告需组织专家评审,充分保障地产农产品质量安全。

7.持续开展耕地地力监测。根据《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和上海市耕地地力监测、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和肥效监测的工作要求,对本区域内耕地地力状况进行监测,通过对监测点土壤实施采样检测,掌握和了解土壤肥力的动态变化,为耕地地力分级提供依据。全区共有100个地力监测点,包括55个市级耕地地力监测点,45个区级耕地地力监测点,基本覆盖全区主要农作物类型、轮作茬口、土壤类型。根据土壤监测结果,基本掌握了全区耕地地力、环境质量变化状况,为指导农业生产科学施肥、确保全区农产品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三、努力的方向

除持续大力推进上述工作外,后续将结合明年第三次全国土地普查工作,不断深化青浦耕地提质增效相关工作。

1.深化体制机制创新。推进财政支农资金体制机制改革,发挥有限的公共财政投入资金撬动无限社会资本的作用。加强涉农资金的统筹整合,创新先建后补、以奖代补、贷款贴息、政府购买服务等资金管理模式,提高农业综合开发、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等资金扶持力度,提高涉农资金配置效率,健全农业可持续发展投入保障体系。深入制度创新,加强土地保障。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持科技赋能、加大耕地保护投入,不断提升耕地质量和产能潜力;创新农业设施用地管理机制,探索与现代都市农业相匹配的农业设施用地管理机制。制定适合青浦区绿色农业发展的配套扶持政策,推进项目落地、政策资金落实,全力确保青浦农业可持续发展。

2.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及设施菜田建设项目。强化属地责任,督促各街镇及现代农业园区加强统筹协调和指导工作;夯实法人责任,由各项目法人单位和代建单位发挥主体作用,压实各项目参建单位责任,确保项目按计划推进。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推进耕地质量提升。

3.加强土壤监测,提高耕地地力。青浦区目前各监测点监测点耕地土壤肥力总体与去年相比差异不大,各养分有所起伏,土壤氮、磷、钾不存在缺乏问题,可以满足作物的生长需要,在今后农业生产过程中,一是大力宣传推广增施有机肥料,推广冬季深耕晒垡和种植绿肥;二是优化调整化肥使用结构,推广使用缓释配方肥,通过培训和宣传引导农户减少肥料使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稳定提升耕地地力,确保粮食生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