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区政协第六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085号提案的答复意见
无
主动公开
无
无
2022.06.10
办理结果:解决或采纳
民建区委:
区政协六届一次会议上提出的第085号“关于提高青浦农村地区居民收入的建议”的提案已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乡村振兴的落脚点是农民增收,为此,我们一直将此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政策引导、品牌打造、平台搭建、村企联动等多方面实现农产品优质优价,农民就业增收。
1.产业联合,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引导农民合作社相互之间,农民合作社与家庭农场、专业大户、龙头企业等主体间加强合作与联合,通过“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组织模式,让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挥各自优势、分工协作,促进家庭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协同发展。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促进主导产业的品牌整合,聚力发展“淀湖源味”区域公用品牌以及33家子品牌,建立健全品牌农产品营销体系,加强农产品品牌推介,提高产业综合效益,去年33家子品牌产值达6.8亿。
2.搭建平台,贯通农产品销售渠道。加强区域公用品牌“淀湖源味”的宣传力度,加强青浦薄稻米、大闸蟹、白鹤草莓等特色农产品的宣传推介工作,丰富品鉴活动内容和宣传形式,充分利用市级“鱼米之乡”平台资源,整合公益性与商业性渠道优势,优化线上线下展示销售模式,扩大地产优质农产品网络销售覆盖面,一季度累计产值达7198万元。组织开展地产农产品品鉴评优与展示展销、品牌创建、“进社区”“进公园”等工作深度融合,实现农产品优质优价。
3.村企联动,带动农民增收。推动“百家进百村”村企联动,梳理统计20家有一定带动能力合作社、涉农企业与村集体联动发展,聚焦“企业开展社会化服务,带动农业生产发展;企业为农民提供就业岗位;企业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企业带动农产品初级加工、品牌销售”等四个方面,助推业态培育、经济发展,联结村36个,其中乡村振兴示范村2个,经济薄弱村19个。如,彭世菇业公司+东庄村,利用东庄村林地资源发展林菌种养模式246亩,开发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体验项目,村集体经济林地租金收入14.76万元,提供62个村民就业,农民日工资收入100元/天,全年接待游客3.06万人次,营业额达到258万元。
4.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贯彻落实市区促进就业各项政策,加强宣传力度和效应,确保符合政策的农民享受到各级政策红利,结合青浦农村发展实际,打出“西劳外输”“离土农民跨镇就业”等一系列我区特色的涉农补贴政策组合拳,为促进我区农民拓宽就业渠道、跨省实现就业,将前往昆山市、吴江区、嘉善县实现就业纳入“西劳外输”“离土农名跨镇就业”政策补贴范围。同时通过吸纳就业困难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等稳定和促进就业配套政策,鼓励用人单位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
5.提升就业服务精准度。通过村居排摸全区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状况和求职情况,掌握他们的就业服务、培训等需求,重点为有就业困难且有求职意愿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指导、岗位推荐、培训提升等就业服务。今年将结合“春风行动”“人人乐业”等专项行动,加强对失业人员的帮扶力度,有效帮助农村富裕劳动力实现就业创业。
6.支持大学生返乡创新创业。为了扶持本区高校毕业生开展为农服务创业,2021年我局联合区财政局、区供销合作联合社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青浦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通知》(青人社规〔2021〕5号),对本区高校毕业生开展为农服务创业提供创业见习生活费补贴、创业贷款担保等政策支持。
7.提高本地农民技能素质。根据市场用工需求,组织农民量身定制开展专项和定向技能培训。会同区人社局、区文旅局出台《关于建立实施青浦区农业技能人才培养实训基地的暂行办法》,探索建立了一批农业技能人才培养实训基地。选拔一批农业类首席技师资助项目,近年来我区共推荐和选拔水产养殖、生态稻米栽培等多个农业类市、区两级首席技师资助项目,开本市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