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2022年青浦区“两增两减”虫口夺粮促丰收实施方案》的通知
QB5302000—2021—020
主动公开
青农委〔2022〕36号
上海市青浦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2022.02.28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现代农业园区: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安全的决策部署,根据市农业农村委《2022年上海市“两增两减”虫口夺粮促丰收实施方案》(沪农委〔2022〕50号)和区委、区政府工作要求,我委制订了《2022年青浦区“两增两减”虫口夺粮促丰收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上海市青浦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2022年2月28日
2022年青浦区“两增两减”虫口夺粮促丰收实施方案
为科学有效防控农作物病虫灾害,按照市农业农村委《2022年上海市“两增两减”虫口夺粮促丰收实施方案》(沪农委〔2022〕50号)和区委、区政府工作要求,充分发挥植保防灾减灾在稳定粮食生产、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增加统防统治、绿色防控覆盖率,减少病虫危害损失、化学农药使用量,实现“虫口夺粮”促丰收,特制定本方案。
一、趋势分析
根据我区近年来主要病虫发生持点,结合耕作制度、水稻品种变化、越冬虫源基数、天气趋势预报等综合分析,预计2022年全区水稻病虫害总体发生趋势为偏重至大发生,草地贪夜蛾中等偏轻发生,小麦赤霉病中等偏重发生。水稻病虫害总发生面积约135.5万亩次,发生面积比2021年预计增加5.8%。其中,稻纵卷叶螟偏重至大发生,预计发生面积32万亩次;二化螟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发生面积12.5万亩次;大螟中等发生,发生面积12.5万亩次;稻飞虱偏重至大发生,发生面积50万亩次,褐飞虱25万亩次,白背飞虱12.5万亩次,灰飞虱12.5万亩次;纹枯病偏重发生,发生面积为12.5万亩;稻瘟病中等至偏重发生,发生面积约6.0万亩;恶苗病自然发生程度中等至偏重,发生面积10万亩;穗期病害自然发生程度为中等至偏重;稻田草害偏重至大发生(4~5级),呈加重趋势。
全区蔬菜病虫害发生总体趋势为中等偏重发生,其中,黄曲条跳甲、蚜虫、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灰霉病、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霜霉病、烟粉虱等病虫害偏重发生。预计全区蔬菜病虫害发生总面积约为25万亩次,发生面积比2021年预计增加6.4%。
二、思路和目标
(一)总体思路。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1号文件及全国农业农村厅局长会议精神,以农业农村部《“两增两减”虫口夺粮促丰收行动方案》为纲要,立足重大病虫发生新形势新任务,把“虫口夺粮”作为千方百计稳定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的重要措施,把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任务,突出主要作物、重大病虫,坚持分类指导、实行“一虫一策、一病一方”。加密监测预警,强化专业化防治,推进绿色防控,及时应急处置,坚决遏制迁飞性、流行性重大病虫害暴发危害,切实提高专业化防治和绿色防控覆盖率,减少病虫危害损失和化学农药使用量。
(二)行动目标。通过实施“两增两减”行动,力争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总体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全区水稻病虫害专业化防治面积8万亩次、绿色防控面积6.1万亩,全区水稻病虫害专业化防治与绿色防控实施计划表见附件1;统防统治区病虫危害损失率减少1个百分点,全区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1个百分点。
三、策略和措施
(一)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突出抓好水稻“两迁”害虫、二化螟、稻瘟病、纹枯病和小麦赤霉病、白粉病的防控,水稻病虫害防控技术要点见附件2。稻飞虱以褐飞虱为重点,做好“压前控后”、严防穗期突发成灾。稻纵卷叶螟严格达标防治、重点保护“上三叶”(功能叶)。二化螟做实绿色防控和适时用药,在越冬基数高的区域落实栽培避螟、灌水灭蛹、诱杀成虫等措施,抓住卵孵盛期和低龄幼虫期选用高效低风险农药防治,减少蛀茎危害。稻瘟病重在预防、严控流行,密切监控感病品种叶瘟动态,在发病初期及时用药;狠抓破口抽穗期预防,严防穗瘟流行危害。纹枯病抓好关键时期防控,突出抓好水稻分蘖期和拔节期的防控,遏制病害水平扩展增加病株和垂直扩展加重危害。小麦赤霉病突出预防为主,落实扬花期“见花打药”预防控制措施,一旦抽穗扬花期遇连阴雨等适宜病害流行的天气,立即组织喷施对路药剂。
(二)蔬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重点做好黄曲条跳甲、蚜虫、烟粉虱、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小菜蛾、菜青虫、根肿病、灰霉病、霜霉病的监测和防控。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小菜蛾、菜青虫重点采取推广抗病虫品种、优化作物布局、培育健康种苗等生态调控措施和灯诱、性诱、食诱等理化诱控措施,以及应用以虫治虫、以菌治虫等生物诱控措施,同时注重科学使用化学农药,并注意农药的安全间隔期。蚜虫、烟粉虱重点使用可降解黄板物理防控,也可根据田间虫量科学释放瓢虫、丽蚜小蜂等生物天敌进行生物防治,合理科学使用化学和生物药剂,注意药剂的轮换使用。十字花科根肿病重点采用与非十字花科蔬菜的轮作,注意调节土壤酸碱度,选择农药应根据其使用方法采用土壤消毒、灌根或喷雾等方式精准防控。本区特色蔬菜品种茭白上重点做好二化螟、蚜虫、长绿飞虱、纹枯病、胡麻叶斑病的监测和防控。防治技术主要有采用灯诱、性诱等理化诱控措施,以及应用香根草诱虫、释放天敌等生物诱控措施,同时注重科学使用化学农药,按照农药标签注意农药使用次数和安全间隔期。
四、重点工作
围绕“两增两减”目标,凝心聚力、环环紧扣,切实落实好以下三项重点任务。
(一)扎实做好病虫害动态监测和预报。贯彻落实《农作物病虫害监测与预报管理办法》,按照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的统一部署,优化监测措施,加强监测力度,加强长三角三省一市区域协作,完善病虫监测调查与数据网络填报制度。充分发挥全区1个区域站和9个监测点的作用,通过定点监测、系统调查和面上普查以及室内饲养观察等相结合的方式加强病虫害的监测和趋势分析预警。对草地贪夜蛾等新发生病虫害,在上一年监测网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监测手段,密织监测网点。从3月中旬开始,将草地贪夜蛾性诱监测布置到位,启动常规测报灯等监测设施设备,开展全面监控。发生防控关键时期,按照测报调查规范,严格执行日报、5日报、周报制度和新发突发虫情当天即报制度。密切跟踪、全面掌握发生消长动态,及时会商分析、准确发布预报预警信息,明确防控重点对象、关键区域和最佳时间,科学指导防控行动。
(二)切实提高专业化防治服务能力和覆盖面。将专业防治组织的培育和发展工作作为农业农村工作中的重点工作之一,狠抓落实,积极推进。充分利用现有政策,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同时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加强对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服务的引导、规范和管理,切实提升我市植保社会化服务能力。为专业化服务组织提供技术培训、指导和相应服务,培育专业化防治服务的消费及服务市场,提高对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服务的认知度与关注度。同时,加快推进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集成推广一批不同区域、不同作物农药减量增效技术模式,着力提高防控组织化程度和科学化水平。
(三)稳步提升绿色防控质量和覆盖率。选择适合当地的技术方案,建立示范区,展示绿色防控技术和成果,扩大对周边农户的影响力,打造典型示范区,每个街镇(含农业园区)建设水稻绿色防控示范基地1个,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见附件3。加强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普及绿色防控、科学安全用药知识技能,强化宣传引导,营造全社会重视支持绿色防控的良好氛围,促进大面积推广应用,稳步提升绿色防控覆盖率。加强绿色防控督导、评价和考核,落实各项措施,实现化学农药施用次数和用量的减少,切实提升绿色防控质量和防控的效益。持续巩固“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创建成果,稳步推进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使用技术和覆盖率水平。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充分认识重大病虫害威胁粮食及蔬菜、水果等主要作物生产安全的严重性和防控工作的艰巨性,按照《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规定和农业农村部的要求,明确各级各部门任务和职责,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压实责任,细化工作措施。及早安排部署,关口前移,做到早谋划、早预警、早准备、早防控,严格执行信息报送制度。
(二)加强体系建设。落实农业农村部、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加强基层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农人发〔2022〕1号)和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落实〈关于加强基层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有关工作通知》(农办牧〔2022〕4号)要求,按照“县有机构乡有人”的目标,加强基层植保体系建设,配齐配强专业人员,确保病虫害监测防控工作“活有人干、事有人管”。
(三)加强资金支持。确保病虫害监测和防控专项工作经费及病虫害防控补贴资金的专款专用、及时到位。各街镇可根据自身财力,加大财政投入,落实专业化防治服务、绿色防控的资金。根据防治的实际需要,提前与农药、药械供应企业衔接,多渠道、多形式备足防控所需物资。
(四)加强指导服务。及时做好病虫害发生动态趋势会商,准确发布预报预警信息,根据病虫实时动态科学制订防控指导意见,层层建立分片包干责任制。在防控关键时期组派区、街镇农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面对面指导农户开展防治,有效控制重大病虫害危害。
(五)加强宣传引导。利用好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等传媒,创新宣传形式,做好防控技术和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的宣传,为工作推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切实提高关键防治技术的入户率和到位率,同时注意用药安全,避免滥用药剂。
(六)加强督导检查。加强对重大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调研指导和跟踪督查,及时做好防治效果的回访调查和信息反馈,真正将各项防治措施落到每块田和每家农户。加强对农药、药械等防治物资的市场监管和执法检查,严防假劣农资产品坑害农民。
附件:1. 病虫害专业化防治与绿色防控实施计划表
2. 2022年青浦区水稻病虫害防控技术要点
3. 2022年青浦区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
附件1
病虫害专业化防治与绿色防控实施计划表
单位:亩(亩次)
序号 | 街镇 | 水稻任务面积 | 水稻病虫害专业化防治任务 |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任务 |
1 | 赵巷镇 | 4000 | 2740 | 2100 |
2 | 徐泾镇 | 850 | 620 | 450 |
3 | 华新镇 | 6100 | 3880 | 3000 |
4 | 重固镇 | 10800 | 7000 | 5350 |
5 | 白鹤镇 | 12500 | 8500 | 6450 |
6 | 朱家角镇 | 21500 | 13640 | 10450 |
7 | 练塘镇 | 20200 | 13020 | 10000 |
8 | 金泽镇 | 26000 | 16720 | 12800 |
9 | 夏阳街道 | 5200 | 2900 | 2200 |
10 | 盈浦街道 | 1900 | 1230 | 900 |
11 | 香花桥街道 | 11600 | 7600 | 5700 |
12 | 农业园区 | 3350 | 2150 | 1600 |
汇总 | 124000 | 80000 | 61000 |
附件2
2022年青浦区水稻病虫害防控技术要点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绿色控害、减药增效要求,在落实非化学防治技术的基础上,根据病虫害实时发生动态监测情况和发生趋势预报,重点加强防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大螟、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穗腐病、恶苗病以及稻田杂草的防控。虫害防控实施达标防治,病害防控实施预防为主,化学除草以杂草芽前封闭防控为主,茎叶处理为辅,减少苗期用药。主要病虫害的防控技术要点如下:
一、稻纵卷叶螟
充分发挥水稻生长前期的自身补偿能力,重点防治水稻中后期主害代,掌握在卵孵化始盛期至低龄幼虫高峰期防治,药剂选用:15%茚虫威悬浮剂16克/亩、30%茚虫威水分散粒剂8克/亩、16%甲维·茚虫威悬浮剂15克/亩、14%甲维·茚虫威悬浮剂20克/亩、10%甲维·茚虫威悬浮剂20克/亩、200克/升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毫升/亩、或40%氰虫·甲虫肼悬浮剂30毫升/亩等。
二、稻飞虱
重点防治褐飞虱,实施“压三控四”防控策略、严防后期突发成灾。药剂防治掌握在暴发前防治,根据不同时期和虫量合理搭配使用长效与速效药剂,轮换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要根据不同喷雾器械,用足水量,若采用常规背负式喷雾器、担架式喷雾器,在水稻前期防治应确保每亩喷施药液量达到30~40千克,后期应确保喷施药液量达到50~60千克。药剂选用:50%烯啶虫胺可溶性粒剂8克/亩、或60%烯啶虫胺可湿性粉剂7克/亩、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0克/亩、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10克/亩、或10%三氟苯嘧啶悬浮剂16毫升/亩等。
三、螟虫
在田间虫量达到防治指标时,及时采用药剂防治措施。防治适期掌握在螟虫卵孵高峰期至低龄幼虫阶段。
1.大螟防治:根据大螟在田埂四周活动的特点,200克/升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康宽)10毫升兑水15千克,小机沿田埂3米内均匀喷雾。
2.二化螟防治:药剂选用:200克/升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康宽)10 毫升/亩、或25%甲氧·茚虫威悬浮剂30克/亩。
四、稻瘟病
重点防控穗颈瘟,在破口初期施药预防,7天后第2次施药;软米类品种同时抓好叶瘟初发阶段的预防,严防大面积流行。药剂选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40克/亩、9%吡唑醚菌酯微胶囊悬浮剂60毫升/亩、22%春雷·三环唑悬浮剂60毫升/亩。
五、纹枯病
药剂防治重点在分蘖末期至孕穗抽穗期,在水稻分蘖末期发病株率达3%,或拔节到孕穗期发病株率达10%的田块用药防治。
药剂选用:每亩使用30%噻呋·戊唑醇悬浮剂20克/亩、50%戊唑·嘧菌酯悬浮剂15克/亩、或75%戊唑·嘧菌酯可湿性粉剂15克/亩;具体防治时间、用药品种、次数根据当时病情发展趋势、天气及苗情而定。
六、稻曲病、穗腐病
以稻曲病为重点防控对象的,在水稻破口前7~10天(10%水稻剑叶叶枕与倒二叶叶枕齐平时)施药预防。以穗腐病为重点防控对象的,在水稻破口初期用药。如遇多雨天气,7天后第2次施药。药剂选用:24%井冈霉素A水剂40毫升/亩、或75%戊唑·嘧菌酯可湿性粉剂15克/亩等。
七、稻田杂草
化学除草采用“一封一杀一补”的防除措施,重点做好前期的“一封”,苗后根据除草效果和草相选择“杀”和“补除”。“一封”即:机插秧在稻田划田平整后,杂草未出苗时,灌足水层(以不露高墩为准),用噁草酮,趁泥水浑浊时甩滴全田;或在插秧后5~7天,选用苄嘧·苯噻酰、氟酮磺草胺、苄嘧·丙草胺、五氟·丙草胺等毒土或毒肥撒施。直播稻在水稻催芽播种后1~3天,用苄嘧·丙草胺、五氟·丙草胺等均匀喷雾。药剂防治过程中,严格执行农药使用操作规程,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确保稻米质量安全。提倡不同作用机理药剂合理轮用与混配,避免一季多次单一使用同一药剂。提倡使用高含量单剂,避免使用低含量复配剂。禁用含拟除虫菊酯类成分农药,慎用有机磷类农药。抽穗期慎用三唑类杀菌剂,避免药害。选择生物农药应适当提前施用,确保药效。
附件3
2022年青浦区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
为落实上海市农业农村委《2022年上海市“两增两减”虫口夺粮促丰收实施方案》,做好我区 2022年水稻病虫害的绿色防控工作,扎实推进农药减量增效,助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根据相关文件要求,结合我区水稻病虫害发生和水稻种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技术方案。
一、防控策略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强化监测,精准预报,精确指导,减少大田防治用药次数和化学农药的使用量。技术路线主要是以保持和优化农业生态系统为基础,强化前期农业措施,降低田间病虫基数。优化农田生态环境,创造有利于水稻生长、天敌繁殖,而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农田生态。选择性应用灯诱、性诱等物理措施辅助防治。关键时期,选用生物药剂或高效环保农药防治。
二、技术措施
(一)基础性预防技术
1.选用抗(耐)性品种。选用抗(耐)稻瘟病、稻曲病、条纹叶枯病、褐飞虱、白背飞虱的水稻品种,避免种植高(易)感品种。合理布局种植不同遗传背景的水稻品种。选用未发生杂草稻的区域培育的稻种,播种前对稻种进行筛扬,淘汰掉稻种中杂质和杂草种子。
2.轮作换茬和播前深翻。对上年杂草、特别是杂草稻发生严重的田块,改直播稻为移栽稻,或种植其它作物,压低杂草、杂草稻基数。利用螟虫化蛹期抗逆性弱的特点,在越冬代螟虫化蛹期统一翻耕冬闲田、绿肥田,灌深水浸没稻桩7~10天,降低虫源基数。播栽前灌水整田,捞去下风头稻田边和田角水面浪渣,烧毁或深埋,减少杂草、纹枯病病源等基数。
3.健身栽培。适期播种,避开螟虫一代产卵盛期和灰飞虱集中迁移为害期。加强水肥管理,合理掌握氮磷钾肥配合施用,避免重施、偏施、迟施氮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水稻抗逆性。水的管理掌握湿润灌溉,适时晒田,控制田间湿度。稻纵卷叶螟发生重时,适当调节搁田时间,降低幼虫孵化期田间湿度,在化蛹高峰期灌深水2~3天,杀死虫蛹。
4.物理阻隔育秧。若育秧期田间灰飞虱或螟虫基数大,在水稻秧苗期,采用20~40目防虫网全程覆盖,阻隔稻飞虱,预防病毒病;阻隔螟虫产卵,减少螟虫基数。
(二)生态调控及生物防控技术
1.生态调控。农田四周田埂不使用灭生性除草剂除草、不采用焚烧田坎等方式除草,保留禾本科杂草,杂草过旺时采用割草的方式除草,为天敌提供栖息地。田埂种植芝麻、大豆、波斯菊等显花植物,保护和提高蜘蛛、寄生蜂、黑肩绿盲蝽等天敌的控害能力。路边沟边种植香根草等诱集植物,减少二化螟和大螟的种群基数。
2.性信息素诱杀。根据螟虫冬后调查情况,在螟虫基数较高的区域,于越冬代二化螟、大螟始蛾期开始,集中连片使用性诱剂,通过群集诱杀或干扰交配来控制害虫基数。选用持效期2个月以上的诱芯和干式飞蛾诱捕器,按照外密、内疏的布局方法,平均每亩放置1.5个,放置高度以水稻分蘖期距地面50cm、穗期高于水稻顶端10cm为宜。
3.养草灭草和人工除草。往年杂草稻发生重的区域,提前耕翻、上水保湿,诱发杂草、杂草稻种子提早出苗,等杂草基本出苗后(约10-15天)再次耕翻,然后再播种水稻。常规田块在夏熟作物收获后,及时灌水和用拖拉机旋耕耕翻,打碎和淹埋夏熟残杆。对前期防除效果较差,田间发生杂草、特别是杂草稻发生的田块,在杂草稻灌浆前(约9月上旬前)人工拔除或剪去稻穗,并及时销毁。
(三)科学用药技术
1.用药思路
一是明确不同阶段的防控主要任务,根据病虫害发生程度和对象,确定大田防治时间和每次防治的对象。尽可能减少用药次数,水稻生长前期尽量少用药。二是对虫害实施达标防治,不打保险药。病害在发病初期用药,以预防为主。三是优先选择对天敌影响小的生物农药,在病虫害大发生时,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对天敌安全的应急防治药剂。
2.用药方案
(1)种子处理和带药移栽。按照每1千克种子用17%杀螟·乙蒜素WP10克浸种催芽,参与绿色食品认证的选用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适乐时)按照每1千克种子4~5克的量进行拌种,阴干后再浸种催芽。
(2)大田第一阶段用药。重点对象为稻纵卷叶螟和纹枯病,防控任务是降低基数,抑制本地病虫的发展,减轻后期防控压力。稻纵卷叶螟严格达标用药,不打保险药,防治时间尽可能后移。根据田间发生的轻重程度差异,选择对应药剂。稻纵卷叶螟选择茚虫威、氯虫苯甲酰胺、甲维·茚虫威等对天敌相对安全的化学药剂。
(3)大田第二阶段用药。重点对象为纹枯病、稻纵卷叶螟、螟虫和稻飞虱,防控任务是控制危害。稻纵卷叶螟和螟虫选择防控适期相对较宽的高效药剂,纹枯病防治药剂根据第一次用药效果和发生程度选择井冈霉素类药剂或者噻呋·戊唑醇、戊唑·嘧菌酯类药剂。
(4)大田第三阶段用药。防控任务是穗期保护,根据穗期主攻对象组合用药,预防穗颈瘟、纹枯病、稻曲病、穗腐病、稻飞虱、螟虫等病虫。稻纵卷叶螟和螟虫选择高效药剂,病害明确主攻种类,选择相应药剂组合。
三、工作要求
(一)明确任务目标,确保绿色防控的覆盖面
根据市农业农村委的要求,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分解指标,稳步提高水稻绿色防控技术应用的覆盖面积。确保全区水稻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50%以上。通过大力推广绿色防控,助力全区化学农药的减量。
(二)加强技术指导,提升绿色防控的质量和效益
根据各地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绿色防控技术模式,加强指导,特别是对其中非化学防控技术的应用指导,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实现化学农药施用次数和用量的减少。对绿色防控覆盖区域,以农业农村部《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评价指标与统计方法(试行)》及我市《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基本要求》等为标准,加强绿色防控评价和考核,切实提升绿色防控技术应用质量和防控的效益。
(三)强化示范展示,扩大绿色防控的社会影响
结合各地自然环境特色和农田基础设施条件,选择适合的技术方案开展核心示范,打造典型示范区,每个街镇(含农业园区)建设水稻绿色防控示范基地1个,展示绿色防控技术和成果,提升示范引导力。充分利用网络、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等新传媒,通过线上线下的培训授课、技术讲座、专题报道以及田间指导和现场观摩等多种方式,加强对绿色防控技术宣传,加强对配套重点推荐药剂品种及其它绿色防控品种的使用技术培训和宣传,加强安全使用农药的培训和科学安全用药的知识普及。
(四)做实配套服务,保障绿色防控工作科学有序推进
加强病虫监测预警,提高预测预报的准确率和精度,科学指导防治。加强对2022年度重点农药推荐品种和非农药类绿色防控产品的应用技术的宣传、培训,加大推广应用和管理力度;利用现有相关政策,做好补贴引导,引导农民科学选用药剂。加强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通过专业化防治服务的优势提高绿色防控技术落实到位率,促进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