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重固镇回龙村等11个村申报2021年度上海市美丽乡村示范村评审评定的请示
QB5310000—2021—038
主动公开
青乡村振兴办〔2021〕23号
上海市青浦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2021.09.17
青浦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领导小组:
按照《关于切实做好本区2021年度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工作要点的通知》(青新农办〔2021〕1号)的要求,今年我区持续推进了24个村开展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工作,各街镇对照《2021年度上海市美丽乡村示范村评定标准》的要求,积极开展创建工作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依据各街镇申报市级评审评定的情况,我办对拟申报的华新镇杨家庄等13个村就村庄撤并、违法用地、突出环境污染问题及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情况,经征询区规划资源局、生态环境局及农业农村委意见,其中,杨家庄村和浦南村存在违法用地,尚未消除。经商议,现提请申报重固镇回龙村等11个村参加2021年度上海市美丽乡村示范村市级评审评定(详见附件),如无不妥,将以青浦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名义正式上报。
特此请示。
附件:青浦区拟申报2021年上海市美丽乡村示范村评审评定名单
上海市青浦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1年9月17日
附件:
青浦区拟申报2021年上海市美丽乡村示范村评审评定名单
序号 | 街镇 | 拟申 报村 | 村主要特点 | 功能定位 | 发展目标 |
1 | 重固镇 | 回龙村 | 回龙村位于乡村振兴五村联动的示范片区,交通方便,水系发达。依托福泉山文化遗址区域辐射,厚植文化底蕴。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智创农业和文创产业,打造农业功能拓展区,推动“文商农旅”融合发展。 | 回龙村依托重固镇新型城镇化建设平台,找准发展定位,提出“数字经济、智创农业”的发展思路。深入发展精优果蔬冷链产业,推动区域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因地制宜,打造休闲农旅主题游览。 | 围绕农业辐射效应,推动“文商农旅”融合发展,打造休闲农旅主题游览线,开展特色采摘、垂钓和观光等活动。同时,开展户外亲子周末游、市民体验农耕文化游等阵地,有效形成了一、二、三产互相融合、互相促进的发展格局。 |
2 | 中新村 | 中新村位于重固镇乡村振兴五村联动片区建设示范区,是有机农业、粮创中心建设的核心区。地理位置优越,文化底蕴深厚,1800亩良田肥沃丰饶,打造水稻全产业链;39处自然村落临水而建,民风淳朴;23条段大小河道交错蜿蜒,江南水乡风貌突出;主干道路沿线700余亩林网布局繁密,能有效净化空气,是不可多得的天然氧吧。 | 中新村以“花海果林,优创农粮”为定位目标。一是以“花”做题,打造集销售、文创体验、旅游观光、园艺餐饮、科普教育为一体的多功能田园都市休闲中心。二是打造集仓储、物流、加工于一体的粮食产业综合加工基地。 | 积极拓展农业生态、观光休闲旅游等功能,依托骆驼墩古文化遗址,深入挖掘人文底蕴,推进乡土文化建设,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民俗人文景观。依托千亩良田建设示范,促进粮食生产加工业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着力打造赏田园风光、处自然生态、趣农事旅游、融民风民俗的“中新”品牌。 | |
3 | 白鹤镇 | 太平村 | 太平村位于青浦北部,白鹤镇西南部,与S26高速公路咫尺之遥,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区域总面积1.3平方公里,其中农用地面积为1434.24亩。全村共有8个村民小组总户数247户。以种植水稻、草莓、青梨和林下经济为特色,发展高效特色农业。 | 进一步深化合作“许多萌草莓园”农产品,深化设施建设,持续推进生态环境治理,落实长效治理制度,全面塑造乡村新面貌,提升乡村生活质量。在夯实主要产业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林下经济,结合生态林独特优势引入珍稀菌类培育,推动传统产业向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业转型与融合。 | 通过创建,加强村班子凝聚力、战斗力,健全组织体系,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作机制,强化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巩固“一粒米(太平清香稻米)、两枚果(草莓、青梨)、三棵菜(小葱、蕹菜、芹菜)”多元化产业模式,打造特色农副产品经济产业,深化“许多萌草莓园”品牌项目,农民收入得到稳步增长,努力构建一个和谐美丽的人居环境。 |
4 | 曙光村 | 曙光村位于白鹤镇偏西,赵屯镇南首,东至胜利路,南至红旗村,北至梅桥村,西至西大盈港,辖区总面积2.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980亩,下设12个村民小组,14个自然村,共计411户。以种植水稻、草莓为特色,发展高效特色农业。 | 以“一线三点”为创建重点,一线即曙光路沿线,三个点即产业发展点、集中居住点、行政服务点。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以“草莓”为核心产业,发挥草莓之乡优势,开展“一村一品”区域优势农产品建设,带动了村级集体经济联动发展。 | 依托草莓种植优势,打造有特色、有亮点的示范村,加快加强落户企业--台湾根莱食品与草莓产业的高度融合,无缝对接,让农业观光、休闲旅游、产品采摘、加工体验、草莓工坊、创客工坊、草莓博物馆、草莓各类衍生产品品赏等“莓开眼笑”活动拓展,努力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 | |
5 | 朱家角镇 | 张巷村 | 张巷村位于朱家角镇沈砖公路的南北两侧,全村区域面积2.632平方公里,耕田面积为3180亩,其中有1155亩的耕田通过集体委托流转方式流转给了镇工业园区使用,主要种植水稻、蔬菜和茭白等,其余我村主要种植水稻、蔬菜、葡萄果树。 | 以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为重点,着力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发展农村生态效益型经济,引导和推进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的新型产业优先发展;挖掘历史文化,以弘扬生态文化为基础,培育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 | 以“梦里水巷,魅力乡村”为建设目标,着力打造“水清、岸绿、景美”江南水乡风貌,构建农业生产与生态旅游相融合的产业新态, 建立“造血”机制,为后续的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打造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
6 | 建新村 | 建新村有特色农业种植区,民宿体验区,有机蛙稻种植区,面积1667.92亩。文化底蕴深厚,有一座始建于明朝的古桥——永兴桥,村内有一座人民公社大礼堂,占地265平方米,始建于1965年,于2017年认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文化突显。 | 建新村以“古乡蝶变,红星照耀”为定位目标,结合“永兴桥”、“大礼堂”等历史文化,努力将村庄打造成为富含历史文化底蕴的生态宜居美丽新乡村。同时结合绿色生态“蛙稻米”产业,建设特色农业种植区,体验农耕生活,享受种植乐趣,带动农民增收。 | 建新村紧紧围绕定位目标,以党建为引领,整合现有的承包经营户和各类生态资源,结合“蛙稻米”产业,不断推进农村生态产业发展。同时努力发掘特色文化,突出自身亮点,紧抓文化特色优势、地域优势、生态环境优势、产业资源优势,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 |
7 | 李庄村 | 李庄村有生态林、经济林1350余亩,占耕地总面积的30%以上,有600亩朱家角镇最大的标准化水产养殖基地,水稻种植面积超2000亩,一眼望去村庄、河流、农田、树林交错分布,勾画出一幅欣欣向荣的农业生态景观。 | 李庄村立足“都市农业区”与“万亩粮食风采方”的发展定位,不断夯实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大力挖掘红色文化基因,优化培育产业特色,努力打造集休闲垂钓、红色文化、乡村民宿、绿色农业为一体的美丽乡村。 | 李庄村紧扣片区规划,立足目标定位,持续推进与巩固人居环境整治成果,打造生态环境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推动600亩标准化养殖基地创新发展,打造李庄特色“渔业品牌”;推动农业产业绿色发展,以集体合作社经营为抓手,打造李庄绿色稻米品牌;推动村红色文化馆建设,将红色文化代代传承下去。 | |
8 | 练塘镇 | 泖甸村 | 泖甸村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种植茭白、水稻、蔬菜、果树等经济作物。历史沉淀悠久,村内两颗古银杏为国家文物重点保护物。以党员家庭服务点成立田山歌志愿服务队,同时发挥田山歌传承基地的阵地作用,每季度定期举办田山歌表演,并把田山歌的文化代代相传,让更多的村民唱起来,学起来。 | 非物质文化遗产—田山歌发扬光大,代代相传;茭白产业做强做大,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共同富裕;生态廊道保持环境优美,提供村民休闲娱乐,感受新鲜空气。 | 泖甸村以茭白产业为基础,挖掘练塘田山歌的传统文化以及百年银杏树木,重塑水系活力,通过碧林健跑区、茭白创新区两个功能区的划分,结合田山歌传承基地,再现水乡风貌盛景建设,推进具有泖甸村特有文化因素的乡村体系建设,努力打造为生态优、村庄美、产业特、农民富、乡风好的市级美丽乡村。 |
9 | 泾花村 | 泾花村位于青浦区练塘镇西南部,外部连接蒸俞公路、朱枫公路,与浙江省嘉善县相毗邻。水乡风貌突出,村内水田纵横,民居沿水而建,条理规整。村里拥有广阔的自然耕地,同时拥有三曲桥、景观步道、小公园、窑厂旧址、船屋遗迹等原生和改造景点,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村内2311.92亩耕地由青浦现代农业园区进行统一的整合规划,形成了蛙稻米种植区与花卉种植基地等特色现代农业产业。
| 围绕现有资源,发掘关键性节点,形成基于现状资源特征的村庄特色风貌旅游景点;创新思路发展产业,着力蛙稻米、花卉养殖和民宿产业创新,为村庄经济增色;统筹兼顾农村田园风貌保护和环境整治,治建并举,实现“生态、生产、文化”的深度融合,将泾花村定位为以乡村生态旅游和农业产业建设并举的现代休闲农业旅游乡村。
| 发挥生态优势,连接蛙稻米种植基地和花卉种植大棚,打造一条贯穿全村的“可赏、可玩、可食、可住、可买”的特色乡村旅游线路。拓展农民创业就业空间,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让自然资源、景观资源、产业资源相互结合,真正实现“生态、生产、文化”的深度融合,为最终实现“生活富裕”的目标努力。
| |
10 | 金泽镇 | 王港村 | 王港村地处市郊淀山湖西畔商榻水乡中部腹地,东靠汪洋江,南临急水江,西依长春江,北枕黄浦江上游二级水源区的汪洋湖,毗邻古镇周庄,四面环水,地理位置独特,自然条件优美,是一个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村域生态环境优美、景色宜人、民风淳朴,江南水乡风貌突出, 是青浦水乡毛竹快船发祥地,历史原名王墟市,是青浦区王姓最早聚居的市镇,故名“商榻之源”。 | 王港村按照金泽镇总体规划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7-2035)定位为“综合功能”区,结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商榻社区粮食生产功能区总基调的纲要,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江南水乡自然村落,塑造“商榻之源,田园漫生活”为美丽乡村建设主题。 | 未来王港村依托特有的田园风光、生产形态、民俗风景等优势资源,发展特色旅游业,培育多样化、个性化的乡村旅游产业,结合“茶花小镇”、民宿,连片打造“农文旅”相结合的商榻片区全域美丽乡村,彰显乡土文化,使广大村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突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核心示范区美丽乡村的显示度。 |
11 | 夏阳街道 | 塘郁村 | 塘郁村位于青浦新城南部,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村域内河道纵横交错,良田千亩,果林茂盛,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韵味。区域总面积2.4平方公里,共有6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以枇杷、花卉种植为特色,发展高效特色农业。先后荣获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全国生态文化村、国家森林乡村、上海市五好村党组织、上海市农村集体财务管理规范化示范村等多项荣誉。 | 塘郁村将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驰而不息,久久为功,依托产业资源,打造一方留得住乡愁、记得住历史,让村民安居的美丽乡村。结合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特色产业,围绕上海联怡枇杷园、上海凯博休闲农庄、三六五园艺、宇培集团等特色产业基地,打造成为古韵与新姿相生、生态与产业共融,集生态文化、餐饮文化、水乡文化、康养文化于一体的美丽乡村示范村。 | 塘郁村将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引进和培育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实体产业导入核心区建设,打造乡村文化旅游新地标,通过集体经济和社会资本合作建设,提升打造一批具有本土特色的产业群体,使企业的资金、管理、品牌三大资源与农村的土地、人力、房屋三大资源形成良性互补,引导村民参与到农村产业振兴发展中,让更多人能回到乡村、留在乡村,增强乡村振兴的后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