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浦区审计局关于加强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的工作意见
QC1201000-2017-011
主动公开
青审字〔2017〕20号
青浦区审计局
2017.05.15
为了适应审计工作发展需要,保障审计工作科学发展,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优、纪律严的审计队伍,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审计制度的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及配套文件、审计署《审计机关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和《“十三五”上海市审计工作发展规划》,结合本局工作实际,提出以下工作意见:
一、总体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人才工作全局,坚持以品格为核心、作风为基础、能力为重点、业绩为导向,按照审计职业化建设目标,围绕审计监督全覆盖要求,深入实施人才强审战略,紧紧抓住人才培养、激励、评价、使用关键环节,扎实推进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人才质量,盘活人才存量,完善人才发展环境,为审计事业科学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充分发挥审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免疫系统”功能。
(一)人才结构进一步优化。注重引入和培养具有与审计工作相关的经济类、管理类以及法律、计算机、工程等专业人员。积极鼓励参加中级、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考试、评审,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资格公务员比例目标达到12-15%。
(二)人才竞争优势明显增强。面向财政、企业、资源环保、投资和计算机审计等审计领域,着力培养相关专业业务骨干人才。围绕上海数字化智能审计工程,努力培养能够运用大数据分析、查找疑点、综合提炼能力的领军人才。
(三)人才发展环境更加良好。坚持正确用人导向,积极向有关部门及重要岗位推荐德才兼备、业务精湛、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坚持科级岗位全员竞岗工作制度,营造优胜劣汰,能上、能下的人才发展环境。
二、主要任务
围绕《“十三五”上海市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提出的“四支”人才队伍建设,着力实施以下工作。
(一)领导人才队伍建设
1.加强副处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结合本区工作实际,开展好副处级后备干部的选拔和补充调整,加强后备干部的教育和管理,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挂职锻炼、交流学习,努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堪当重任的后备干部队伍,打造处级领导干部“蓄水池”。
2.抓好年轻干部培养使用。高度重视年轻干部的培养,科学把握年轻干部成长规律,制定《青年干部培养实施方案》,加强年轻干部理想信念、思想境界、责任意识、能力水平等方面的砥砺培养和锻炼提高,积极为年轻干部搭建舞台、加油助力,营造年轻干部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
(二)审计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3.探索管理岗位与业务岗位交流制度。注重从审计业务人才中选拔优秀人员从事审计管理工作,培养适合审计机关自身实际的管理人才。结合机关工作实际,加强与审计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机关内部管理规章制度学习,提高审计管理干部依法行政能力。
4.提升本职岗位职责履行管理能力。围绕审计中心工作,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和掌握审计工作发展规律。按照岗位职责履行,刻苦钻研本职业务,全面掌握职能科室业务政策制度,加强业务管理能力培养。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增强服务意识,提高管理水平。
(三)审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5.加强审计专业领军人才培养。注重从中层干部,并具有高级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审计干部中发现和培养专业领军人才,通过专业进修、课题研究、培训授课、编写审计案例、制定专业政策制度等方式进行培养,使其具有较强业务管理能力、具有较高审计综合分析能力和业务指导能力,促进在审计实践中实现成果转化。
6.加强审计业务骨干人才培养。有计划、有步骤选拔培养一批熟悉并掌握财政、企业、经济责任、资源环境、投资建设等一个或几个方面审计知识和技术方法,有一定业务能力、分析能力的审计业务骨干。通过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的业务培训,蹲苗压担,促进业务骨干知识更新,能力提升。鼓励业务骨干多岗位锻炼,进行多层次、多渠道培养,提高实践技能。
7.加强审计青年英才培养。建立和完善审计青年英才脱颖而出的机制,使青年英才在重大审计项目、重点课题研究等中担任重任,营造爱才、惜才、用才的良好氛围。通过坚持“一对一”青年带教制度,鼓励青年参与重大项目审计,提供机会承担相关课题研究等,有针对性地提高审计青年英才的专业水平,管理能力。
8.加强计算机运用队伍培养。着眼推进以大数据为核心的审计信息化建设,大力推进本局计算机审计队伍建设。搭建计算机审计技术攻克平台,组织开展数据归集、分析、提炼等技术知识培训,培养数据运用审计思维,适应大数据环境下对审计工作的要求。组织开展计算机审计案例学习培训,组织青年骨干制作课件、编写案例等,提高审计人员计算机运用的能力和水平。
(四)审计理论研究人才队伍建设
9.加强青年审计理论研究骨干人才培养。积极鼓励审计业务人员开展审计理论研究,进一步强化审计理论研究骨干队伍建设,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大力培养理论研究人才。注重发挥审计学会在审计理论研究方面的带动作用,通过定期举办审计青年论坛、专家讲座、参与课题研究等形式,为广大审计人员提供机会,创造条件,充分调动审计人员参与审计理论研究的积极性。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对复合型人才工作的组织领导。高度重视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切实摆上议事日程,每年年初研究制定工作计划,年内定期听取工作情况,及时解决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复合型人才工作具体在局党组的领导下,由局办公室牵头,各相关科室积极配合,整体部署,统筹安排,加强组织、督查,抓好推进、落实。
(二)建立和完善审计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建立审计人员继续教育制度,积极鼓励在职学习,组织干部集中整训,构建终身职业教育培训理念。加强培训需求调研,科学合理制定教育培训计划,逐步健全和完善符合本局工作特色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形成面授培训与网络培训相结合,选派培训与自我培训相结合,分层次、分类型、多渠道、多形式的教育培训工作格局。
(三)加大对复合型人才工作的投入。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投入是效益最大的投入”的观念,加大投入,整合资源,保障人才教育培训等专项支出。搭建平台,创造条件,重点加大较高层次、复合型审计专业人才的选拔培养,支持参与相关进修、挂职,发挥专业对审计业务的引领作用。
(四)提升人才工作管理能力和政策水平。紧跟改革步伐,不断更新理念,加强对人才成长规律的研究探索,改进管理方式,充分发挥人才工作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加强人才管理能力建设,自觉学习人才工作政策法规,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为人事工作和人才资源管理提供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