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1304000-2013-034关于本区公交运营绩效情况的审计调查结果
无
主动公开
无
无
2013.12.20
QC1304000-2013-034关于本区公交运营绩效情况的审计调查结果 |
2013-12-20 |
关于本区公交运营绩效情况的审计调查结果 2013年2月至5月,区审计局组织对本区2011年至2012年公交运营绩效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调查。此次审计调查涉及区交通运输管理局、区财政局、青浦巴士公共交通有限公司、上海京申大众公共交通有限公司、上海众兴汽车旅游客运有限公司、上海太阳岛汽车出租服务有限公司、青浦盈港客运管理有限公司等单位,并对11条线路的车况车貌、行车安全、营运服务、营运秩序、客流量进行了实地察看,向部分司机、售票员和乘客进行了满意度的民意调查。现将审计调查结果公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和审计评价 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区共有81条公交线路,4家公交运营企业,7个公交枢纽站。2011年、2012年两年区财政已投入各类补贴资金6947.78万元。 审计结果表明,围绕促进我区公共交通发展目标,公交运营补贴资金投入逐年增长,公交优先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公交系统运营的规范程度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但审计调查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二、审计调查发现的主要问题 1.财政补贴机制不够完善,补贴标准的确定缺少依据。本区公交企业成本规制办法尚未制订,缺少本区公交企业的成本约束标准,无法准确、合理界定公交企业经营性亏损和政策性亏损;24条公交线路财政补贴标准的确定缺少测算方案,依据不够充分。 2.补贴资金到位滞后,影响企业资金周转。由于财政补贴机制不够完善,2011年补贴资金当年到位率为59.76%;2012年补贴资金截至审计日尚未明确,至2012年底预拨3000万元。 3.公交线网布局不尽合理。本区公交线网疏密不均,部分道路公交车辆通行高度集中、负荷过重。全区有25对涉及18条线路存在部分路段走向重复现象,影响公交运营效率。 4.国有公交企业亏损逐年上升。以2012年为例,国有公交企业亏损4079.01万元,比上年增亏1556.28万元。主要原因:一是主营收入增长缓慢,支出增长速度高于收入增长速度。二是人工费用支出较大。三是车辆千公里保养修理费较高。 5. 公交枢纽站多头管理。本区7个公交枢纽站由不同的主体投资,且由不同的部门或单位管理,管理的责权利不清,不利于发挥公交枢纽站的公益作用。 三、审计调查建议 1.建议区交运局及相关职能部门建立成本规制办法,合理界定和计算政策性亏损;完善补贴标准的指标体系,对各类补贴制定专属的测算方案,并加强对相关资料备案工作,使补贴有据可依。 2.建议区相关职能部门完善补贴制度,保证资金的及时到位,确保公交企业的正常运营。 3.建议区交运局科学规划,适当调整、优化线路,减少对主要道路的拥挤。 4.建议青浦巴士公司要从加强内部管理入手,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在成本控制上下功夫。同时,可考虑开展多种经营,比如车身广告等等,以副业的收入来支持主业的运营和发展。 5.建议区交运局加强公交枢纽统一管理,确保公交企业运营的配套到位。 四、审计调查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 区交运局及相关职能部门高度重视审计发现的问题,积极落实整改。 1.对财政补贴机制不够完善,补贴标准的确定缺少依据的问题,区交运局已经确定开展《青浦巴士公交成本约束标准的研讨》等课题研究,在此基础上将制定公交企业成本约束标准,并邀请第三方进行经营绩效评估;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对2012年度各类公共交通补贴补偿项目和补贴标准进行确认,明确补偿依据,已报区政府审议通过。 2.对补贴资金到位滞后,影响企业资金周转的问题,经区政府审议,2012年度补贴资金和2013年度补贴预算已列入2013年财政调整预算,从2014年起将补贴资金全部纳入当年财政预算。 3.对公交线网布局不尽合理的问题,区交运局已着手开展结合轨交17号线开通后的公交线网重新规划调整相关工作,确保线网布局科学合理。 4.对国有公交企业亏损逐年上升的问题,青浦巴士公司已修订和完善公司营运、车辆管理等制度,拟通过车身广告和资产出租等方式增加企业收入来源,推进公交智能化信息化建设,推进实施单一票价线路和增加无人售票的线路数量,以降低人车比,减少劳动力成本支出。 5.对公交枢纽站多头管理的问题,区政府已要求区发改委对区级财政投资的公交场站管理体制进行调研,给出具体方案,并由区交运局实行行业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