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字号

打印

关于我区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检查情况的通报

QC1104000-2011-014

主动公开

青浦区审计局

2011.08.26

 

各内部审计机构:
为了加强对全区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促进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与水平,提升内部审计工作成效,根据《青浦区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检查与考核办法》的要求,我局组织开展了全区内部审计机构2010年下半年及2011年上半年部分审计项目的质量检查。从检查结果看,我区内部审计项目基础工作和规范化水平得到加强,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和效果不断提高,但在审计方案编制和执行、审计成果体现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和差距,需改进和完善。具体情况通报如下:
一、检查工作基本情况
此次参加检查的项目共计40个,其中镇、街道选送项目22个、行政单位选送项目13个、区属公司选送项目5个。40个项目中涉及经济责任审计29个、财务收支审计6个、资产鉴证审计2个、经济效益审计1个、专项审计1个、固定资产投资审计1个。此次检查按照年初制订的项目检查与考核标准,主要对审计程序、审计方案、审计查证和证据、审计报告、审计成果、审计档案等6大类33个环节进行了检查。检查过程中检查小组人员对各单位选送的审计档案和相关材料逐项进行了认真检查和记录,对每个项目的主要成效和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和点评,形成了有针对性的检查材料。
二、检查结果分析
(一)审计程序
检查结果反映,镇、街道内部审计机构的项目能从制定计划入手,经审计准备、审计实施、审计报告、审计回访等多个阶段完成,并取得相应的资料予以证明,程序执行比较规范。如赵巷镇和睦村经济责任审计、赵巷镇环境卫生管理所经济责任审计、徐泾镇敬老院经济责任审计等项目基本达到了考评要求。
但通过检查发现,部分行政单位、公司开展审计工作的程序比较简单,有的项目只有一份报告和一些原始资料,缺少立项依据、审前准备、审计回访等必要的程序和材料,无法完整体现项目开展的全过程。
根据上述情况,各内部审计机构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实施审计,并做好各阶段资料收集、记录工作,特别要注重审前调查、审计意见和建议的整改落实工作的原始资料收集,确保审计工作有序、规范地开展。
(二)审计方案
检查结果反映,大部分内部审计机构能按规定编制审计方案,方案中包括编制依据、被审计单位、审计范围、审计组成员、人员分工等内容。
但通过检查发现,部分单位在编制审计方案时与标准和要求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为审前调查工作做得不够细致、全面,审计方案内容比较简单、笼统,重点不突出,可操作性差。通过对经济责任审计实施方案与财务收支审计实施方案对比发现,两种类型审计项目的审计内容、重点基本相同,未结合项目特点编制审计方案,特别是经济责任审计方案未明确围绕领导干部履职情况做到“评什么、审什么”,审计方案未体现项目特点。
根据上述情况,各内部审计机构要加强审前调查工作,在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的基础上,结合被审计单位职能、经济业务的特点和审计项目类型制定审计方案,评估审计风险,确定审计内容和重点、审计步骤和方法。审计过程中要紧紧围绕方案实施审计,确保审计工作查深、查透。如果审计实施过程中由于客观条件发生变化时,应及时做好方案的调整、修改、补充和审批工作,充分发挥审计方案的核心作用。
(三)审计查证、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
检查结果反映,随着审计人员责任意识、风险意识不断增强,各内部审计机构对审计证据的收集和整理越来越重视,审计证据的质量和证明力明显提高,如白鹤镇文化体育中心经济责任审计、练塘泖甸村经济责任审计、朱家角盛家埭村经济责任审计、香花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经济责任审计等9个项目都基本达到规定的要求。
但本次检查中发现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审计证据记录不完整、审计工作底稿内容未做到 “一事一稿”、未按审计实施方案内容编制工作底稿、审计工作底稿未经审核等问题,需进一步规范。
根据上述情况,各内部审计机构要重视审计证据与分项工作底稿、分项工作底稿与方案、汇总工作底稿与分项工作底稿之间内容相互对应关系,做到“事事有稿”、“一事一稿”,加强对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确保审计证据和审计结论的客观、完整、准确,防范审计风险。
(四)审计报告
检查结果反映,内部审计机构提交的审计报告格式比较规范,问题事实清楚,引用法律法规正在逐步提高,审计报告的审核、签发流程齐全。
但本次检查中发现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在审计评价方面比较单薄,有的报告对查出问题的责任界定不够明确和规范;财务收支审计报告一般比较简单,内容不够充实,审计建议比较宏观,缺乏可操作性;个别报告审计意见和建议内容重复,处理问题的法规不够充分。
根据上述情况,各内部审计机构要高度重视审计报告的撰写,审计评价要与审计结果相协调,用词要严谨。对出具的审计处理意见必须对应相关的法律、法规,做到问题定性准确、处理适当。审计建议要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切实帮助被审计单位提高管理水平。
(五)审计成果
检查结果反映,各内审机构进一步重视与加强审计整改工作,在规定期限内及时督促被审计单位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并取得整改资料,提升了审计成效。练塘镇审计中心通过对公司管理情况的审计从企业组织构架、内控制度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评价,提出了合理化建议;淀山湖新城公司通过对所属某公司进行了2010年度经济效益审计,合理评价企业经营状况和取得的经济效益。上述两个项目分别对管理审计、效益审计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是内部审计转型和发展过程中的有益尝试。
但本次检查发现,目前内部审计机构审计报告中揭示的问题大多侧重于会计核算、会计基础规范等方面的内容,对加强单位内部管理、健全内控制度、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的成效体现不够明显,绩效审计成果不够突出,内部审计工作在深度、广度和转型等方面力度不够。
根据上述情况,各内部审计机构要切实转变工作理念,重点关注内部管理、体制机制、政策执行、制度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帮助被审计单位加强内部控制,提升管理水平。项目结束后要认真总结,撰写审计信息、专报,提升审计成效,扩大审计影响力,促进审计工作质量上一个新台阶。
(六)审计档案
检查结果反映,已经完成归挡立卷的审计项目基本能按要求操作,特别是镇、街道的审计项目基本符合考评标准。
但本次检查发现,部分行政单位、区属公司由于内部审计工作刚起步,对审计程序不够熟悉,存在归档不及时、资料归类不正确、资料放置顺序不规范等问题。
根据上述情况,各行政单位、区属公司内部审计机构要认真学习审计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和要求,熟悉归档立卷工作,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档案整理、装订工作,规范档案管理。
三、下一阶段指导工作打算
鉴于上述考评中发现的不足,我局相关职能科室将结合日常指导做好如下工作:
1、利用内部审计业务培训的机遇,将本次审计检查结果向各内部审计机构进行通报,肯定取得的成绩,指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促进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
2、向内部审计机构逐一反馈项目检查结果,提出改进意见,有针对性地开展指导。
3、整理并下发简要的项目操作流程和文书规范格式,指导新成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对照执行,规范内部审计工作。

4、结合三季度内部审计工作例会,开展“如何做好村级经济组织(或基层单位)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专题讨论会,探讨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和重点,更加客观、完整地反映村级经济组织(或基层单位)负责人在决策、管理、政策执行方面的情况,正确评价履职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