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字号

打印

青浦区区属公司内部审计工作指导意见

QC1104000-2014-011

主动公开

青审字(2014)48号

青浦区审计局

2014.11.28

各区属公司:

内部审计是审计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部门、各单位治理的基本要素。为了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职能作用,全面贯彻落实《青浦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内部审计工作意见》(青府办发〔2014〕34 号)精神,结合工作实际,现就各区属公司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内部审计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加强领导,健全制度,建立和完善内部审计工作体系
(一)各区属公司要建立并落实内部审计工作主要负责人直接分管制度,内部审计工作要在单位主要负责人的领导下开展。
(一)加强内审队伍建设。各区属公司要从强化内部监管的目标出发,严格落实国资管理和公司治理的要求,加快独立内审机构的设立,并配备满足工作需要的专兼职内审人员,确保审计力量投入,提高内审工作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二)健全内审工作机制。各区属公司要认真落实内审工作主要领导直接分管制度,健全和完善审计工作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或其他相关审计工作机制,形成部门合力,共同推进审计实施,监督审计整改,促进成果利用。一是要建立下属单位轮审制度,确保审计覆盖面。二是要建立完善建设项目审计制度,将本单位及下属单位的重点基本建设项目纳入内审监督范围。三是建立健全审计整改工作联动机制、整改督查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内审机构应及时向领导汇报审计发现的问题及整改情况,加强对审计发现问题产生原因的分析,通过推动审计整改,举一反三,健全内部管理机制,完善部门、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推动建立审计整改长效机制,提升审计工作成效。四是要积极探索建立审计结果公开制度,以公开促质量,以公开促整改。
(三)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水平。一是要进一步理清审计工作思路。认真学习和领会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区委四届六次全会精神,把握我区发展和改革大局,进一步明确本单位内审工作定位和目标。二是要规范审计工作程序。要按照内部审计的工作规范,规范审计取证和记录,严格执行审计报告征求意见、内部复核等审计程序,防范审计风险。三是要提升审计项目质量。从项目计划着手,统筹安排、科学组织审计项目;深化审计实施,突出审计重点,注重分析研究,力求将问题查深查透;积极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等先进技术方法,防范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和工作效率。
二、围绕中心、突出重点,切实履行审计职责
区属公司内审机构要紧紧围绕本单位、本部门的工作重点和上级审计机关的工作要求,坚持监督与服务并重,揭示问题和防范风险并举,认真实施和深化各项审计工作,努力实现对本单位、本部门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的审计全覆盖。
(一)积极开展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加强全面预算管理。以基层单位为监督重点,积极开展对所属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真实性、规范性和效益性的审计。要根据区委、区政府要求,重点关注重点专项资金的分配和使用情况、“三公经费”和会议经费预算管理执行情况、存量资金统筹使用情况等,促进分类盘活存量资金,提高资金使用绩效,厉行勤俭节约。
内审机构要重点关注所属企业经营预算执行情况,严格落实各项经费控制指标,提高资金使用规范化水平。
(二)深化内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加强和改进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区属公司要积极推行任中审计,建立经济责任轮审制度,努力实现对下级重点单位、重要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在其任期内至少审计一次的目标,确保经济责任审计覆盖面。各内审单位在开展内部管理领导干部(人员)经济责任审计时,要突出对所属单位负责人贯彻执行财经法规情况、重大经济决策情况、内部管理情况和个人遵守有关廉洁从政(从业)规定情况等的监督。
内审机构要结合国资国企改革的新要求,重点关注下属企业负责人在执行国资委重大事项管理要求、落实薪酬考核制度等方面情况。
(三)进一步加强政府投资项目审计,提高建设资金效益。内审机构要继续加强对本单位及下属单位基本建设项目的审计监督,努力实现对重点建设项目的审计监督全覆盖。要认真组织实施工程结算审价工作,深入细致地开展工程造价的审核把关,努力节减财政性建设资金。同时,要关注建设项目管理方面存在的各类问题,重点关注项目建设程序、招投标、承发包、合同管理、资金管理、投资控制、竣工验收等关键环节,发现问题及时预警和纠正,促进部门、单位进一步完善项目管理制度,提高建设管理水平。内审机构要探索开展对工程项目、经济合同的预审和跟踪审计,强化项目事前和事中监督,提前揭示和防范不规范问题。加强对委托审计业务的质量监督管理,对委托社会中介审计要履行一定的遴选程序,对受托开展的审计审价质量进行监督检查。
(四)加强对重点资金的专项审计和调查,促进提高绩效管理水平。内审机构要围绕本单位、本部门中心工作,在重要政策落实、重点资金使用、重大管理事项等方面主动开展专项审计和调查,反映本部门、本单位在资金管理、资产管理等方面的绩效情况,揭示资金分配、管理和使用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有价值的审计建议,为领导的决策和制度的建立完善提供依据和参考。同时关注部门、单位节能降耗指标、能源审计工作的完成情况,促进部门、单位环境资源管理水平的提高。
内审机构要积极探索开展对外投资、兼并重组、改制转让等经营活动的专项审计,主动参与企业风险防控。
三、拓展平台、优化考核,加强内审工作指导
(一)拓展内审工作交流平台。一是继续加大内审培训力度。区审计局将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加强内部审计人员业务交流和培训,培训内容以内审人员实际需求为导向,以案例讲解、交流研讨为主要形式,加强专业性和针对性,促进审计人员提高依法审计意识和业务能力。二是加强内审业务交流。组织多种形式的工作交流、学习会议,分门别类、有针对性地开展内审业务交流,鼓励内审机构相互取经,促进学习借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三是继续组织审计项目质量交流评比,通过项目评审和质量点评,比质量、比效果、比规范,促进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二)优化内审工作考核。一是完善考核内容。在基础工作考核之外,进一步优化对审计项目质量考核和特色工作考核,其中审计项目质量考核主要结合项目评优工作实施,要求各单位提交一份当年度最好的项目档案参评;年底,各单位要认真总结工作中的创新做法和成效,特色工作可做为考核加分条件。二是改进考核组织方式。在考核组织形式上,对街镇、委办局和区管企业实行分类考核,优化年度考核指标,使之更加科学、合理,更加有针对性。在项目质量考核中,主要采取项目评审方式,并进行总结讲评,具体反馈项目质量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内审人员规范化操作程度,确保审计项目质量提高。三是优化考核形式。采取日常考核、年中项目质量考核和年底综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考核详见附件《内部审计工作考核表》。
(三)加强内审工作指导。区审计局将突出重点,强化对内审业务的指导。一是加大特色工作的推广力度。针对目前内审工作发展特点,进一步加大特色工作推广力度,将一些单位的内审特色工作总结归纳,提供给各内审单位对照执行。二是促进内审工作规范进一步健全。年内,区审计局将收集整理好的各单位内审制度库,提供给各内审单位参考,促进各内审机构进一步梳理完善各项内审制度,确保内审工作有章可循,提高内审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三是继续加强“以审促建”和“以审促质”工作力度。结合区审计局的年度审计项目计划,进一步加强对相关单位内审工作的检查、指导,促进被审计单位领导重视和支持审计工作,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和工作机制,帮助内审人员提高业务素质和能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