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浦区经委关于《上海市深入推进技术改造巩固提升实体经济能级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落实情况的汇报
QA3302000-2018-083
主动公开
青经发〔2018〕95号
青浦区经济委员会
2018.09.17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贵单位《关于报送〈上海市深入推进技术改造巩固提升实体经济能级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落实情况的通知》(沪经信投〔2018〕238号)收悉。我委根据文件精神,积极落实相关工作,制定了《青浦区推进技术改造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特此汇报。
附件:青浦区推进技术改造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附件
青浦区推进技术改造三年行动计划
实施方案
技术改造是巩固提升实体经济能级的关键举措。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实体经济形态,推动技术改造创新,对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打造国际竞争新优势,实现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为贯彻落实《关于创新驱动发展巩固提升实体经济能级的若干意见》(沪府发〔2017〕36号)和《上海市深入推进技术改造巩固提升实体经济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沪府发〔2018〕12号),深入推进技术改造,促进青浦区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现代制造业跨越式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青浦区技术改造工作基本情况
(一)总体情况
青浦区2009-2018年6月期间共获批122个市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已竣工验收87个(包括撤销2个),竣工验收率71.3%。其中,2009-2012年本区获批市重点技改项目63个(包括撤销2个),已全部竣工验收;2013年获批10个,已竣工验收9个;2014年获批13个,已竣工验收11个;2015年获批10个,已竣工验收4个(到2018年年底前,预计还将完成5个项目的竣工验收);2016年获批8个;2017年获批8个;2018年获批10个(第一批)。
(二)主要成效
2017年,青浦区工业固定资产投资45.6亿元,同比增长17.2%。其中,技术改造投资11.92万元,同比增长294.9%。2018年1-5月技术改造投资5.58亿元,同比增长252.4%。全区技术改造投资持续高位增长,对区域经济发展继续起到支撑作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前两年年均增长2.2%,2018年1-5月同比增长3.8%;制造业全口径税收前两年年均增长6.1%,2018年1-5月同比增长40.8%,高于全区税收增幅26个百分点;工业固定投资前两年累计完成84.5亿元,2018年1-5月同比增长2.5%,为产业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传统制造业向高端智能制造转型升级成效明显。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前两年年均增长4.9%,高于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年均增幅2.5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产值比重从“十二五”末的27.7%上升到2017年的29.9%;前两年完成产业结构调整1971项、涉及面积10602.84亩;2018年上半年完成产业结构调整591项、涉及面积2707.97亩。通过对落后、低效产能的淘汰以及对先进制造业的大力扶持,全区产业结构更加优化,空间布局更趋合理。
二、2018 -2020年工作目标
到2020年,青浦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区规模以上企业工艺技术装备总体达到同期国内或长三角地区先进水平,“两高产业”(高端信息技术和高端智能制造)优势明显,北斗导航、民用航空、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效益进一步显现。传统行业绿色发展水平持续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全员劳动生产率持续提高,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持续下降。
到2020年,技术改造示范效应不断明显,建设6个智能制造示范项目、3个技术创新示范项目、3个服务型制造示范项目、3个质量品牌提升示范项目和3个绿色制造示范项目,带动规模以上企业实施50个技术改造项目,累计完成技改投资30亿元。
三、2018 -2020年主要任务
(一)推进智能化改造融合
以“减员、增效、提质、保安全”为目标,实施以"机器换人"为特征的自动化改造;基于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推广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应用的智能化改造;实施智能化改造基础上,推进工业化和人工智能深度融合,推广人机协作和自主可控的智能制造应用示范。
(二)推进高端化技术提升
支持制造业创新中心能力建设,实施一批改造升级项目;着力加强以企业技术中心为主体的创新能力建设,推进创新载体的改造提升;支持企业加大共性关键技术开发力度,推动实施一批技术开发改造项目,着力攻克一批共性关键技术;鼓励企业加大知识产权投入力度,支持一批知识产权能力建设项目;加强基础领域能力改造提升,推进一批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的提升改造项目;加大新技术、新产品应用的需求引导,促进产研合作,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支持企业在技术改造中应用重大技术及装备首台套、新材料首批次、软件首版次的“三首”以及《上海市创新产品推荐目录》创新产品;以价值链高端为目标,推动传统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
(三)推进服务化制造发展
加强生产制造的研发设计能力建设,引导制造业企业加大对设计的投入和应用,强化对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航空航天等行业的服务支撑;推进检验检测服务能力建设,支持企业开展质量可靠性试验验证、计量检测、标准检验与检测、认证认可关键技术等领域能力升级建设;推动供应链智能化、标准化和可视化改造。
(四)推进精品化产业培育
支持企业围绕加快产品升级换代、推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改造提升项目,不断丰富产品功能;加强质量技术攻关,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实施制造精品战略,大力提升产品质量;加大品牌创建技术改造力度,推进产品设计创新中心和品牌创建基础能力建设。
(五)推进绿色化制造转型
开展重点企业节能低碳行动,推进能效“领跑者”计划,组织实施企业能效提升技术改造,实施高耗能设备系统的节能改造;全面推行清洁生产,组织实施一批绿色改造示范项目;引导企业加大安全生产技术改造力度,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组织实施一批节能和循环经济技术改造项目,提高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废旧金属、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等综合利用水平;推进再制造产业改造提升,促进再制造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以促进全产业链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发展为目的,实施以绿色制造为特点全流程改造,支持企业开发绿色产品,支持发展绿色园区。
(六)推进集群化产业建设
以价值链高端为目标,推动传统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依托重点行业与龙头企业,推动配套企业的协同改造升级,引导产业集聚发展,打造一批千亿级产业集群;针对发展潜力巨大,但尚未形成规模的新兴产业领域,加快推进新兴行业产业链建设,实施一批技术改造项目,培育有竞争实力的新兴产业集群,努力打造本区新兴领域具备核心竞争力与影响力的"独角兽"企业和稳形冠军企业;聚焦本区产业链中缺失的高附加值环节,通过技术改造建设带动力大、辐射力强的关键项目,实施重点行业产业链补链项目。
四、2018年工作目标和任务
聚焦“三大两高一特色”主导产业,积极引导企业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切实增强跨越式发展新动能,推进产业经济融合发展,高质量发展。
2018年,全区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确保完成38亿元。尽管面临一定困难,但必须迎难而上。一要关注“二次开发”的工业固定投资;二要加强与区统计部门的信息沟通,密切跟踪重大项目建设进度;三要做好500万以上投资项目的入统宣传工作。
进一步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提升产业能级、降低能耗,提高企业竞争力。加强与市经信委、市中小办等上级部门的工作沟通和联系,争取更多政策层面的指导和扶持。做好上海市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的储备和组织申报工作。
五、保障措施
(一)完善工作机制。建立由区政府分管领导召集,区经委、区发改委、区科委、区财政局、区建管委、区规土局、区环保局、税务青浦分局,各镇、工业园区等部门和单位参加的区技术改造联席会议制度,形成部门联动、上下互动的工作格局。
(二)深化审批改革。深化落实《上海市企业投资技术改造项目行政审批管理改革方案》,在不改变规划条件的前提下,依法依规推进零土地技改项目承诺备案制,完善事中事后监管和信用体系建设。加强低效用地再利用,研究制定产业区块外重点企业甄别标准,在符合产业发展导向、地区规划控制、环境保护要求、不影响相邻地块合法权益的基础上,经认定后所在地块明确作为零星工业用地保留,允许在不改变原权利人的情况下进行技术改造。
(三)加强政策支持。对区内多项制造业扶持政策进行整合和修订,拟制定《进一步加快青浦区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重点涵盖技术创新、品牌创响、质量创优、融合创智、绿色创先、集群创建六大领域,做到“覆盖更广、重点更明、力度更大”。
1.加快推进企业技术改造,扩大项目支持范围,优化支持方式,聚焦重点项目。总投入达到300万元的区级单个技术改造项目,支持额度最高不超过经核定项目总投入的10%。
2.获得本市引进技术消化吸收与企业创新能力提升、产业创新要素建设等支持的项目,拟给予一定比例的配套资金。
3.支持高端智能装备首台突破和首批次新材料研制及示范应用。对获得市高端智能装备首台突破和示范应用专项、市首批次新材料专项支持的产业化项目,拟给予一定比例的配套资金。
4.对获得国家、市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军民融合专项、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专项、工业强基专项、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专项(集成电路和电子信息制造业)等产业化项目,拟给予一定比例的配套资金。
5. 对未获得市工业节能和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专项扶持资金的节能技术改造的项目,且年节能量50吨标煤(含)以上的,可申请作为区级节能技术改造项目,拟给予一定比例的扶持资金。
6. 获得上海市鼓励企业实施清洁生产专项扶持资金的项目,拟给予一定比例的配套资金。
(四)加强产融合作。积极利用市产业转型升级基金、集成电路产业基金,支持重点技术改造项目。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加大对技术改造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