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字号

打印

青浦区教育局关于《青浦区教育改革和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的报告

QA422305102024002

主动公开

青教〔2024〕14号

上海市青浦区教育局

2024.02.18

青浦区教育改革和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

“十四五”以来,青浦教育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教育强区建设目标,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传承发展“青浦实验”,凝心聚力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重点任务和重大项目取得预期进展,教育事业发展品质持续提升。

一、进展情况

(一)目标指标进展

指标名称

单位

属性

2020

年基

2021

年进

2022 年进 展

2023年6月30日进展

2025

年 目

与国际标杆

城市、国内

兄弟省市、

本市其他区

对标情况

进展评价

“ 十 四 五"末  预期完 成情况 判断

学前教育毛入园率

%

约束性

99.0

99.1

99.1

99.3

保持高水平

-

符合预期

能完成

学前教育教师接受专业教育比例

%

预期性

80


95.77

96.05

98左右

-

符合预期

能完成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

约束性

98.5

100

100

99.97

保持高水平

-

符合预期

能完成

义务教育专任教师中本科

及以上学历比例

%

预期性

87.43

89.61

90.84

91.43

保持高水平

-

符合预期

能完成

残疾儿童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

%

约束性

99.0

100

100

100

保持高水平

-

符合预期

能完成

残疾青少年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

%

预期性

70

70.82

73.6

75.68

80左右

-

符合预期

能完成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

%

约束性

99.0

99.3

99.5

99.7

保持高水平

-

符合预期

能完成

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比例

%

预期性

64

74.44

77.42

81

82左右

-

符合预期

能完成

中小学生体育素养水平指数

指数

预期性

80

-

-

-

持续提升

-

符合预期

能完成

中小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

%

预期性

48.2

47.1

51.2

56.7

55左右

-

符合预期

能完成

特级校长、特级教师或正高级教师数

人次

预期性

32

56

60

60

新增15人次

-

符合预期

能完成

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预期性

12.5

12.5

12.5

12.5

13左右

-

符合预期

能完成

(二)主要任务进展

1.上海市“十四五”规划涉及青浦区目标任务落实情况

(1)探索“未来学校”建设。依托青浦区政府与复旦大学合作战略,整合复旦大学、复旦附中、复旦附中青浦分校等资源,初步形成青浦未来学校框架。

(2)在有条件的新城建设新型职业院校。整合工商信息学校等职业教育资源,已完成青浦新型职业院校创建可行性论证报告、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五年建设规划、学校设置申报材料等全部准备工作。

2.区级规划任务完成情况

(1)教育供给不断增强。新增各类学校14所,新增班级312个,增加各类学位约1.14万个,其中幼托学位780个、幼儿园学位1530个、小学学位6363个、初中学位2232个,高中学位503个。建成鹿鸣幼儿园、兰生学校、思源中学等14个学校并投入使用,有效缓解青浦新城和青东地区的入学矛盾,有力保障大型居住社区、新建商品房小区等区域内适龄儿童就学需求。

(2)教育公平有效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实现全面普及,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新五项标准”有序推进,学区化集团化办学覆盖75%以上义务教育学校。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终身教育布点实现街镇全覆盖。

(3)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立区委区政府领导联系学校制度。举办“第五届长三角地区中小学德育创新论坛”,深化中小学课程教学改革,完善职业教育贯通培养机制,落实学生艺术素养评价机制,加强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探索少体校办学模式改革,中小幼衔接开展劳动教育主题活动,初步构建学生校外活动场所共建机制。

(4)教育综改纵深推进。开展新一轮教育综合改革,确立8个区域教育综改示范项目。平稳推行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入学改革,有序推进新一轮中考改革,落实高考综合改革,推进民办学校分类管理改革。打造新型办学联合体,成立7个学前教育集团、2个以高校为主导的基础教育集团以及2个以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为龙头的基础教育集团,巩固11个紧密型义务教育集团学区建设,覆盖75%以上义务教育阶段学校。

(5)教育队伍不断优化。完善校级干部管理使用办法,健全干部交流轮岗制度,实施中小幼校级副职干部竞聘上岗,建立45岁以下校级副职干部和教育后备干部人才库。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在“统招统配”基础上,新增“招培聘一体化”和高校直招模式。优化实施教师引进、培养、流动、稳定四大工程,组建26个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工作室、9个特级校长工作室、45个学科教师研修基地,现有引进高端教育人才19名。

(6)教育开放持续向好。深化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教育发展“7+3”战略合作,举办示范区教育一体化高品质课堂展示活动,遴选9名教育人才跨省挂职或研修指导。深化教育对口合作交流,建立援疆、援滇、援青支教人才储备库,每年选派15名左右骨干教师赴云南、青海、新疆等地支教,援建梁河县青浦实验幼儿园,为实现共同富裕贡献力量。

(三)典型案例剖析

1.幼有善育,为最柔软人群提供最安心照护

(1)加大托育资源供给。4所幼儿园创建成市示范性幼儿园,依托 “宝宝屋”打造社区托育服务圈,已实现11个街镇普惠性托育点100%全覆盖。预计2023年底,开设托班的公民办幼儿园达75%,社区托育“宝宝屋”覆盖率可实现街镇全覆盖。

(2)加强资金扶持。加大对开设托班的公办园所生均经费、编制的保障力度。托班生均公用经费拨款定额另立计算,在本园所生均拨款定额标准上增加二分之一。同时执行保底政策,托班幼儿人数不足20人的,按20人计算;超过20人的,按实计算。托班编制以每班两教一保计算。对5家普惠性民办托育机构发放奖励补贴,并提供水、电等方面优惠。

(3)强化特色课程建设。落实托育机构从业人员、教师每年不少于112课时的综合技能培训与职业道德教育,鼓励特色园学前教育优势项目向低龄段延伸。

2.特教特办,把特殊的爱给特殊学生

(1)完善特教服务体系。学前阶段,在各街镇设置17个特教点、2个特教班,3-5岁残疾幼儿入园率达85.7%。义务教育阶段,为443名特殊儿童分别提供辅读学校、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实现100%入学。高中教育阶段,以中餐烹调等职业教育为主,逐步完成从初职到中职的转型,入学率达75.68%。

(2)打造个性化教育。在入学端,建立入学鉴定委员会,100%落实健康评估,建立“一生一档”。在培养端,与复旦大学儿科医院等合作,医教结合推进康复训练。在保障端,根据不同评定结果给予生活费、定额补差等补贴,增设蒙氏训练室等特教活动场所。

(3)建立共建共享新模式。整合区内资源,打造包含康复训练基地、菜单式课程服务、学区化特色项目等在内的“五线并举”共享模式。

3.试点先行,探索“招培聘”一体化教师培养新模式

(1)创新教师招录方式。探索新教师“招培聘一体化”培养机制和“青苗菁师”高校校园直招等有效招录环节,显性测试和隐形考查相结合,做到甄选科学合理高效。

(2)改革新教师培训体系。组建智慧导师团队,开展岗前支教实训、市区示范性学校跟岗实践、专题学习等方式,缩短新任教师专业成长周期。

(3)深化岗位聘任评价改革。全员聘任分层级,对校长和副校长,实行“聘任”和“任命”双轨制。评聘分离抓制度,形成评估、考核、聘任三者“相分相合”的教师管理模式。

(四)重大项目进展

1.进展情况

“十四五”期间,青浦区共有49个教育基本建设项目,其中大居配套项目8个、普通商品房配套31个、区教育局自建项目9个、其它1个,总建筑面积76.17万平方米,总投资62.48亿元。目前,已开工和竣工项目合计24个,开工率为48.9%。未开工项目25个,其中香花桥幼儿园迁建等17个项目正在前期工作,另外8个项目不能开工建设。

2.主要问题及原因

(1)规划调整。如清河湾E-03-06小学项目、香花桥小学扩建项目、中二单元06C-01初中项目、青浦社区学院(老年大学)项目、徐泾北大居31-02初中。

(2)项目方案要素变化。如:东方中学达标改建项目原计划将青浦二中老校舍改建成东方中学分校,现该区域纳入青浦老城区整体开发,导致原计划无法实施;青浦高级中学改建项目原计划通过改扩建及修缮体育馆,进一步完善学校室内体育健身功能,2021年,市教委等十部门出台新的高中建设标准,需要进一步优化建设方案;西岑社区09-01小学项目,由于西岑片区调整为长三角投资公司整体开发,项目建设主体发生变更,短期内无法开工。

3.典型案例

上海青浦兰生学校是本区重点引进的品牌教育项目。学校位于朱家角镇,总占地面积为 5.3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97万平方米,总投资8.4亿元。学校核心设施包含幼儿园(含幼儿游泳池)、体育馆、室内恒温游泳池、多功能剧场、错层图书馆、室外运动场、教学楼、艺术楼、行政实验楼、宿舍、地下车库等。校舍围绕“乐活校园”核心设计理念,整体建筑采用绿廊、半室外活动平台、景观楼梯等设计手法,连接教学楼及各个活动区域,在有限的用地内复合了大量的功能,满足3-18岁全年龄段的学生对学习环境的要求。

二、趋势和问题分析

(一)环境趋势分析

“十四五”时期是青浦迈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教育现代化的关键五年,青浦教育要准确识变、稳妥应变、科学求变,适应新发展、直面新挑战、抢抓新机遇。

1.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要求教育实现更高质量发展。当前,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对高质量教育的期待更加迫切,促进幼有善育、学有优教的重要性更为凸显。青浦必须加快提高各类教育质量和水平,增强优质教育供给能力,提升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和满意度。

2.人口发展的变化趋势,要求教育资源配置超前谋划主动适应。近年来青浦常住人口总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各学龄段人口规模持续增加,学龄人口区域分布呈现较大差异;老年人口规模不断攀升,老年教育供给压力较大。青浦教育需要适应人口结构变化,合理布局、动态调整各类教育资源。

3.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教育实现更高水平的开放融合。青浦正加快打造立足上海大都市圈、引领示范区、辐射长三角的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青浦教育要强化开放能级提升,积极引领示范区教育协同发展,加快形成教育开放融合发展新局面。

(二)问题原因分析

1. 格局定位的匹配度有待提升。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安排,赋予教育新的战略地位、历史使命和发展格局。围绕国家和上海对教育的新目标、新要求,青浦教育要在结构优化、品质提升和能级提高等方面进一步发力,形成竞争优势和品牌优势。

2.资源配置的均衡化有待加强。当前全区教育资源总量基本满足需求,但区域间资源配置存在不均衡,“中超、东紧”现象在短期内还无法扭转。虹桥商务区、青浦新城、西岑科创中心等重点区域人口持续导入不断产生新的教育需求。华为人才公寓和研发基地2024年底投入使用后,朱家角、金泽两镇将迎来3.2万研发人员入住,对两镇带来合计约1350名幼儿、2200名小学生和800名初中生的生源压力。紧扣青浦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教育的新要求,青浦教育要在规划调整、资源配置等方面超前谋划,加强教育供给。

3.教育形态的多样性有待丰富。近年来,青浦通过外引内培、合作办学等一系列措施,教育供给类型日益多元,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着眼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乡教育的新平衡,青浦教育要补齐部分老学校硬件建设“短板”,布局一批具有实验性、引领性的“高品质”学校,提供多样态教育资源,满足多样化教育需求。

三、思路举措

青浦教育将坚持“123456”工作思路,打造更高质量教育品牌,加快推进青浦教育现代化。

“1”,坚定一个发展目标。到2025年,教育事业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主要指标达到全市中上水平,基本建成与青浦城市定位相匹配的教育,实现由教育大区向教育强区跨越。

“2”,统筹双轮驱动策略。一轮向内,坚持内涵提升,着力解决发展质量问题。一轮向外,坚持外延拓展,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3”,打响三大服务品牌。一是深化育人模式改革,打响“上善”育人品牌。二是深化养正务本内涵建设,打响“实验”改革品牌。三是深化办学体制机制改革,打响“融合”发展品牌。

“4”,构建四维供给格局。积极构建品牌学校引领下、公民办教育融合发展的“一城、两翼、八学区、多集团”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新格局。

“5”,做强五级人才梯队。一是打造“‘青苗’干部—后备副职—后备校长—拔尖校长—领航校长”五级校长梯队,争取培养若干名教育家型校长。二是建强“教学骨干—教学能手—示范教师—学科带头人—高端教师”五级教师梯队。争取到2025年,全区在职特级校长、教师或正高级教师总量达到60人次左右。

“6”,坚持六个改革与发展维度。坚持服务全局站位,发挥教育在推动新城产教融合、职住平衡、吸引集聚人才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坚持人民中心立场,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每一位学生成人成才和人生出彩打好基础;坚持引领示范目标,建设一批有集中度、显示度的高品质教育服务品牌;坚持系统推进路径,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坚持稳慎有序步骤,确保教育系统平稳安全。

(二)下一步工作举措

1.聚焦品牌打造,持续实施高品质育人体系构建行动。

一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建立健全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大中小幼纵向衔接、家校社横向贯通的课程体系与实施体系,打响“上善”育人品牌。

二是推动各类教育提质增效。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全面提升青浦教育核心竞争力,打响“实验”改革品牌。

2.聚焦功能优化,持续开展高效能保障力量建设行动

一是加强基础保障。加强教育基本建设,加快推进未来学校等项目规划建设,落实公建配套幼儿园“五同步”、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新五项标准”。

二是加强队伍保障。健全校长“选、育、管、用”全链条培养机制,深化教师人事制度改革,优化“引进、培养、稳定、流动”四大工程,培养一批教育家型名校长、名教师。

3.聚焦创新驱动,持续推进高动能教育综合改革行动

一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深化区域“5+2+1”教育综改示范项目建设,持续打造一批优质园和新优质学校,办好每一所“家门口的学校”。

二是推进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健全基础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做好义务教育招考改革,落实高考综合改革配套举措,提升青浦教育硬实力。

4.聚焦优质均衡,持续推动高质量教育服务供给行动

一是扩大普惠性托幼资源供给。到2025年,公办幼儿园全部建成高质量幼儿园,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不低于95%,开设托班的园所占幼儿园总数的比例不低于85%以上,社区“宝宝屋”街镇覆盖率达到100%,普惠优质学前三年教育覆盖率达到100%。

二是建设泛在多元学习资源。打造泛在便捷的社区15分钟学习圈,推动老年大学等教育资源扩容提质,建设一批校企共同投入、辐射区域和学校、服务学生培养和职工培训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5.聚焦常态长效,持续深化高水平治理机制完善行动

一是健全依法治教机制。落实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健全校园欺凌和涉校违法犯罪预防与处置联动机制,加强教育综合治理和联合执法。

二是优化校园安全风险防控机制。强化教育系统突发事件报告和科学规范处置,推进校园视频监控等智慧安防建设,加强各类应急处置演练,努力建设平安校园。

四、调整方案

结合全区教育项目建设实际,开展了青浦区基础教育“十四五”基本建设规划中期评估和项目调整工作。调出清河湾E-03-06小学、青浦高级中学改建等8个由于规划调整等原因不能开工建设的项目,调入新城一站青湖东路幼儿园、实验小学改扩建等8个项目,涉及班额131个、新建面积7.9万平方米,匡算投资7.1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