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字号

打印

上海市中小学校“五育并举”推进落实情况责任督学主题性督导区专报(青浦区2023年11月--2024年1月)

主动公开

2024.03.28

区名

青浦区

责任督学参与数

15

覆盖学校数

61

评价表指标达成情况

序号

未达标校占比

序号

未达标 校占 

序号

未达标校占比

序号

未达标校占比

序号

未达标校占比

1

0/61

0%

2

0/61

0%

3

1/61

1.63%

4

1/61

1.63%

5

0/61

0%

6

0/61

0%

7

0/61

0%

8

0/61

0%

9

1/61

1.63%

10

7/61

11.47%

11

0/61

0%

12

0/61

0%

13

3/61

4.9%

14

0/61

0%

15

0/61

0%

16

2/61

3.3%

17

3/61

4.9%

18

3/61

4.9%

19

0/61

0%

20

0/61

0%

21

0/61

0%









一、区域学校在“五育并举”推进落实工作方面的典型经验及做法。

1.推进“大思政教育”,培育学生良好德育素养

全面落实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课程内容,实施过程进课表、教师配备专业化,开展“上善思政大讲堂”暨国旗下讲话。在青浦区16所中学举行,区委书记徐建,区委副书记、区长杨小菁,区委副书记张权权等16位区领导走进校园,为学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大思政课。 借助陈云纪念馆开展“打造红色教育‘实景课堂’——青浦区中小学推进‘上善大思政课’建设观摩研讨活动”; 组织开展“上好‘大思政课’,提升育德能力——第四期青浦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室学员通识培训”》,进一步加强一线德育工作者实作指导;开展思政课教师教学观摩展示交流、“时事课堂”展示交流,积累“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典型课例。 依托“上善”文化,构建区域“大思政课”实践育人图谱,组织开展“上善”研学实践活动,通过故事化表达、场景化呈现,打造“纪念馆里的思政课”“行走的思政课”,不断完善“上善”系列特色课程的开发、实施、评价、推广等,探索形成学校“思政小课堂”与“社会思政大课堂”合力育人的长效工作机制。进一步推进专职思政课教师配备,初高中专职教师达100%,小学思政专职教师达70.3%。如青浦清河湾中学充分挖掘教材内容、校园文化、社区实践等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积极探索校园文化融入思政课一体化教育的实现路径。开设了“周三有约,徒步中国”学生实践活动课程,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而有个性发展,学生问卷显示:道法课按课表上课的占比达99.37%。

推进全员导师,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局根据《上海市中小学生全员导师制工作方案》要求,进一步落实中小学全员导师制工作,下发《加强暑期中小学生关心关爱的工作提示》等要求,进一步强调各校导师谈心谈话和每学期开学前对重点关注学生实行全覆盖家访,全面提高全体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能力,持续优化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和同伴关系,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推进全员导师制背景下整体提升教师育德能力的行动研究,组织开展中小学全员导师制推进工作中期调研,深入推进中小学全员导师制建设,组织参与市级全员导师制骨干教师培训。征集遴选“加强家校沟通,和谐生生关系”为主题的典型案例,组织开展“导师育人润心田 上善立德谱新篇”为主题的区级展示研讨活动,分享全员导师制实践智慧和有效经验,完善“学生人人有导师、教师人人是导师”的制度体系,开展青浦区“最美导师”评选,进一步推动形成激励机制。基层学校全面落实全员导师制,根据师生实际,采取师生双向选择、学校安排等方式为学生配齐导师,导师通过个别谈心、家访、帮扶等,学生问卷显示:有导师的占比97.99%,全员导师对学生非常有帮助和有帮助的达96.5%。

实施“专业精准”心理护航行动。贯彻落实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和市教委相关文件精神,开展上海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达标校新申报评估与抽检复验。加强科普宣教,区校两级全方位“心育”守护。开展“启迪心智 润泽心灵 ”2023年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季,推出“知心护航”“慧心成长”“健心向阳”“润心关爱”“暖心相伴”“齐心育人”等六大板块系列活动,朱家角中学等四校展示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分学段组织情绪辅导、学习辅导、考前辅导、生涯辅导四大专题研讨;以“上善心悦读”读书活动、线上巴林特案例督导、“上善若水 向心而行”心理拓展和4D领导力团体辅导进行分层分类专题培训;开展“医教结合背景下,抑郁倾向学生家庭心理辅导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队伍建设。区学生心理发展辅导中心畅通学生心理24小时热线电话(4001600525),为学生和家长提供支持与服务,2023年1月至9月,青浦区学生心理发展辅导中心共接到24小时心理热线1098通;咨询案例面询638例,约1300人次左右;医教结合项目服务学生150人,合计心理咨询服务孩子和家长2500多人次。区心理中心、家教中心联合开展“上善心灵成长加油站”品牌项目,除了 “关爱不停机”、“面对面 心贴心”心理咨询,还有“放飞心灵  微笑迎考”公益活动、“用心微笑 阳光成长”心理团体辅导、“心语工作室”特殊青少年服务、每周一次“上善父母暖心工作坊”开展“非暴力沟通”亲子团辅和家长心态疗愈,同时进一步开展“上善之心”医教结合项目,聘请精卫中心医生来中心咨询辅导和危机干预等,主动积极有效地预防学生极端事件发生。各中小学校积极创建市、区心理健康教育达标校和示范校,健全学校健全心理咨询(辅导)值班、预约、面谈、转介、追踪反馈等制度,通过个别咨询、小组辅导、团体辅导等形式,利用电话、网络等媒介,满足学生咨询与求助需求。学生问卷显示:81.59%的学生认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非常有帮助,另有14.39%的学生选有帮助,40.74%的学生偶尔或经常去心理咨询室。

2.推进“双减”“五项管理”,提升学生学习素养

区教育局组织各校认真制定课程方案,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严格遵守市课程计划,不随意增减课时。各校积极探索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策略,提升国家课程的执行力;丰富完善实践活动类课程,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如:思源小学以《“五育融合”理念下,学校思源课程体系建构的实践研究》重大项目的研究与实施整体推进“五育并举”工作的落实。以思源命名的课程,强调全校师生学会感恩,乐于奉献。学校“思源教育”的课程核心理念:“为每位学生提供最优化的学习发展机会”,作为课程整体建构的特色主张。强调“思源课程”的系统开发与实施,始终聚焦让每个鲜活的学生生命主体在学校铺就的适合的“跑道”上,养成“上善、谦和、大德”的品性;“乐思乐问、好学善问、慧学慧问”的品行。嵩华小学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对标学校“十四五”重点项目《五育融合的“正远课堂”的实践研究》,建立“五育并举”工作领导小组,优化管理机制,确保落实到位,加强课程建设,丰富实践场域,形成家校社“三位一体”全员、全程、全方位齐抓共管协同育人格局。尚鸿小学在周三下午开设36门兴趣课,包括沪语童谣、数独初探、英语绘本阅读、智力七巧板、地理百科、音乐律动、小篮球游戏化、植物识别和标本制作等,全部由学校教师依据自身特长设计开发,并逐步校本化、系列化;周五下午开设41个社团,学生依据兴趣进行选择如鼓号队、合唱、舞蹈、篮球、足球、轮滑、电子板绘、衍纸画、书法等,“七彩课程”充分体现了五育并举,学科融合的教育理念。

教育局每年度组织开展课程教学季活动和作业管理示范校评审,以活动促进“五项管理”“双减”工作落到实处。逐步推进校本作业体系“规范化”、 作业管理机制“系统化”、作业设计与实施“高质量”、作业校本研修“有深度”。学校、教师能够聚焦“作业研究”,积极开展作业设计、实施、结果分析、诊断改进、再设计的系统实践研究。如翰文小学开展了“1+X”“NX”“SX”跨学科主题学习作业的探索,通过教研组、备课组、跨学科研修团队、以及项目团队的实践与研究,充分挖掘多元资源,让学生体验“从做到学、从课堂迁移到生活、从书面走向实践”的转变。徐泾一小按照区“五强”减负提质行动要求,在“强作业”管理过程中,着力建构校本的高质量作业体系,切实推动作业管理“控总量、提质量、强功能”,规范学校作业管理、作业设计、考核评价等方面管理机制,推动了“提质控量、减负增效”的思考与研究,从而促进教师学科专业素养的提升与学校高质量发展。御澜湾学校结合学校数字化转型项目,组织教师借助“三个助手”平台中的“作业助手”开展作业选编与布置的实践与研究,进一步完善学校高质量作业资源库。学生问卷显示:学生回家作业时间1小时以内、1.5小时以内、1.5小时以上分别占比44.76%、35.7%、19.4%,基本符合参与调查问卷各学段学生比例,极少部分学生的作业时间有超时;有67%的学生反映教师能做到分层、个性化布置作业。51.75%的学生问卷无期中考试,主要集中在小学问卷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历史有期中考试,主要集中在初高中。无违规考试情况。

3.落实每天体锻1小时,促进学生体质健康

巩固课程主渠道育人作用,聚焦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实施“知识+体能+技能”课程内容,基于“双新”要求,深化“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方式转变,因材施教改进教学方法。教育局加大学校体育“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建设,会同体育局完善了新一轮体育项目布训学校,推进体教融合,把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融入教学、训练及赛事体系,形成阳光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教育局要求学校严格落实每天体锻1小时,实行学校作息时间备案制度,确保30分钟大课间活动,每天有一节体育与健身课或体育活动课。96%的学生问卷显示学校落实大课间活动。二是区内学校每年举办如田径运动会、冬季踢跳运动会、体育节的大型体育活动,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也为学生搭建展示运动技能的舞台,2023年全区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达到56.7%,较2022年的51.2%稳步提升。98.41%的学生问卷显示学校举办运动会、体育节等活动。三是学校重视学生运动技能的培养,为学生掌握2-3项运动技能提供保障。有60%的学生问卷显示学校能提供7项以上的体育活动项目。

4.丰富艺教内容,提升学生审美素养

学校重视培养学生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一是校内落实艺术教育。严格落实艺术课教学,通过课程培育学生掌握艺术技能;丰富艺术社团,在社团活动中提升艺术素养;举办艺术节,在节日中体验艺术氛围;搭建展示平台,供学生展示艺术才华。二是拓宽校外艺术教育渠道。学校通过组织学生参观艺术展、观看电影和文艺演出、参观博物馆、组织学生春秋游等丰富的活动,让学生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从而使学生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如清河湾学生舞蹈团被评为上海市学生艺术团,这是青浦产生的第一支市级艺术团,青浦的“一条龙”人才培养布局建设由此更优化;青浦二中围绕学校“艺术人生,奠基未来”办学特色,将三原色与学校德育课程有机结合,建构“三原色”德育课程框架体系。学生问卷显示:93.86%的学生认同艺术课教学,95.24%的学生认同学校每年组织丰富的艺术欣赏,82.33的艺术才华在校内外得到展示。

5.拓宽劳动渠道,提升学生劳动素养

教育局制定《青浦区劳动教育综合育人项目实施方案》,指导中小学完善劳动教育“一校一案”。根据《青浦区劳动教育综合育人项目实施方案(2022-2025年)》,探索劳动教育规划“一盘棋”,编织劳动基地资源“一张网”,贯通劳动课程体系 “一条链”,落实劳动教育课时要求,推进校内外学生劳动实践,加强劳动教育基地建设。组织专题调研和《五育融合视角下劳动教育的设计与实施》培训,实施“生态劳动教育特色品牌”创建行动中,组织开展青浦区“生态劳动精品课程(活动方案)”征集与遴选活动,围绕生态农业、绿色制造、环保工艺、低碳生活等四大类型征集区级特色共享课程88个.学校重视家校社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提高劳动教育实效。校内开设劳动技能课、组织学生值日、包干区卫生清扫、教室美化等活动,家庭开展烧饭做菜、洗衣卫生、绿植养护等活动,社区开展志愿服务、基地实践活动等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和技能。如青浦一中认真落实“五育并举”的相关要求,构建1234生态劳动教育实施路径,着力培育具有生态劳动意识与能力、全面发展的新时代“生态人”;上海师范大学附属青浦实验中学“二十四节气里的幸福生长”为抓手,推进“五育并举”落实,如在校内开辟一块劳动教育基地“耕读园”,开设“二十四节气里的劳动教育”拓展课。学生问卷显示:你参加过哪些方式的劳动,有90.37%的学生选择值日等校内劳动,有84.97%的学生选择家务劳动,有70.22%的学生选择实践劳动,有33.33%的学生选择社团活动。

二、区域学校在“五育并举”推进落实工作方面的存在问题表现及原因分析。

问题一:学生课间走出教室需进一步得到保障

原因分析:教师拖堂现象影响学生走出课堂。学生问卷显示:有约19%的学生在课间很少或不走出教室,除了部分是自己不愿意走出教室外,教师偶尔拖堂和经常拖堂也是诱因之一,问卷显示:教师经常拖堂和偶尔拖堂的的比例为44%左右。

问题二:学生的主要压力有待进一步分解

原因分析:问卷显示中小学主要压力排在前三名的依次为家长期望(占比63%)、学业难度(占比54%)、考试排名(占比35%)。一是目前在中高考背景下,家长对子女的学业要求越来越高,家长的人才观不够全面;二是部分教师研读教材不深,整体准确把握教材的能力还不够;三是少数学校或教师仍在有意无意中对学生成绩进行排名。

三、区域学校在落实“五育并举”工作方面的下一步工作设想及建议。

1.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加强教师对“五育并举”培训学习,提高认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引导学校进一步厘清“五育并举”的理念,立足“五育并举”的内涵,以课程为载体重塑学校的课程教育体系,构建“五育融合”的课程体系,构建与其相契合的综合评价体系;进一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把“五育”落实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深入研究、分析学科教材内容,努力挖掘教材中蕴含的“五育”知识点,并以此作为切入点实施“五育”教育;进一步整合校内外资源,充分发挥外部的育人优质资源。要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参与实践活动,通过参与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推进“五育融合”的落地。进一步完善政府统筹和多部门协同机制,完善经费保障,做好顶层设计,合理布局,统筹配置好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建立健全开放共享机制,支持“五育并举”发展。加强对家长的指导,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为学生减压。

2.加强督导力度。组织责任督学在经常性督导中,重点围绕“拖堂”“学业难度”“考试排名”等内容开展经常性督导,特别关注午休和课间休息落实不到位的学校,限期整改,跟踪督导,对整改不力的学校予以约谈直至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