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字号

打印

青浦区教育局关于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若干意见

QA4301009-2017-002

主动公开

青教〔2017〕51号

青浦区教育局

2017.09.26

教育系统各单位:

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和上海市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全面推进我区教育信息化工作,进一步强化教育信息化顶层设计与应用推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以及在教育各领域中的深入应用,让教育信息化真正服务于学生健康成长、服务于教师专业发展、服务于学校特色办学,促进我区教育综合改革深化发展,区教育局特制定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贯彻和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和教育综合改革为重点,坚持走科学发展的道路,为青浦教育综合改革的深化与教育现代化的推进提供保障。

根据我区教育改革推进的实际情况,以教育信息化项目实施推进为载体,提增师生信息素养和应用能力,加强信息化平台和数字化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加快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深度融合以及学校管理信息化应用,全面提高我区教育信息化工作水平,为学校特色发展,高质量优质均衡,提供服务与支撑。

二、总体要求

坚持把推动和服务教育改革作为教育信息化的根本目标;坚持把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深度融合作为核心理念;坚持把应用驱动作为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基本方针;坚持把应用能力提升作为推动工作的重要抓手;坚持把试点先行、以点带面作为推进工作的基本方式;坚持把开放合作作为推进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举措。

三、具体任务

1. 构建有利于青浦教育发展的信息化环境。

围绕青浦教育综合改革以及重点任务,按照“中小学信息化环境设施建设基本标准”和“促进本市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的实施意见”相关要求,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本区学校教育信息化设施均衡布局。

大力推进区教育数据中心建设,利用云计算、虚拟化、网站集群等技术,构建整合多维教学环境的青浦教育云平台,完善数据过程积累,促进教育管理精细化与精准化。

建设覆盖所有学校的校园无线网络与有线网络统一管理,注重网络与信息安全,提供便捷、安全的数字化应用环境,构筑高速可靠、开放共享、支持多网络应用、持续发展的基础设施环境。

加强学校教学信息化配套设施建设,通过实施教师移动终端、互动教室、数字学习中心、校园信息安全等项目,统一信息化配置标准,为学校开展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融合提供环境支撑。

2.构建有利于学校应用推进的优质教育资源。

注重本区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从区域推进与学校需求出发,加快课程支持服务平台建设,形成多级分布、互联互通的优质教育资源云服务体系,为“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人人通”应用推进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提升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环境支撑能力。

提高精品课程与优质教学资源的利用率,不断完善 “课程资源网”、“协同教学设计”、“知网数据库”等资源共享平台,进一步加强自建共享和购买服务两种途径,及时做好优质教育资源的采集、筛选、储备与更新,确保资源建设可持续发展,形成良性的资源建设生态环境。

加强学校基础课程和特色课程的数字化资源建设,用信息化手段积累学校办学中的过程性数据与资源,服务学校办学向特色化发展。

3.构建有利于教师深入应用的工作氛围。

建立学校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学校“十三五”规划,制定适合学校实际的教育信息化推进方案,形成服务于教师专业成长、服务于教育教学改革、服务绩效评价等良好的工作氛围。

大力倡导与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项目活动和学科教育信息化应用的展示与竞赛活动,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与学科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培养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学情分析、个性化教学的能力,增强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创新教育教学的能力,使信息化教学真正成为教师教学活动的常态方式。

结合市教委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要求,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以实用技能为核心的信息化培训,提升学科教师的信息素养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

4.构建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信息化空间。

建立学生学习支撑系统,实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鼓励学生使用网络学习空间中的数字资源、网络作业、网上自测、拓展阅读、网络选修课等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强化学生信息活用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网络信息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教师提供学习指导服务、探究式学习支持,帮助学生养成自我管理、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促进教与学的方式变革。

加强“协同学习”项目试点和数字化教学综合应用系统的实践应用,利用学科学习分析技术,通过有数据、有分析和可视化呈现步骤,将教学的结果管理转变为过程管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加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建设,重点对学生品德发展、学业水平、身心健康、兴趣特长、实践能力等方面发展情况进行写实记录,形成数字化档案,引导学校借助写实记录对学生成长过程进行指导,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和管理。

5. 构建有利于全面推进的教育信息化工作管理机制

建立科学的教育信息化管理机制,评估与储备信息化项目,规范教育信息化项目建设流程和过程管理,并制定项目管理任务清单和责任清单,确保项目执行与推进。

建立教育信息化先行先试的工作机制,关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前沿信息,加强信息技术在教育综合改革项目和学校特色办学中的试点应用,尝试创设适应时代特征的新型教育环境,树立典型案例,为我区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提供示范与引领。

6.构建有利于区域教育信息化持续推进的发展生态。

加强我区与外区、外省市的教育信息化合作与交流,通过共建共享联盟,沟通交流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了解掌握相关地区教育信息化发展最新情况,进一步优化本区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与推进策略。

完善教育信息化应用推进的评价指标和评估办法,制定教育信息化应用推进督导计划,开展专题督导。从需求导向与问题导向出发,认真分析与研究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与策略,为学校进一步发展提供服务。

四、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建立区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统筹规划与协调管理。由区教育信息化推进办公室牵头,会同机关相关科室、教师进修学院、校产管理中心等部门,具体负责推进工作的统筹安排、服务指导、督导评价,帮助解决推进中的政策性问题、技术性问题和策略性问题。各部门要明确责任,各司其职,形成合力,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机制保障

建立项目推进机制,设立项目工作责任清单和任务清单,实施项目监管、重大项目督办,强化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精细化管理;建立调研服务机制, 制定调研计划,开展实地调研,强化教育信息化推进中问题的研究与解决,进行经验总结与推广;建立督导评价机制,完善育信息化工作评价标准,将教育信息化应用推进纳入教育督导重点工作,强化教育信息化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教学实践等方面的深度融合。

3.经费保障

加强信息化项目立项、实施、评估、支付等相关环节的监管,提高经费使用绩效。按照《促进本市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的实施意见》等相关文件精神,全面考虑信息化基础建设、资源建设、教师培训和设备运维等方面的需要,优化经费分配比例,确保保障教育信息化专项资金合理投入。

4.人员保障

加强教育信息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培养一批熟练掌握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管理和维护技术的专业人员,同时造就一批具有较高现代信息技术理论和实践水平,能够研制开发高水平教育教学信息资源的专业技术人员,形成稳定、技术精湛、经验丰富并具有良好敬业精神的教育信息化专业人才队伍。

5.安全保障

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实施常态化信息技术安全监测和检查,全面完成教育行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定级备案和测评整改工作,提升教育系统各单位网络安全管理水平,增强信息系统防护能力,保障教育网站和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数据安全。

   定期开展网络信息安全规范化管理与培训,切实加强网络安全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队伍建设,确保及时应对各类复杂、突发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