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解读:《青浦区关于落实<上海市义务教育项目化学习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的实施方案》
QA4725051-2021-001
主动公开
无
无
2021.01.12
根据上海市《义务教育项目化学习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沪教委基〔2020〕52号)文件精神,青浦区印发了《关于落实<上海市义务教育项目化学习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的实施方案》(青教〔2021〕2号),以创造性问题解决能力为导向,以项目化学习的实践和研究为着力点,以活动项目、学科项目、跨学科项目为载体,促进义务教育学校教与学方式变革,进一步激发学校办学活力。
1. 什么是项目化学习?为什么要开展项目化学习三年行动计划?
项目化学习是以校长为核心的教育教学团队,在学校活动领域、学科领域和跨学科领域,设计真实、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和指导学生在一段时间内持续探究,尝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形成相关项目成果。项目化学习过程中要把握正确的育人方向,全过程融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公民道德等元素,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团队沟通与合作等重要的终身学习能力,促进教与学方式变革和教师专业成长,激发学校办学活力。
2. 开展项目化学习是为了推进义务教育教与学方式变革,着力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义务教育质量。通过实践探索项目化学习教与学的新样态,高质量落实国家课程方案、课程标准。
3. 项目化学习将通过哪些载体实施?
学校根据学生认知特点与知识结构,可以选择活动项目、学科项目和跨学科项目,开展项目化学习的实践研究。活动项目是指在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劳动教育等各类活动中融入项目化学习要素,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提出问题,培育学生创造性思考、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科项目是指基于课程标准,设计与学科核心知识相关的驱动性问题,引导学生在学科学习中自主或合作探索,激励学生深度理解学科核心知识、提升学科能力、培育学科素养。跨学科项目是指基于课程标准,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以系统的思维解决真实问题,特别是初中阶段要结合跨学科案例分析、探究型课题的开展,加大跨学科项目的实践和研究,建立各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提高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4. 项目化学习将如何在区内推进?
形成分层次推进结构。构建市级实验校、区级实验校、区级后备实验校分层提升的三级项目化推进机制,形成一系列项目化学习的典型经验和案例。项目实验校应融合本校特色,选好主攻方向,整合力量,重点突破某一类项目,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项目化学习实践与研究案例。区级层面定期进行项目化学习方案设计、实施案例等方面的评选,发掘各校优秀典型,通过项目评选成果展示会、成果发表等方式推动项目化学习在区域内的实施与发展,激发一线教师参与项目化教学的积极性。
5.何加大项目化学习实施的保障力度?
统筹安排区教育经费,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市、区实验校开展项目化学习实践与研究。赋予实验校项目化学习课时安排的自主权,教师参加市、区项目化学习培训,可计入教师培训的相应学时和学分。通过“青浦教育”公众号、各学校公众号、网站等多种渠道展示实验校、后备实验校的项目化学习活动动态和典型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