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字号

打印

立足单元整体 建构学习支架 推动素养进阶——青浦区小学道德与法治中高年级教研活动在青浦区重固小学顺利举行 2025-04-24

为了进一步探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策略,构建素养进阶与提升的实践路径,2025年4月22日,以“立足单元整体 建构学习支架 推动素养进阶”为主题的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区级教研活动在青浦区重固小学顺利举行。参加本次活动的有青浦区教育学院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员熊江婷老师、青浦区重固小学校长周立、副校长孙益新,以及青浦区各校中高年级道法教师代表等。本次活动由青浦区重固小学陈晓彤老师主持。


01 教学观摩

在教学观摩环节,重固小学钟宇婷老师执教三年级下册《请到我的家乡来》第一课时。本课以开盲盒的趣味游戏引入,随后通过在地图上找家乡、画家乡轮廓和找邻省等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接着以“最受欢迎打卡点”为情境,围绕第二故乡——重固,从自然景观、历史文化、现代生活等方面,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引导学生探寻家乡文化根脉,感受家乡的独特魅力,在交流协作中增进对家乡的认知与热爱,让文化传承的种子在实践探索中生根发芽。

重固小学周桃玉老师执教五年级下册《国家职权有哪些》第二课时。本课以“探究身边的国家机关”学习单为任务主线,课堂中组织学生开展深度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在资料收集、交流研讨中发现国家机关因职权内容差异形成的多元类型划分。同时,巧妙融入生动的视频素材、沉浸式情景表演和典型案例辨析等多样化教学活动,将抽象的国家机关职权概念转化为贴近生活的鲜活实例,让学生在直观体验与理性思辨中深化对国家机关职权的理解。

02 说课研讨

观课活动结束后,青浦区重固小学陆炯梅老师围绕两节课的单元及课时设计展开了深入且系统的说明。陆老师分别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设定、教学过程构建四个维度进行了全面阐述,给予参会教师诸多启发。

图10.png

在互动研讨中,青浦区豫英小学张文强老师对这两节课进行了点评。张老师表示,钟老师的课以“家乡推荐官”的角色设定贯穿教学,通过生动介绍重固镇的各个景点,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家乡的文化底蕴与飞速发展;周老师的课堂设计巧妙,脉络清晰,让学生放手探究,课堂形式多样,体现了活动主题。他同时提出建议,可进一步整合地域文化、历史名人、特色美食等元素,设计单元大主题式的拓展探究作业,以此深化学生对家乡文化的系统性认知,提升综合实践能力。

图11.jpg

青浦区教育学院附属小学凌思慧老师对两节课作出点评:钟老师的课堂展现跨学科思维,巧妙融合美术与 AI 技术,引导学生绘制家乡景点图并通过 AI 实现动态呈现,让教学场景鲜活生动,充满趣味。周老师的课框架清晰,课堂上让学生拿出家中的身份证、户口本等证件,以生活化的方式拉近国家机关与学生的距离,使原本严肃的法理知识变得通俗易懂,贴近生活,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国家机关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图12.jpg

03 主题交流

随后,青浦区重固小学顾芳老师带来《“支架”巧赋能,素养“悄”生发》的主题交流。顾老师从学生学习情况、活动设计、问题设计、学习方式转型四个维度展开交流,深入探讨如何依托多样化“学习支架”,在课堂中系统性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深度融合。顾老师结合教学实例指出,通过精准把握学生认知起点、设计层级化任务活动、构建启发性问题链、推动“被动接受”向“主动探究”转变,让核心素养培育贯穿课堂全流程,使育人目标在潜移默化中落地生根。

图13.jpg

04 微型讲座

最后,青浦教育学院熊江婷老师为与会教师带来《小学道德与法治学习支架建构要素及应用路径》的讲座。熊老师从学习支架的理论概述、建构要素、实践应用路径三个方面展开,结合教学案例系统阐释了“何时提供学习支架、如何搭建与撤除学习支架、不同场景下如何选择支架类型”等关键问题。她强调,学习支架的设计需紧扣学生认知规律,在知识重难点、思维转折点、实践拓展点精准介入,通过阶梯化任务分解、可视化工具辅助、情境化策略引导等方式,帮助学生逐步突破学习瓶颈,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图14.jpg

本次教研活动中,重固小学教师充分展现出单元整体设计意识与素养导向的深度融合,以及在课堂教学中建构学习支架的宝贵经验,为本区教师提供了可参考、可借鉴的教学范例。未来,我们将继续以新课标为指引,深耕课堂教学实践,在潜思精研中探索更高效的育人路径,携手谱就核心素养培育的新篇章。

图15.jpg

撰稿:重固小学  陈晓彤

审核:教育学院  熊江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