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字号

打印

青浦区小学艺术(音乐)学科新课程新教材实践研讨活动(四) --暨小学音乐联片一组教学实践研讨活动在我区青教院附小顺利举行 2025-04-24

图片1.jpg

2025年4月22日下午,青浦区小学音乐联片一组在青浦区教育学院附属小学开展了小学艺术(音乐)新课程新教材实践研讨活动。

  本次活动基于小学音乐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三单元“种葫芦/葫芦之歌”情境主题开展实践与研究。青浦区小学艺术(音乐)学科教研员王美华老师,兼职教研员博文学校文丁老师,区学科中心组、各联片教研组组长、全区小学音乐一年级任课教师代表、2024届音乐学科新教师共计4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活动由联片一组教研组长、青浦区实验小学凌娜老师主持。

01单元解析

活动伊始,联片一组教研组长、上海市青浦区实验小学凌娜老师围绕单元“种葫芦/葫芦之歌”情景主题进行单元主题解析。凌娜老师依托市、区双新培训提供的单元设计示例,并结合新课程新课标的要求,从单元概述、教材教法分析、单元目标梳理、单元问题链设计、单元评价设计等方面详尽阐述,为教师们提供了单元整体设计的思路与实践路径,教研团队也为与会教师提供了完整的单元文本参考范例。

图片2.jpg

 

02课例实践

在课例实施环节,上海市青浦区教育学院附属小学曲厚桦老师以当堂授课的方式执教了单元第一课时。曲老师通过生动、亲切的教学语言,通过师生交流、教师示范、引用律动表演、师生合作、歌表演等音乐活动,引导学生探索葫芦丝与葫芦笙,感受《彩云之南》的美好景象并表现这浓郁醉人的云南少数民族音乐以及云南少数民族的人文风情。在快乐、动情的音乐学习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同时引领学生用丰富的实践活动去诠释和表达对音乐的理解。

图片3.jpg

 

03说课实践

本单元的第二课时《金孔雀轻轻跳》,由来自上海市青浦区御澜湾学校的张琪老师以说课的形式来进行阐述。张老师在课时的设计中,先是引导学生自主感知云南民族音乐里特有的节拍韵律,张老师通过童趣化、游戏化的活动设计,将傣族音乐、舞蹈文化转化为儿童可感知的艺术语言,然后鼓励学生用肢体动作去表现歌曲的节拍韵律和旋律特点。最后,张老师设计以“傣家声”、“傣家舞”、“傣家情”等活动来综合体验和表现歌曲。这一设计也是为了检测学生在前面课时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水平,充分体现了“以美育人”的课程理念。

图片4.jpg

 

04互动研讨

教学实践及说课展示结束之后,听课教师们围绕本单元的设计与实施展开了积极而热烈的讨论。东门小学的陈歆恬老师对于曲老师《彩云之南》教学中“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式给予肯定,对教师在音乐课堂上如何借助舞蹈更好地辅助教学也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庆华小学的陶仁丹老师则对此次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提出了非常实用的改进建议。除此之外,来自博文学校的顾善锟老师作为新教师代表,分享了参与此次教研活动的感想和体会。研讨氛围轻松、热烈、真诚,这让我们不仅收获了成长,更体会到了同伴之间的惺惺相惜以及团队的智慧与力量。 

图片5.jpg

 

05活动点评与总结

在活动点评与总结环节,青浦区小学音乐学科兼职教研员、博文学校文丁老师首先发言,她对本次教研活动呈现出的专业性和创新性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为持续优化教学环节提供了专业指导,对如何有效进行单元教学、音乐学科综合实践活动和跨学科学习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图片6.JPG

随后,青浦区小学艺术(音乐)学科教研员、正高级教师王美华为本次活动做总结。王老师就“双新”背景下单元整体设计如何架构、单元设计文本的规范性进行了逐一指导,同时,她还特别强调了“五学融合”的思想在唱游·音乐学科中的重要性及在教学实践中的思考应用。鼓励教师们在实践的基础上能不断地完善与提升自己,为青浦区小学音乐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能量。

图片7.JPG

本次教研活动的举办,为教师们搭建了一个实践教学理念、交流学习的平台,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享教学资源,共同提高教学水平。相信在全体音乐教师的共同努力下,青浦区小学音乐学科双新工作的持续推进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成效。

图片8.jpg

撰稿:御澜湾学校 刘晓

图片:青教院附小 曲厚桦 孙天丽

审核:教育学院 王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