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字号

打印

奋斗不息 青春激扬 2015-11-09

 

    蒋磊,中国共产党党员,硕士研究生毕业,上海市朱家角中学教师,青浦区物理中心组成员,荣获青浦区教育系统园丁奖、区行政记功、区“春晖”优秀班主任、区第四届、第五届名优教师等称号,作为青年教师,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本,不断钻研课堂教学,积极探索有自己特色的教学风格,曾代表上海市参加第九届全国中学物理青年教师教学大奖赛荣获一等奖。

    身为党员, 老师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严于律己。作为班主任,采用“严、细、爱”的策略,引导和帮助班干部同学管理好班级,把每个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尊重、理解、信任和关心他们。 老师是一个具有很强教育使命感,渴望培养人才的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善于总结反思,积极参加课题研究,撰写了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并获得市级等多个奖项。

一.教无止境,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实践中思索教学

    蒋 老师重视教育教学实践,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等,精心准备每一堂课、用心上好每一次课。入职三个月,参加了区里的青年教师“大比武”之说课比赛获得了一等奖,大受鼓舞之余,不断探索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201211月,蒋老师通过报名、选拔比赛,获得了在2012年上海市物理教学论坛上开一堂研究展示课的邀请,这堂课的课题是《多用表的使用》,这是一堂实验操作课,不比以往的规律探究课,可以采用“情景——探究——应用”的教学模式,平时的教学研究中,这类纯粹的实验操作训练课型很少,也没有案例可供借鉴,怎么办呢?在教研活动中,朱中物理组的老师们一起讨论,因为上课班级是延安中学高二理科班,这个班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很强,大家提议,本节课适合采用“问题驱动,学生主动,师生联动,多向互动”的基调。

    接下来的一个月,是反复的试讲——反思——改进的阶段,期间, 老师大概试讲了十几遍,每次试教,都会认真反思总结并改进,这是一个痛并快乐的蜕变过程。学校物理组内没课的老师们都会来听课,二楼的物理办公室里,常能看到大家围在一起出谋划策讨论的身影。有时,还会邀请兄弟学校的老师来提意见。在评课中,大家七嘴八舌地热烈讨论着,大到一堂课的整体框架,小到板书的设计,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不知不觉中,以这堂课的课例研究为契机, 老师以火热的激情不断反思并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同时,也带动并感染着学校物理教研组老师们,共同探索如何才能高效的利用课堂时间,实现有效教学。最后,这堂精心打磨的研究课获得了专 老师们一致的好评。

培训中提升技能

    蒋 老师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和教学技能,200910月,她参加了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主办的青年物理教师专业技能研修班,深感受益匪浅。此外,还积极参加了市教育技术能力“09暑期主讲教师”培训、“市信息化教学创新”研修班、名优教师《成功人士的七个习惯》的培训等。

    20124月,她还被区里推荐参加上海市新农村物理教师培训者研修班的学习。班上,她结识了很多来自各个区县的骨干教师,市物理教研员汤清修老师更是精心安排各种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在哈尔滨的全国教学大奖赛课堂上,蒋老师坐在台下,听得如痴如醉;在各位专家老师的讲座中,她如婴儿般兴奋地汲取着营养,在论文讨论中,她积极地参与、发表观点并虚心听着专家们的点评。

反思中升华理念。

    在课堂实践之余, 老师不断反思、总结,并将一些课堂教学的改进过程整理记录下来,她撰写的论文《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课例改进与反思》获得2012年全国中学物理教学研究征文大赛一等奖,另外有多篇论文发表在物理权威刊物《中学物理教学参考》、《中学生学习报》、《青浦实验》等刊物上。

    教学论文撰写之余, 老师还不断进行课题研究,参加了由 李芸芸 老师负责的市级课题《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探究学习工作单的设计与实践探索》的研究,参与了学校的市级课题《以新课程目标导向的课堂教学改进研究》、区重大项目《基于网络平台的课例研发与应用——学得课堂理念下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和重点课题《培育和谐发展的朱中人——高中学生发展指导的行动研究》等。她曾负责学校的研究型课程工作,正值学校创建实验性示范性中学的契机,编辑出版了《校研究型课题论文汇编》一书,担任学生拓展型和研究型课 程指导 老师,开设《生活中的物理》拓展课,并组织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课题研究,指导《弹簧振子振动周期的研究》、《呵护心灵之窗》等论文,均收录在《汇编》中。

二.关爱学生,促进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

    夏丐尊 老师在翻译《爱的教育》一文时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班主任,这个重要的德育工作者, 老师用真诚的心、无私的爱照顾每一个孩子,让爱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让情感成为师生间交流的桥梁。

    20119月,蒋老师刚接手高二(5)班,这是个活泼好动但习惯欠缺的集体。曾经,班会课上孩子们可爱投入的小品表演让她自豪喜悦;曾经,早锻炼中孩子们屡屡缺席的行为让她生气愤怒;曾经,五月歌会中孩子们认真执着的练习让她感动惊喜;曾经,感恩信上孩子们深情地告白让她热泪盈眶……太多的曾经汇成了一颗颗闪闪发光的珍珠,而教师的爱则像一根朴实无华的丝线,牢牢地将一颗颗珍珠串成美丽璀璨的项链。

    那是高二上学期的一天,月考成绩刚出来,蒋老师像往常一样统计好分数开始看孩子们成绩的起落,突然映入眼帘的是班上秀秀同学,名次从班级的十名一下跌到了二十七名,这大幅度后退定有某些原因。中午,蒋老师找来了秀秀,问她为什么跌得这么厉害?她仔细看了自己的成绩,呜呜地哭了,可就是不肯说原因。看来目前她不愿意敞开心扉,蒋老师帮她擦干眼泪,让她回教室,并对她说:“当你想和老师讲原因时,老师随时愿意聆听”。接下来的几天,蒋老师更加关注秀秀的一举一动,发现她较为颓废,活动课也没有以前那么积极地去上了。正好,此时班级里发生了一件助人为乐的事,一位同学身体不舒服得回寝室休息,另一位同学自告奋勇地送他回去。这是个教育的好机会!我在班级里公开表扬了这位好心的同学,并语重心长地说:“同学们,我们高二(5)班是一个团结和谐、互相关心的班集体。如果你有困难,可千万别憋在心里,这样会影响学习。找找同学或老师,老师在这里,随时愿意帮助你。”说完,朝秀秀看了一眼,希望她能感受到老师的真诚。只见她低下了头,若有所思。

    因为刚接班没多久,对班级里一些学生的情况还不太熟悉, 老师准备过几天的周末去秀秀家家访一下看看。谁知第二天秀秀就跑来了,她低着头,说:“老师,我不是故意不想告诉你原因的,只是我不想让太多人知道,怕同学们看不起我!” 老师微笑着对她说:“你放心,你 老师说的话,老师一定会保密的。”原来她家里,父亲五十几岁了却常在外面工地上打工,她和八十多岁的奶奶一起生活,前不久,母亲因生病突然去世了,她心里很痛苦,无法集中精神学习。没想到小小年纪的她竟要承受这么大的家庭变故!知道她此时需要的是疏导和鼓励。 老师给她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那是她带的上一届的一个学生,父亲遭遇了车祸去世了,她非但没有被打垮,反而加倍努力学习,最后考上了本科。 老师对秀秀说:“你母亲的在天之灵一定希望看到你快乐。只有好好学习,才是对母亲最大的慰藉!以后有什么困难, 都来找 老师吧,老师会帮助你!”她用满含泪光的双眼看着我,使劲地点头!

    从此之后, 老师更关注这个经受磨难的孩子,希望她能多感受到一些温暖。高三时,秀秀“+1”课选的是 老师教的物理,每当成绩退步时, 老师会找她聊聊,鼓励她重整旗鼓,发现她做题量不够时,督促她多做老师给她买的课外辅导书。渐渐地,有什么话她也愿意对 老师说,有一次,她笑着说:“老师,昨天晚上我吃了3个玉米,我正纳闷平时奶奶不舍得买这些的,原来是我家地里种的。吃得太过瘾了!” 老师微笑着说:“原来你喜欢吃玉米啊!”心里却觉得酸酸的。暑假,作为成绩优秀的奖励, 老师带秀秀和班里几个同学去吃了次必胜客,看着孩子们兴高采烈的样子, 老师也笑了。是啊,老师的爱可以像春天的细雨,滋润孩子们的心田!爱是让心灵飞翔的翅膀!而同时无形中,老师也在享受着孩子们珍贵的爱!

    作为班主任, 老师秉承“认认真真做人、踏踏实实学习”的宗旨,开学初,利用晨会、班会的时间,在班级开展“扬帆起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等系列的主题教育活动,在班级同学中树立服务意识和“班级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理念,鼓励全体同学在学习生活中团结友爱,互帮互助,自觉维护班级荣誉,努力为班级争光。

    一直以来, 老师的班级以“净、静、敬、竞”为班训:净----干净整洁、窗明几净;静----安静淡定、宁静致远;敬----尊敬老师、尊重他人;竞----竞争拼搏、你追我赶。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同学们自觉遵守班训,学习中勤奋努力,自主、互助。每一位同学都能把班级当成自己的家来爱护,自觉维护班级卫生,在学校组织的各种班级卫生检查中,一直名列前茅。在师生交往中, 老师对孩子们关怀备至,孩子们也非常喜欢 老师,有什么心理话愿意敞开心扉, 老师诉说。

    每年高一军训前,作为班主 任的 老师都会制定“高一战略地图”,即把全班学生的家庭地址都标在地图上,然后一家家走访,在开学前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环境,提醒孩子高一开学后要注意些什么,以便能帮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的学习。 老师深知只有“老师——学生——家长”三个方面都加强合作了,三个合力才能朝着一个方向使劲,才能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此外, 老师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即“走出去”为教师家访,“请进来”为家长访校。只有 家长和 老师多沟通了,才能加强合作,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以后教育征途中, 老师将一如既往地奋斗不息,迎接新的挑战,争创佳绩,努力实践“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