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废城市|点赞!青浦这家药企凭硬核“无废”操作,入选市级典型案例 2025-11-11

近日,青浦区上海上药杏灵科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入选2025年度市级“无废城市细胞”典型案例,以四大核心举措打造“无废工厂”样板,为行业绿色转型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
一、废气治理升级:变“被动处理”为“资源回收”

过去,公司麝香车间采用“水幕喷淋+活性炭吸附”处理废气,不仅治理效率有限,还面临废活性炭更换频繁、处置成本高的难题。为破解这一困境,企业创新采用“极冷(三级冷凝)+催化燃烧”替代传统工艺,通过三重优化方案加码资源回收:一是使用双锥回转真空干燥设备回收层析柱填料物中的试剂;二是借助真空泵冷凝器完成一级冷凝,提升回收效率;三是依托原有乙二醇冷冻机组实现二级冷凝,保障极冷设备稳定运行。升级后,不仅废气排放量显著降低,每批次末端试剂回收量还增加250L,实现了“治理污染+资源复用”的双重效益,真正让废气处理从“花钱减排”变成“变废为宝”。
二、药渣全链利用:废料“不落地”变有机肥
为避免药渣堆积和包装浪费,企业建立“药渣-有机肥”全链条利用体系:药渣产生后无需额外包装,直接由专用运输车运至第三方合作单位,经专业处理后转化为有机肥,实现从生产末端到林业前端的资源循环。这一“不落地”运输模式,既减少了废包装材料的产生,又保持了车间环境整洁,让原本的生产废料成为滋养土壤的“绿色养分”。
三、固废循环赋能:生产线废料变身污水处理“碳源”
在污水处理环节,公司同样玩转“固废魔法”。生产线产生的浸膏废料,原本会进入废水处理系统形成污泥固废,如今通过“浓缩-烘干-储存”专项处理,在停产期间作为碳源投入污水生化池,为污泥菌种提供营养。经第三方公司专业检测,该浸膏废料无明显生物毒性、可生物降解,完全可替代葡萄糖等传统碳源。这一创新不仅减少了固废处置量,还降低了污水处理成本,实现了生产废料的“内部循环利用”。
四、产教融合发力:校企携手探索碳减排新路径


绿色发展离不开技术支撑,公司与同济大学深度合作,启动“上药杏灵碳排放核算与减排策略研究项目”,共同探索中药行业减污降碳协同方案。同时,双方共建中药行业碳减排教学创新基地,让企业实践与高校科研双向赋能,为行业绿色转型培养专业人才,推动“无废”理念从企业延伸到产业生态。
从废气回收、药渣利用,到固废循环、产教融合,上海上药杏灵科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实打实的创新举措,将“无废”理念贯穿生产全流程,既降低了环境影响,又提升了企业效益。未来,期待更多企业以上药杏灵为榜样,积极投身“无废城市”建设,用绿色创新为青浦区绿色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