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我局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成果专题报道被《中国财经报》登载 2025-04-01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决策部署,青浦区持续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2024年,通过创新成本绩效分析、强化全过程闭环管理、健全标准化制度体系等举措,推动财政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显著提升。相关改革成果形成《上海青浦持续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专题报道,已在2025年3月27日《中国财经报》第4版登载。以下是被登载的原文:
上海青浦持续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
青浦区财政局丁爱云李乐
2024年,上海市青浦区财政局持续健全预算决策有评估、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运用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坚持绩效导向、风险导向、问题导向,持续用力,精耕细作绩效管理“三全”体系,全面推开成本预算绩效管理,推动预算绩效管理走深走实。
降本增效,优化管理,全面推开成本预算绩效管理
2024年初,青浦区财政局制定全面推开成本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方案,作为年度成本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指南。全年组织完成了40个项目和政策的成本预算绩效分析,涉及项目资金 79.8 亿元,在确定公共服务标准基础上,节约财政资金10.9亿元,且相关结果均与 2025年预算编审相挂钩。同时,通过分析项目绩效目标和业务流程,设定绩效基线124条,形成成本标准147条、支出标准120条,有效提升了财政支出标准化建设水平和成效。
——牵头实施跨区“一类事”成本分析。青浦区牵头5个郊区共同推进完成环卫保洁跨区“一类事”成本绩效分析,并取得显著成果。在建立跨区沟通机制的同时,形成可推广的统一标准。
——聚焦实施财政重点领域成本分析。青浦区财政局牵头,协调相关部门推进政府投资项目和数字化领域项目实施成本绩效管理。青浦区发展和改革委将成本预算绩效分析全面融入政府投资项目管理链条,全面覆盖教育、卫生、水务、城市建设等领域,在项目审批过程中形成审批单位联动评审、共同优化方案的工作机制,实现政府投资项目节约资金6.9亿元。青浦区数据局对数字化领域项目实施成本绩效分析,经过两轮评审评估,全年项目节约投入1.7亿元。同时,在年度财政重点领域成本分析结果运用的基础上,修订政府投资管理办法和数字化项目管理办法,为进一步优化政府投资项目、防范财政资金投入执行风险强化制度保障。
——指导实施区内街镇“一类事”成本分析。青浦区财政局梳理区镇同类项目,实施区镇联动,将部分购买服务项目作为区内“一类事”推进。如组织业务人员、第三方供应商、第三方绩效服务机构对一体化养护保洁项目召开推进会、评审会,信息共享,数据共用,更 加高效准确收集、梳理、分析数据,提升成本分析质量和效率,深挖成本空间,在全区形成相对统一的支出标准。
完善链条,严格质量,深化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
——把住财政支出源头,强化事前绩效评估结果运用。青浦区财政局结合预算评审和绩效目标评审建立重大项目、政策事前绩效评估机制,将评估结果运用于预算编制。区级预算部门落实绩效评估主体责任,如某部门一调查项目经成本绩效分析、现场踏勘调研、优化项目管理、专家评审等流程后,户均调查成本从1929元降至628元。某单位的开办费项目,在保障有效开办的基础上,通过优化业务流程和成本核算分析,剔除不合理投入、调整部分设备数量和单价等,减少财政投入超6000万元。
——紧扣绩效目标编制质量,持续夯实绩效管理基础。一是提升绩效目标编制质量。区级预算部门运用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编报项目支出预算绩效目标4036个、政策绩效目标30个、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绩效目标6个,所有预算部门单位全部编报整体支出绩效目标,实现了绩效目标编报全覆盖。二是开展绩效目标评审。该局选择一次性项目、新增经常性项目和重大项目开展财政评审,经部门申报、第三方辅导、专家评审、多方沟通等程序,最终金额较评审上报数降低了26.6%,并将评审结果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与预算调整和下年度预算编制挂钩。
——依托“双监控”跟踪问效,推动预算执行与绩效目标协调一致。区级预算部门运用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实施项目和政策绩效跟踪,对预算执行进度和绩效目标实现程度进行“双监控”。重点关注项目实际执行与计划目标之间的偏差,分析偏差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将绩效跟踪结果与资金拨付和当年预算调整挂钩,对支出进度明显偏慢、资金结余较多的项目及时调整预算安排,并同步调整绩效目标;对实施中存在严重问题的项目及时按程序暂缓执行或停止预算拨款。
——深化绩效评价管理,充分发挥财政重点评价示范引领作用。一是落实预算单位绩效自评价全覆盖。全区所有预算单位在一季度全面完成项目、政策和部门(单位)整体支出绩效自评价,对部分政府投资等项目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确保覆盖所有项目。青浦区财政局组织开展抽查复核,督促部门不断夯实自评价基础。二是持续提升部门重点绩效评价质量。青浦区财政局对预算部门加强培训辅导,规范绩效评价报告框架,引入专家全程指导,并以统一邀请专家、统一评审要求、统一评审意见表的方式,指导各部门和各街镇开展重点评价报告评审,保障评价结果均能有效运用。三是财政重点评价覆盖“三本预算”。重点遴选2023年度预算执行率低、项目管理链长、百姓关注度高的10个项目或部门整体支出,围绕项目实施后的产出、效果、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重点评价,梳理经验18条,提出建议35条。
——紧盯问题整改和结果运用,提升财政管理水平。一是完善结果反馈机制。将重点绩效评价结果及时反馈至主管部门和项目单位并限期整改,把评价结果作为项目预算编制或政策调整的重要依据。二是紧盯结果运用落实,及时组织整改回头看,确保整改成效。三是推进结果报告机制。将全部绩效目标与年度预算草案同步报送区人大参阅;将全部绩效自评结果、财政重点评价报告与决算草案同步报送区人大参阅,并向社会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