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F1301000-2006-008 练塘镇"千河整治"行动实施意见
无
主动公开
无
无
2008.01.02
各村:
为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上海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郊区新农村的要求,不断改善水质,提高水环境质量,根据区委区政府统一部署和“千河整治”行动实施意见的工作要求,对我镇开展“千河整治”行动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与工作原则
1、指导思想
按照“安全、资源、环境”三位一体协调发展的治水方针和建设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新郊区新农村的总体要求,立足镇总体发展规划和水功能区划,结合新一轮“三年环保行动计划”,全面整治我镇区域内镇、村河道,提高河道灌排、调蓄和自净能力,改善水质,美化农村环境,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2、工作原则
第一、明确责任,分级负责。按照“三级政府,三级管理”的指导原则和“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工作要求,在区水务局部署指导下,由镇政府统一领导,镇农水科、排灌站牵头负责全镇“千河整治”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工作,各村、各单位负责各自区域内河道整治工作的具体实施。
第二、加强调查,突出重点。镇排灌站对全镇行政区域内以及边界镇、村河道进行全面、详细的摸底调查,在此基础上制订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规划、计划要突出重点,污染严重、环境面貌差、久未治理的河道要优先安排;人口密集区、城乡结合部及边界河道要重点整治。
第三、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千河整治”既要点面结合,突出重点,须注重综合治理。在实行全面疏浚的同时,要加强对水系和水生态的保护,加大水系沟通、调整力度,加大截污制污力度,不断削减入河污染总量,为水环境的根本改善创造条件。
第四、治管并重,注重长效。通过“千河整治”,推进河道“面洁、岸绿”和镇容镇貌、村容村貌改善、促进万人就业、河道保洁和村级卫生保洁管理机制的进一步到位,运行机制的进一步健全、管理制度的进一步规范。努力实现镇、村河道五年轮疏一遍的制度化,河道保洁管理的长效化,水环境面貌改善的可持续化。
二、工作目标、标准与要求
1、总体目标与要求
本次“千河整治”行动,共涉及镇、村河道188条段,全长160.28 ; 公里,计划总土量196.1万立方米,确保在2006-2008三年度内全面整治一遍,力争在2006-2007年两年内基本整治一遍,使全镇的镇、村级河道水质得到明显改善,水域环境面貌得到明显提升。
2、六项工作目标
(1)河道疏浚清污。在2006-2008三个年度内,所有河道全部纳入计划,普遍疏浚清污一次。其中:2006年度,疏浚河道45条段,长46公里,计划土方69.5万立方米;2007年度,疏浚河道59条段,长53公里,计划土方58.1万立方米;2008年度,疏浚河道84条段,长61.4公里,计划土方68.5万立方米。
(2)污染源控制与治理。进一步加大对污染源的控制与治理,按照2006-2008三年环保行动计划污水治理目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截污工作力度,使入河污染总量得到有效控制。
(3)水系沟通和水生态保护。各村、各单位要结合“千河整治”行动,尽快制订或完善水系规划,有计划地打通坝涵、拆除废弃水闸等,努力沟通水系,杜绝无序填堵河道破坏水系的行为。同时,要保护好河道的原生态系统,有条件的应结合河道疏浚清污,开展水生态的人工修复,不断增强河道的生态功能,提高河水自净能力。
(4)河岸治理与绿化。结合河道疏浚清污,全面清除水面漂浮垃圾和岸坡垃圾,加强对河道水域、河岸陆域范围内违章搭建的整治。结合各种创建、开发建设、水土保持、义务植树等活动,因地制宜开展多种形式的河岸绿化,积极营造良好的河岸环境。
(5)河道保洁与长效管理。各村、各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形式,进一步完善村级卫生保洁员工作制度,到2006年年底,实现镇村河道保洁的全覆盖,到2008年年底河道保洁和长效管理得到进一步巩固、规范和提高。
(6)河道水质与环境。通过综合整治与长效管理,有效遏制水环境恶化趋势,预防水葫芦、浮萍、绿萍等生长、蔓延。重点地区河道水质基本达到景观水要求,部分河道水质类别有所提高。镇、村河道水质和水环境面貌得到改善,水生态系统处于良好状态。
3、三大整治标准
(1)河床断面标准。河底高程(吴凇零点基准,后同),镇管河道一般控制在0.5-0.0米,村管河道一般控制在0.5米左右。河道底宽以恢复到自然河床断面底宽和清除淤泥、污泥为原则,可根据河道实际情况确定。
河道边坡应保持坡面自然,平顺,一般应以U型断面为主,自然滩地、平台以不破坏河流生态为原则,不严重影响过水的应充分保留。镇村河道边坡一般1:1.5-1:2.5,条件许可应尽量自然、平缓。
实际完成疏浚断面的误差,原则上不超过规划或自然河床断面的±10%。
(2)面清岸洁标准。河面无漂浮垃圾,河道坡面整洁无杂物,河岸无堆积垃圾。水域、陆岸无沉船等明显障碍物和非法搭建物等。
(3)河岸绿化标准。在加强现有自然生态或人工绿化系统保养、维护的基础上,对镇村河道岸地、边坡宜绿宜草区域,应种植价格便宜、易于养护、适于本地生长的植被,如:芦苇、三叶草等,并落实管理措施,保证成活率达到90%以上。
三、河道验收办法与政策
1、验收办法
(1)根据区财政局、水务局共同制定的验收办法、评分标准,镇相应成立验收小组。
(2)实行监理制,对河道整治进行全过程监督管理。对已完成整治任务的河段,逐条报监理进行阶段性测量验收,后接受市、区组织的随机抽查。
(3)验收实行年度验收和一年后复验的二次验收办法。
年度验收由镇验收小组在完成年度工作计划,并对照有关工作内容、标准、目标和要求进行自验后,向区提出书面申请。由区统一安排对各村、各单位河道整治的年度验收。
验收应提供的资料包括:年度工作计划与施工组织方案、河道原始断面测量资料、河道验收测量断面资料、自评分、年度河道整治验收工作汇报。河道验收测量断面,原则上按50米步距进行,且验收断面数原则上不少于应测断面总数的80%。
一年后,组织对上年度已整治河道的复验,重点检查河道整治成果的巩固、效果的显现、河道保洁等长效管理的落实情况。
2、补贴政策
“千河整治”行动补贴资金,市以1万元/公里补贴、区以4.5元/立方米补贴,由排灌站掌握用于河道疏浚工程费,包括绿化建设。镇配套资金镇、村级河道均以3元/立方米补贴,直接给涉及村用于排泥场落实、使用,处理青苗费、电费及相关费用,并做好相关协调工作(农业园区、工业园区流转的土地,直接与农业园区、工业园区协商)。
四、保障措施与其他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开展“千河整治”行动,对打造绿色青浦、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郊区新农村十分重要。全镇上下务必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科学规划,统筹兼顾,精心组织,大力推进。
建立镇“千河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协调、监督全镇“千河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并抽调相关人员组成“千河整治”专项工作班子,具体组织“千河整治”工作的规划、计划、实施、监督、协调和考核验收等工作。
镇政府召开“千河整治”工作动员会,与各村签订工作责任状,明确各村和相关部门的工作责任。各村相应成立“千河整治”领导小组。
2、落实政策,加大投入
市区两级财政在2006-2008三年内实行财政补贴政策,镇落实好相应配套资金和配套政策,建立“千河整治”资金专户,确保资金到位和专款专用,并接受有关部门的审计监督。
3、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宣传部门有计划地积极组织在市、区各类新闻媒体上的宣传报道,营造积极的舆论氛围,增进全社会对“千河整治”工作的认识和支持。
4、加强考核,注重实效
为确保“千河整治”工作取得实效,除实行监理制加强日常监管外,将实行年度验收和一年后复验的“二次验收”的制度;接受市、区随机抽测、镇自验与区统一验收相结合的验收办法。以确保“千河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 ; ;练塘镇人民政府
; ; ; 二○○六年九月二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