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字号

打印

练塘镇金前村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走深走实

主动公开

2024.03.07


近年来,练塘镇金前村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围绕“美在生态、富在产业、根在文化”的建设主线,以改善人居环境、盘活闲置资源、深耕农文旅融合发展为抓手,紧密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走深走实,精心勾勒乡村振兴“新图景”。

0307_151536_662.jpg

改善人居环境

走进坐落于太浦河北岸的金前村,道路平坦舒适、农宅利落干净、林木葱郁成荫……一派生态宜居新景拂面而来。

过去一年,接续奋斗谱新篇的金前村始终坚持人民至上,聚焦“改善人居环境,提升乡村生活品质”这一核心关键,依托开展唯实大调研,汇总形成“民意清单”,并以抢抓“四好农村路”建设为契机,争取上级配套资金,联合相关职能部门通力协作、对症施策、补齐短板,重点对辖区前进路实施了道路提档升级这项民生工程,涉及路面改造、桥梁维修、增加安全设施和点缀景观绿化等,致使这条昔日“闹心路”变成“民心路”“平安路”。

“看得见”的变化,“摸得着”的幸福,化解了群众的“心疙瘩”,受到群众点赞。“这条路连通着太浦河畔,过往人多车多,路面出现坑洼、破损,给日常出行带来不便。现在经过整修,道路铺设了沥青,安装了减速带,通行舒心安心多了,真是替大家办了一件好事情。”村民顾女士高兴地说。

此外,为进一步夯实乡村振兴“基底”,金前村紧紧围绕“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积极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河道整治工程,覆盖村域11条段河道,整治总长6.91千米,工程项目包括疏浚、新建护岸、新建亲水平台和水桥及种植水生植物等,进而增强河道防洪除涝功能,全力打造“幸福河”。目前,该河道整治工程已基本完成。

值得一提的是,金前村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示范引领作用,积极探索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积分制”,用积分量化群众文明行为,引导大家从“袖手看”到“我要干”,推动人居环境从“一时美”到“时时美”,共建共治共享“美丽家园”。

0307_151551_576.jpg

盘活空间资源

银杏、雪松、香樟、女贞、柳树……走进茶余饭后人气打卡地——无界艺术森林,各种绿植尽情舒展,清风鸟鸣令人沉醉,蜿蜒步道曲径通幽。一步一美景,养肺又养眼,让人心情无比舒畅。

回顾往昔,这片占地约121.6亩的林地“看得见却走不进”,为有效盘活乡村空间资源、拓宽村民打卡健身的新去处、提升林地功能和效益,金前村推深做实“林长制”工作,按照《上海市开放休闲林地建设技术导则》的相关要求,积极推进开放式休闲林地建设,通过种植绿植、新建步道、增设配套座椅和路灯等基础设施,把封闭式林地打造成为“可穿行的绿洲”。

围绕“幸福生活始于社区”,立足“老村部”提档升级的金前社区中心·党群服务站已经正式投入使用,“一站式”内嵌了党建统领、政务办理、议事协商、便民惠民等功能和服务,进一步丰富了“15分钟社区生活圈”,成为“幸福温暖家”的最生动注脚。

0307_151605_171.jpg

深耕农文旅融合发展

金前村由金田、前湾和后湾三个自然村组成,村域面积 3.32 平方公里,积淀了不少历史瑰宝。隐逸于金田二组的还清桥就是其中之一 ,它俗称“北石”桥,始建于明初,是一座花岗石三跨平梁桥,总长20米。桥梁石两侧分别雕有卷云纹,东侧桥柱石立面还雕有莲花等图案,是珍贵的水乡文化遗产。

不远处的金前社区中心·党群服务站前,亦是古韵悠然,耸立着一棵250多年树龄的银杏树。每年秋末冬初,金黄的银杏叶挂满枝头,如彩蝶翩翩起舞,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岁月轮转,四季更迭,古桥古树如同一位位“老者”,篆刻着历史和记忆,见证着村庄的变迁与发展,写满了一篇篇“美的故事”。

这方物华天宝、钟灵毓秀的土地上,“美丽资源”不止于此,所盛产的“水中人参”——练塘茭白,坐拥的太浦河“生态绿色廊道”等已然名声在外,林、田、路、水、宅相映成趣,值得花时间慢慢去“品味金前”,是尽享生态之美、田园之美、人文之美的理想之地。

如今,金前村颜值再提升、福祉再增进、发展再蓄力,一幅“江南韵、文化味、生态魂、水乡情”的美丽乡村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