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字号

打印

文体惠民 | “非遗好声音”!青浦田山歌非遗图文展亮相→

主动公开

2025.10.16

1.jpg

近日,由青浦区文化馆主办的“活化石——青浦田山歌的乡土情怀”非遗图文展在区文化馆文化剧场大厅正式开展。本次展览免费向公众开放,将持续至10月19日。

2.jpg

青浦田山歌作为吴地民歌民谣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民间音乐与文学价值的艺术瑰宝,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它源自农民在田间劳动时的即兴演唱,具有高亢嘹亮、自由散板、无伴奏等鲜明特点,至今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被誉为“活化石”般的农耕文化记忆。

3.jpg

据悉,本次展览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系统梳理青浦田山歌的基本概况、艺术特色与传承历程,重点呈现练塘、赵巷、朱家角、金泽四个传承基地的宝贵资料。吴歌(青浦田山歌)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杨晓峰表示,此次展览旨在让更多人了解这一深植于乡土的文化遗产,推动田山歌在当代社会中的传播与传承。

杨晓峰自幼在练塘农村长大,田间劳作的歌声深深烙印在他的记忆中。自1995年从事群文与非遗保护工作以来,他组织参与各类田山歌培训近200期,并坚持在农忙季节带领新老歌手深入田间,体验传统农耕生活,感受歌曲背后的劳动情感。他师从老艺人张永联,在原生态曲目《落秧歌》《大头歌》中担任“头歌手”,也在《上海节拍》《水乡杨柳青》等创新作品中担任主唱,带领歌队屡获全国及省市级奖项。

4.jpg

5.jpg

为延续田山歌的生命力,杨晓峰还积极推动“非遗在社区”“非遗进校园”等活动,开设青少年兴趣班、青年传承班和中老年传唱班,并创新推出艺术导赏、图文展览等多种形式的传播项目。他说:“希望通过这些努力,让年轻一代在潜移默化中认识田山歌、爱上田山歌。”

本次展览不仅是对青浦田山歌历史与价值的回顾,更是一次面向未来的文化动员。保护与传承非遗不仅是守住文化根脉,更要让古老乡音在新时代焕发新生,让田山歌这一凝聚劳动智慧与乡土深情的艺术,继续在上海的水乡田园间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