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字号

打印

青浦区赵巷镇盈港东路南侧07-07地块-集建区动迁安置基地(一期)土壤环境相关信息公开 2020-11-19

赵巷镇盈港东路南侧集建区动迁安置基地(一期)地块位于上海市青浦区盈港东路和垂姚支路交叉口南侧,外形为不规则多边形,总占地面积约71707.7 m2。地块历史上主要为鱼塘、宅基地、农田(1990年前);1990年~2009年,地块东南部区域为上海捷诺塑胶制品有限公司,其余区域仍旧为鱼塘、宅基地和农田;2010年~2014年,地块内宅基地和企业被拆除,农田被废弃成空地;2015年~2016年,地块内北部和中部鱼塘被填平,只剩南部鱼塘未填,地块内其他区域主要为空地。2016年至今,地块空置,周边垂姚村居民将地块内部分区域用作农田使用。

现场踏勘期间,地块内北部主要为空地以及农田,地块北部和西部均有堆土,地块南部为水塘,东部有一断头河。地块内东南部原为上海捷诺塑胶制品有限公司,现已拆除,为空地状态。

本地块后续规划为三类住宅组团用地,按照《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36600-2018)中的建设用地分类,属于“第一类用地”。

调查布点与采样分析:

Ø 本次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初步调查在地块内识别出5个环境关注区域,并采用专业判断法结合分区布点法,在地块内布设了15个土壤监测点位以及7个地下水监测点位,3个地表水和底泥监测点,2个堆土采样点,在地块外东侧30m布设了1个土壤地下水对照监测点,进行土壤、堆土、底泥、地表水和地下水样品采集。

Ø 从每个土壤监测点分别采集3层土壤样品,地块内共采集了个45土壤样品;从每个地下水监测点位分别采集1套地下水样品,地块内共采集了7套地下水样品;从2个堆土采集了3个堆土样品;从地表水和底泥监测点采集了3套地表水样品和3个底泥样品;从对照监测点中采集了3个土壤样品和1套地下水样品。

Ø 所有土壤、堆土、底泥、地表水和地下水样品均送往实验室进行分析检测。土壤、堆土样品和底泥检测涵盖了《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36600-2018)所确定的45个必测污染物项目(即“基本项目”)中的所有项目和40个选测污染物项目(即“其他项目”)中的33个筛选项目。“其他项目”中有7个,包括甲基汞、氰化物和5种“多氯联苯、多溴联苯和二噁英类”污染物,因在本地块及周边区域未识别出相应的潜在污染物而未纳入监测。地下水样品的监测因子包含了以上“45+33”项中在《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中有相应标准限值的因子和石油烃。地表水样品另外加测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石油类。

调查结果:

Ø 土壤样品:所有土壤样品监测因子的检出浓度均低于《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36600-2018)中的“第一类用地筛选值”。

Ø 地下水样品:所有地下水样品监测因子的检出浓度均低于《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中对应的“IV类水质标准”限值(TPH低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Ø 地表水样品:所有地表水样品监测因子(除化学需氧量)的检出浓度均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对应的“IV类水质标准”限值。地表水样品DB2的化学需氧量检出浓度处于劣V类水质,其余地表水样品的化学需氧量均满足“V类水质标准”限值。

Ø 底泥样品:地块内底泥样品中的目标监测因子检测浓度均低于《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36600-2018)中的“第一类用地筛选值”。

Ø 本次调查地块内在监测因子范围内未识别出土壤和地下水关注污染物。

结论与建议:

本地块的土壤(包括堆土)、底泥、地表水和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满足第一类用地的开发要求,不需要进行下一阶段地块环境详细调查和健康风险评估工作。

建议地块在后续的建设活动中制定相应的土壤、底泥、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防治预案并实施,如在或建设过程中发现土壤或地下水污染情况,则需开展补充环境调查工作;同时,加强日常环境保护,并在今后的地块建设活动中,做好土壤、底泥、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防止对地块内土壤、底泥、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环境质量造成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