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浦区科委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要点
QA5301000-2023-11
主动公开
青科委〔2023〕11号
2023-03-07 09:10:31
上海市青浦区科学技术委员会
2023.03.17
2022年工作总结
2022年,区科委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各项工作部署,高效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创新驱动发展。紧扣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不断提升科技创新策源能力,持续优化科技创新布局与服务体系,努力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环境,强化科技赋能数字化转型,全力助推长三角数字干线建设。
一、筑牢疫情防控防线,推动科技战“疫”复工复产
(一)全力投入疫情防控阻击战。10人参加区级机关“先领”战疫支援队,9人参加区疾控中心、快递物流防疫专班工作,3人下沉到基层社区,其余干部职工均到所在地居住地(村居)报到,全力投入到拔点攻坚、方舱建设、人员转运、筛查追阳等抗击疫情的一线战场。成立防疫保障网络专班,落实新冠疫苗接种点及常规疫苗健康云接种平台、核酸数据上传通道、社区防疫系统及数字哨兵等项目部署指导,全力做好防疫战线网络保障。制定《疫情防控和应急保障工作方案》,加强场所、人员管理,完善应急处置预案与服务流程,有效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
(二)全力支持科技企业复工复产。贯彻落实《青浦区全力抗疫支持复工复产促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青暖”22条)《关于青浦区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行动方案》(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1+5”政策支撑体系)文件精神,制定《关于开展“助企纾困 服务企业”大走访工作方案》,发布实施《青浦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行业防疫指引》《青浦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常态化运营指引》等,支持科技企业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建立白名单制度,加快重点行业、企业先行复工。加强科技金融服务助企纾困,制定实施鼓励规上软信企业复工增产扶持条款、创新创业载体租金减免补贴资金的操作指引等专项政策。区内各孵化器共减免租金2774.1万元,涉及租金总面积18.9万平方米,惠及企业889家。13家规上软信企业获纾困惠企扶持资金167.5万元。
二、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创新策源能力建设
(一)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全面推进北斗创新基地、市西软件信息园、华为研发中心等建设,促进软件信息服务业持续发展。全区67家规模以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年度营业收入突破400亿元,同比增长2.9%。我区在2022年软信业稳增长考核中以满分的综合评价位列全市16个区的第一。承接市科创中心建设重大战略专项,全力打造北斗导航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积极促进北斗导航产业化。北斗西虹桥基地企业实现税收2.5亿元,同比增长21%,累计引进企业达418家。
(二)加强创新主体培育。积极培育民营科技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等科技型企业队伍。将高新技术企业考核目标任务分解至各镇、园区,并纳入区级科技工作考核。年内申报高新技术企业550家,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1016家。通过免申即享通道,完成246家2021年度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奖励资助,共计3450万元。10家企业获市科技小巨人(含培育)企业立项,全区市科技小巨人(含培育)企业累计达144家。
(三)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本年度(2021年12月-2022年11月)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128.6亿元,同比增长43.5%。42个项目被认定为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75个项目获市创新资金项目立项,5家企业获“2021年度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百佳”;2个项目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生物医药领域科技支撑项目立项;3个项目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2个项目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启明星培育(扬帆)项目立项。7个项目获年度上海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提名,1个项目获年度上海科学技术奖科学技术普及奖提名,1个项目获年度上海科学技术奖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提名。
三、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努力打造科创发展引擎
(一)夯实科技创新政策制定实施。围绕我区科创“18条”,进一步优化整合科技投入专项资金、人才扶持政策等,全面实施青浦区创新经济“十四五”规划、张江高新区青浦园“十四五”规划等,研究制定全区科技事业布局与专项行动方案,助推我区科技创新发展新格局。
(二)推动张江高新区青浦园示范建设。根据张江高新区青浦园区域空间优化调整情况,调整张江青浦园管委会成员单位,并起草完善张江高新青浦园会议、考核、轮值、信息等相关制度。制定《张江高新区青浦园专项发展资金使用和管理办法》和绩效目标,进一步规范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依托7个子园组织开展2022年张江重点项目申报工作,共立项164个项目,获市、区扶持资金8971.7万。
(三)协同打造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谋划推进与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战略合作。完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青吴嘉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方案》《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跨省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青浦片区申报区域调整方案》,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
四、营造良好创新生态,促进科技创新要素集聚
(一)扎实推进外专管理工作。落实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不见面”审批,实现“外国人工作、居留许可单一窗口”在“一网通办”平台线上预约办理。开通居家咨询热线和审核通道,以“视频核验+远程受理”方式,有效应对疫情封控期内紧急必要业务的办理。区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工作总量(含换证、变更、注销、补办等)1039件。
(二)持续推动“双创”建设。大力推进众创空间(含传统孵化器)建设,营造区域创新创业良好环境。全区各众创空间(孵化器)新增在孵企业302家,载体内各孵化企业上缴税收1.7亿元。新增市级孵化器4家、市级众创空间1家,全区有经认定备案的创新创业载体42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3家、市级孵化器12家、市级众创空间3家。240家企业参加2022年“创业在上海”国际创新创业大赛青浦赛区比赛,组织各类线上培训活动33场。
(三)加强科技与金融资源有效整合。着眼于企业发展全过程和个性特点,不断深化“3+X”科技信贷融资服务体系,推动“科技+金融”的有效融合。调整科技信贷产品受理、审核模式和流程,缩短审核周期,鼓励银行、担保、保险机构为受疫情影响的企业提供无还本续贷、贷款展期等金融服务,全力解决企业实际经营困难。完成科技履约贷授信2.3亿元。7家企业获无还本续贷(展期)授信额度4200万元。
五、聚焦三大重点领域,多举措推动数字化转型
(一)信息化基础设施加快建设。编制《青浦新城数字化转型“十四五”规划》《青浦新城信息基础设施专业规划》,加快5G网络建设,大力推进5G基站在青浦新城、西虹桥、市西软件信息园等重点区域优先覆盖,新建5G基站600个。全区累计建设5G基站3392个。
(二)两化融合加速推进。结合我区实际,编制完善《青浦区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3年)》及配套政策。完成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自评估企业4003家。40家企业获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认证。23个项目获2022年度两化融合扶持项目立项。完成25个2021年区两化融合扶持项目扶持资金拨付及2019年区两化融合扶持项目结算资金拨付工作。
(三)信息化应用服务持续深入。加大力度推进区城市运行管理平台(二期)等建设,打造一批具有引领性的应用场景。全力构建安全可靠的网络安全体系,建设自主可控的“基于自主创新技术下的青浦区综合办公统一政务平台”,实现全区政务及办公安全统一综合管理。圆满完成党代会、两会、冬奥会期间等网络安全应急保障及春季高考绿色护考工作。夯实全区各社区社保卡网点规范化服务能力。
2023年工作要点
2023年,区科委将贯彻落实市、区党代会精神,以长三角数字干线建设为牵引,紧紧围绕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自觉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和数字化转型升级,为推动青浦建设新时代幸福青浦和现代化枢纽门户提供强劲动力。
一、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助力战略赋能区高质量发展
(一)深化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要全面实施青浦区创新经济“十四五”规划、张江高新区青浦园“十四五”规划等系列规划,制定实施全区科技事业布局与专项行动方案,加强科创联动发展,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先导产业,加强产业规划对接,全力推动科技创新发展新格局。
(二)开展多个层面的长三角协同创新。要鼓励高校、企业、创新集群开展区域合作与技术创新。积极争取长三角一体化高新区落地,推动示范区内科技类社会组织直接登记,探索实行重点科研项目攻关“揭榜挂帅”。要加快外专管理区域一体化,进一步推进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和外国人工作类居留许可并联办理机制,为示范区内海外人才提供更加便利快捷、优质高效的服务。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券通用通兑,共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金,构建区域一体化科技金融服务网络。
(三)推进张江高新区青浦园高质量发展。要以强化科创策源功能和高端产业引领为核心,围绕重点领域,依托重要载体、龙头企业,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科创载体建设和创新型企业培育上深度对接张江高新区,努力打造“张江研发、上海制造”的承载地。要整合园区资源,建立更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实施园区会议、轮值、考核、信息等相关制度及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实现各子园间优势互补和互利共赢,推进园区高质量发展。
二、促进产业改造升级,全力推动数创新高地建设
(一)加快软件信息服务业集聚发展。要加快市西软件信息园、华为研发中心等建设,充分运用产业政策,加大政策倾斜力度,推动软件信息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要积极谋划市西软件信息园扩园建设,加大领军企业、生产性服务业、优质创新项目的导入力度,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潜力优势产业聚集,升级建设具有区域影响力的长三角软件信息园。
(二)打造北斗导航产业创新高地。要发挥北斗创新基地全产业链布局优势,鼓励优质企业联合产业链上下游共建,形成“一平台多基地”的北斗产业集聚新模式,打造全国北斗产业创新发展高地。要搭建高端智力资源与企业自主创新对接平台,协同重大产品研发,支持产业链技术创新,促进技术成果转化与资源共享,全力建设北斗导航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
(三)不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要落实培育引领发展战略,加快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等推荐与认定下放。深化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鼓励企业申报科技进步奖、行业领域项目等,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要多举措推进技术市场发展,加强存量企业跟踪指导、沟通联系。加强各街镇园区联动服务,聚焦快递物流、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加大潜在企业挖掘力度。
三、加强建设应用服务,积极打造幸福温暖家
(一)强化顶层设计落地落实。要全面推进《青浦区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工作方案》及《青浦区全面推进生活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青浦新城数字化转型“十四五”规划》等相关配套政策实施,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集聚供应商,打造经济数字化转型样板,推动青浦新城、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等重点地区数字化转型,打造一批综合性强、带动面广的应用场景。
(二)推动经济、生活、治理全面数字化转型。要推进工业互联网与两化融合,根据《青浦区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3年)》《青浦区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专项支持实施意见》,加快标识解析行业二级节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企业上云上平台、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的应用导入或建设等。要加快建设数字基础设施,推动千兆宽带、5G等高速网络全覆盖。全力构建安全可靠的网络安全体系,进一步提升网络信息安全事件监测和预警及处置能力。要加大力度推进区城市运行管理平台(二期)等建设,初步实现“一图观天下,一网管全城”。夯实全区各社区网点规范化服务能力,推进新版社保卡集中换发及日常补换工作。
(三)积极构筑创新创业高地。要加快推进企业孵化器建设,推进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双创孵化示范基地建设。推动创新资源集成、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业孵化、创新人才培养和开放协同发展。要研究制定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重点项目的专项人才支持政策。依托高校优势学科,谋划推动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
(四)大力整合科技综合服务资源。要加强科技政策宣传指导,结合大走访、大排查等工作,主动了解企业困难需求,真正让企业用好科技政策。要持续加强科技金融服务,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提供全方位、全链条的融资服务,以满足科技企业的个性化融资需求。要完善区外国人工作、居留许可单一窗口建设,健全窗口服务规范,通过流程再造、政策优化等,积极探索建立外国专家联系服务机制。
青浦区科学技术委员会
2023年3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