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四月芳菲盛,湖水潋滟波光粼。位于淀山湖畔的青浦,是上海西郊的鱼米之乡和旅游胜地,而水之美则是青浦的一张靓丽名片。
置身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流连于美丽的淀山湖畔,有谁会想到,青浦曾经是全国10个血吸虫病严重流行区(县)之一。有谁会相信,“东邻白发叹凄凉 西舍儿童失爹娘”的悲惨情景会在这里出现,又有谁能想象,在六七十年前的青浦人曾深受“小虫(血吸虫病)”之害。
四月里的青浦已是春暖花开,在一些小溪河道、阡陌田头、绿树林中,有这样一些人,三五成群,身着红马甲,蹲下身子,手拿小竹棍不停地拨弄着,低头目不转睛久久盯着地面,这是青浦区的查螺队伍正在查螺。2020年,青浦区春季螺情监测工作并未因“新冠肺炎”疫情而搁置。根据区疾控中心制定的螺情监测方案,各街镇按计划从3月底开始准备,到4月中旬全面完成春季螺情监测工作任务,4月底完成螺情监测质控。历时一个月,监测和质控查螺共8个镇42个村,出动查螺人员1100多人次;调查孳生环境303处,查螺面积287671平方米,均未查见钉螺。
历史上,青浦县几乎条条河浜有钉螺,许多池塘、水沟、渠道、滩地、宅基边、石驳岸也都有钉螺分布。除了县、乡、村三级专业血防队伍,青浦县在1958至1959年、1964至1965年、1971至1972年发动了三次大规模的群众性灭螺运动,每次投入劳力十多万,只要有钉螺繁衍的地方,就有浩浩荡荡的灭螺大军在挥锹、在铲土、在喷药、在灭螺。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终于在1983年,青浦县消灭了血吸虫病,“伲青浦人”终于赶走了血吸虫病这个“瘟神”。
坚守防治成果我们慎始如终
正是因为这段惨痛的经历,自赶走这个瘟神后,青浦区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从未间断过,也丝毫未曾放松过。坚持“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群防群控,联防联控”的血防工作方针,政府持续加大投入,实施农村环境改造,加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发动群众参与和专业防治相结合巩固,珍惜和坚守老一辈血防战士们得来不易的成果。
防治长效管理我们决不放松
加强查螺队伍建设,11个街镇建立螺情监测队伍,区爱卫所组建区级质控队伍,落实螺情监测工作,通过加强质控查螺,保证螺情监测工作质量。此外,通过组织开展技能培训、技能竞赛不断提高查螺专业监测技能。在此基础上,发挥“苏沪”和“浙沪”血防联防的积极作用,邀请联防片区开展对口查螺等,保质保量完成两情监测任务,落实血吸虫病防治长效管理。
消灭传播宿主我们绝不手软
在青浦区消灭钉螺30年后,2014年练塘镇青松港又发现了钉螺(钉螺是血吸虫病的唯一中间宿主)。区政府高度重视,投入灭螺专项经费,针对该区域特殊的环境,市爱卫办、区爱卫办、疾控等部门几经论证,决定采用黑色地膜覆盖法,分别于2017年、2019年前后实施两期工程,有钉螺河道、沟渠、断头浜等两岸覆膜,总计灭螺面积8400多平方米,及时有效地灭除了残存的钉螺以杜绝后患。
认真贯彻落实《血防条例》,加强血吸虫病防治“两情”监测,扎实巩固好来之不易防治血吸虫病的成果,这关系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这一次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我们再次敲响了警钟,让社会公众更加重视个人卫生,关注身边的卫生环境,在大力推进健康中国的建设过程中,全社会应该共同努力,改善环境卫生条件,预防控制传染病和其他疾病流行。
青浦区爱国卫生事务所供稿
青浦区爱国卫生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