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教育如何变革?听听专家们怎么说→ 2025-04-24 来源:“绿色青浦”微信公众号 作者:孙旌豪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日前,2025年第十二届上海市家庭教育大讲坛暨“标准化家长学校建设”(上海)启动仪式在青浦区世外学校举行,推动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新格局、新生态。
活动现场,上海首批33家“标准化家长学校”试点单位公布,包括上海世外教育集团、上海世外儿童早期发展中心、上海青浦世外幼儿园、上海青浦世外学校、中国福利会少年宫、上海复兴实验中学等单位,涵盖幼儿园至高中各学段及社会机构。
AI时代,该如何做教师、如何当家长、如何对待孩子?在主旨演讲环节,几位专家对此进行了深入剖析。清华大学教授谢维和强调,AI时代教师需融合传统教学理论与技术革新。教师的不可替代性在于情感智慧与创造力,需在技术浪潮中坚守育人初心。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理论素养,而非单纯传授知识。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上海市家庭教育研究会首席专家杨雄提出,学生应“先AI化,再去AI味”,倡导利用AI工具但警惕其局限性。学习重心需从记忆转向发现式探究,强化提问能力与批判性思维。他强调“知识可外挂,认知不可外包”,避免思维“水泥化”。未来教育需文理融合,生涯规划应结合个人热爱与社会需求,培养适应AI时代的综合能力。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康丽颖主张家校社协同育人,家长需从“监督者”转为“成长合伙人”。角色上,应成为科学育儿的学习者、家校沟通的协调者、资源整合的合作者及行为示范者。她认为,最好的家校沟通模板是“事实核查+情感支持+方案共商”,“教育不是剧场内卷,我们应该约定全体坐下,而非被迫站立观剧。”
活动中,杨雄被聘为“标准化家长学校建设”全国专家组长。
上海世外儿童早期发展中心正式揭牌,该中心旨在通过空间重构、关系重塑和课程创新,构建“家庭的第二空间”,为0-6岁儿童提供科学养育方案。
“家校社共育既是路径也是目标。标准化家长学校的建设,是推动家庭教育科学化、专业化、系统化的里程碑,更是打造良好教育生态,实现教育强国的必由之路。”上海世外教育集团总裁徐俭说,“面向未来,上海世外教育集团将持续成为家校社协同共育的实践者、承诺者和引领者,将在三个领域深化实践,一是持续放大AI等新技术在教育领域的价值,实现科技赋能;二是打通集团内外的家校社多维资源,实现美好教育生态共建;三是让优质的教育服务辐射全国更多的校区、园区,实现教育普惠。”
据悉,上海市家庭教育大讲坛是由上海市妇女联合会、上海社会科学院等单位指导主办,自2014年起到今年已连续举办12年。讲坛举办至今,从多种角度出发积极探索和建立现代家庭教育理论体系,指导家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促进和实现家庭教育工作发展,推动全国家校社协同育人迈向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