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字号

打印

不止萤火虫,青浦筑牢生物多样性“生态屏障” 2025-08-14  来源:“绿色青浦”微信公众号

0814_091525_831.jpg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地球是人类共同生活和守护的家园,生物多样性是维系地球健康、人类福祉和经济繁荣的基础。近年来,青浦区生态环境局坚持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保护重要生态系统、生物物种和遗传资源多样性,不断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治理能力和水平。

“快看,那里有绿光!”盛夏时节,暑气正浓。在金泽镇岑卜村,流萤飞舞,像是撒在地上的星星。星空蝉鸣、蒲扇竹椅、点点萤火,构成了夏日晚间浪漫的小事。“小时候,河边草丛里总能看到萤火虫,忽闪忽闪,时隐时现。盛夏夜的江南乡间,三五伙伴相约寻找萤火虫是最难忘的童年回忆。然而,随着环境变化,这份‘浪漫’曾一度远去,还好现在在岑卜村又能看见萤火虫了,我每年都带孩子来观察。”市民张先生告诉记者。

萤火虫是一种生态指示物种,被称作“会呼吸的生态指示器”。每年的夏季,是萤火虫的最佳观赏期。当周围一片漆黑,岑卜村的田野便成了萤火虫的舞台。这些可爱的“小精灵”翩翩起舞,在草丛间、溪水旁闪烁着微光。据青浦区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介绍,在上海,常见的萤火虫种类有黄脉翅萤、付氏萤等。市民在岑卜村看到的,大多是黄脉翅萤,其体型较小,约5毫米长,幼虫陆生。萤火虫的出现,不仅为夏日增添了浪漫氛围,更是生态环境优良的重要标志。作为一种环境指示性生物,萤火虫的繁殖和生存对生态环境要求苛刻。它们需要干净的水体、没有灯光污染以及蜗牛、螺类等,岑卜村能成为萤火虫的栖息地,正是得益于良好的生态保护。

今年年初,青浦区生态环境局联合南大环规院开展的生物多样性调查结果显示,青浦区生物多样性调查新增鸟类7种,包括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1种——鹊鹞;“三有”保护鸟类6种——反嘴鹬、鸲姬鹟、三宝鸟、家八哥、棕颈钩嘴鹛及淡眉柳莺;更记录到彩鹬、流苏鹬、弯嘴滨鹬等罕见鸻鹬类“明星鸟种”。近年来,青浦区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通过全面启动全域生物多样性调查研究,兼顾历史与现有数据比对,动态分析生态环境质量变化,并针对生物及迁徙类动物季节性变化制定调查时间表。目前,已完成春季迁徙鸟类和夏季繁殖鸟类调查,发现鸟类170余种,其中包括国家重点保护及珍稀濒危鸟类20余种。

在地域和生物种类上,青浦也进行了全面排查研究,将全区划分为9个网格,已记录陆生脊椎动物100余种、维管植物500余种。同时,将城市小区与生态绿地区域、人工调查监测与数字化技术手段、遗传性物种与外来入侵物种调查相结合,不断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治理能力。

接下来,青浦区生态环境局将继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积极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恢复工作,进一步提升全区生物多样性水平,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