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名议案1件、建议130件、提案165件!你最关心啥? ( 2024年01月13日 )
两会期间,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履职热情高涨。这些紧密联系人民群众收集的意见建议,来自代表委员们长期深入基层调研转化的成果,对推动青浦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青浦实践,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枢纽门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夏阳街道代表团江天遊代表领衔提出的《关于建议区人大常委会加强监督推进青浦新城建设的议案》,建议区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围绕将青浦新城建设成为立足上海、链接长三角全球城市区域的综合性节点城市,按照产城融合、功能完备、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治理高效的要求,通过开展视察调研、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作出重大事项决定等方式,加强工作监督,进一步促进和保障青浦新城建设。
本次大会共收到代表建议130件,其中城乡建设管理领域49件,社会民生事业领域57件,农村经济发展领域7件,经济财税政策领域7件,法治建设和社会治理领域10件。
顾琦代表是示范区三地选民资格互通互认选出的一名苏州籍的青浦区人大代表。本次大会收到的第一条建议就由他提出,他建议加快推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跨省域高新区建设,一是要积极争取创建省(市)级高新区;二是要建立实体化管理运行机构;三是要设立高新区建设专项基金。
薛顺德代表建议,要简化医药费报销手续,让特殊人群“少跑路”。一方面要进一步简化手续,另一方面在日常报销上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在医保系统中根据就医信息直接给付,让特殊人群能更便利地享受到帮困政策。
沈雪峰代表建议,要加快部分公交站点公共配套设施建设,让绿色出行的居民在夏日可以遮阳避暑、在雨天可以遮风避雨,让老弱病残等特殊人群可以舒适等车。
金健代表、陈春民代表建议,优化农业人才队伍建设,一是要加强高等教育和职业培训;二是要加强镇、村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建设;三是要加强农业人才的引进和流动,提高农业人才的待遇福利水平。
会前,区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全体区政协委员聚焦“战略赋能区、数创新高地、幸福温暖家”建设目标,围绕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了细致深入的调查研究,通过提案的形式汇集智慧、凝聚共识,提出了许多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意见建议。会议期间共收到提案165件,经提案委员会审查,立案158件。其中,民生和社会事业类提案48件,经济建设类提案37件,城乡建设和管理类提案34件,社会治理类提案14件,文化建设类提案12件,生态文明建设类提案9件,政府效能类提案4件。
农工党青浦区委在提案中建议,要优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守护居民健康“最后一公里”。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标准化、精准化,提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扩容家庭医生队伍、加强队伍能力建设,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水平;构建紧密型医疗城市集团,整合优质资源下沉,创新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机制,优化随访服务模式,助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质增效;依托数字领域新技术,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升级。
九三学社青浦区委在提案中建议,抓住上海数据集团落户青浦的机遇,依托“长三角数字干线”,构建数据交易流通服务港。大力培育数据交易服务机构,围绕数据交易服务机构发展需求,出台精准扶持政策,并提供人才支持。建立数据服务集聚区,形成规模效应。建设开放共享数据平台,形成资源汇聚,充分发挥数据资源的整体开发利用价值。
舒振宇委员提出,更好推进青浦区卫星及北斗产业高质量发展,在青浦打造具有生产属性的卫星产业园区,满足批量生产需求;出台专项产业和资金政策,在建设AIT洁净工厂、实验室、购置测试设备等项目上给予支持,帮助卫星企业在商业竞争中抢占先机;设立科创孵化基金,加强对具有极强科创属性的小微、初创型企业的金融供给。
朱丹委员提出,要出台制度文件,规范青浦环城水系公园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要以长三角都市度假引领地为目标,将环城水系公园打造成具有国际范、江南风、烟火气的长三角生活新范式;全面提升“旅游+”“+旅游”产业能效,依托“江南文化”资源,精准开发精品水上旅游线路、文旅体IP,推动文化、体育、商业和旅游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