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楫扬帆启新程,凝心聚力谱新篇,区政协委员热议两会丨两会进行时 ( 2024年01月11日 )
在改革创新中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区政协常委、书香门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卜立新
过去的2023年,青浦的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桥头堡和示范区建设的主阵地,青浦在经济发展、生态治理、民生保障等领域均体现了担当和创新。
企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源泉,作为企业家委员,要积极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大局,以“战略赋能区、数创新高地、幸福温暖家”为着力点,聚势强链、勇于突破、敢于创新,助力青浦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枢纽门户”。目前,《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企业首席质量官管理通则》已经发布实施,青浦不少重点企业都参与了“首批承诺执行”,建议要积极开展创新探索实践,如筹备长三角民营经济发展研究院、开展经济发展大讲堂等,助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吸引人才方面,建议要加大人才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创新相关政策、模式,构建多层次安居体系。除人才公寓、公租房外,还要增加共有产权房开发,满足一定条件,人才可低于市场价购买专属房源,和政府共享产权,在青浦长久安居乐业。
经济发展与民生保障同频共振
区政协常委、上海政法学院国际法学院教授 王祥修
听了杨区长的《政府工作报告》,令人鼓舞,催人奋进。报告对过去一年的回顾客观实在、实事求是,对待问题不遮不掩、直击要害,对今后工作部署方向明确、思路清晰。
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回顾2023年,青浦区坚定不移保障和改善民生,在高质量发展中不断强化民生保障、增进民生福祉,提升“民生温度”,增加“幸福厚度”,打造“幸福温暖家”,让人民幸福生活的水平更高、成色更足。交通、医疗、教育、住房、养老……件件都是人民群众生活中的大事。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把群众最需要的事情做实,努力在更高水平上实现行有所畅、病有良医、学有优教、住有宜居、老有颐养。
展望2024年,保障和改善民生,关键是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要更加凸显民生保障获得感,聚焦需求办实事,全面提速“两旧一村”改造,健全租赁住房供应体系,扎实开展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一项一项地推进,一步一步地实施,一件一件地落实。
打好“三张牌” 推动“两个创新”跨区域联动
区政协常委、上海锐嘉科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翠玲
统筹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两个创新”的跨区域联动,有序推动产业跨区域转移和生产要素合理配置,是习近平总书记就进一步推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也是长三角区域在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进程中需要不断探索、协同发展的关键。
青浦全域作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上海片区,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与吴江、嘉善携手耕耘,已累计形成136项制度创新成果。2023年首家示范区跨省域高新技术开发区成立和首次示范区联合招商引资对接会的成功举行,标志着示范区一体化进程在机制创新和工作创新层面取得了关键性的突破。接下来,青浦如何在统筹推动“两个创新”跨区域协同中发挥好先行探路、引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对此《政府工作报告》作出了很好的谋划,既具前瞻性,更具操作性。对此,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加快释放制度创新红利,打好机制创新“保障牌”;二是全力放大名校、名企品牌优势,打好科技创新“引领牌”;三是努力激发招商主体市场活力,打好跨区域联动招商“协同牌”。
发挥政策优势 缓解就业压力
区政协委员、北京观韬中茂(上海)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 乔雨
过去的一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带领下,全区上下团结一致,共克时艰,各项工作有序稳步开展,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进一步提升。
就业是民生之本,我特别关注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目前,政府已经出台了多项补贴政策以减少企业用工成本和毕业生生活成本,促进就业环境改善。希望未来能够在现有政策基础上,进一步汇聚政府、家庭、学校和社会合力,完善毕业生职业规划指导体系,鼓励就业导向的专业设置,让培养计划更侧重于实践,与国家战略紧缺人才保持一致;构建就业信息统一大平台,促进企校联动带动就业,为企业和毕业生提供更可靠、更全面的招聘渠道;加强对各项补贴的后期监管,如补贴分批到账、定期回访等。相信通过更多实策的落实到位,就业问题能够得到有效缓解,青年力量能够在合适的土壤中不断茁壮成长。
作为一名政协委员,我也将继续怀着坚定的信念和责任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聚焦中心大局,发挥自身专业所长,为青浦的发展、社会民生的改善、社会治理水平的提升贡献自己的力量!
持续优化示范区医疗资源供给
区政协委员、长三角(上海)智慧互联网医院副院长 庄健
从杨区长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看到,过去一年,全区上下唯实唯干、拼搏奋进,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报告高瞻远瞩,全方位、多层次地展现了青浦一年来在各个方面作出的巨大努力和取得的成就,也为我们描绘了新的一年青浦社会经济发展的宏伟蓝图。
特别是医疗资源供给持续优化,群众的就医体验持续改善提升。2023年末,长三角(上海)智慧互联网医院联合市儿童医院开设儿科门诊,极大缓解了区域内医疗资源的短缺。医院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流程优化、制度改进等方式开展线上挂号,实现在线复诊、药品配送、在线咨询、远程会诊、远程查房等服务,打造跨域、跨院全流程、一体化的医疗服务。这一举措依托市级儿科医疗优质资源集中的优势,方便了广大患儿就医,提升了儿科健康服务能力,得到了周边居民的一致好评。
作为一名政协委员和医务工作者,我将在今后工作中继续坚持创新、质量和效率的原则,助力打造具有青浦特色的“一站式”全生命周期区域新型分级诊疗服务模式,持续提升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居民的就医便捷性和舒适度。
构建育人新范式 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区政协委员、上海青浦区协和双语学校校长助理 刘桂香
过去一年,青浦全力推进“战略赋能区、数创新高地、幸福温暖家”建设,推动重大战略任务落地见效,服务保障第六届进博会成功举办,示范区建设不断走深走实,经济发展向上向好,呈现出强大韧性和充沛活力。《政府工作报告》展现了青浦过去一年的工作成绩,为2024年的工作规划和目标实现打下坚实基础,让我们对青浦区的未来充满信心。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切感受到青浦区在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上所作的不懈努力。围绕进一步构建教育优质均衡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我建议:一是进一步支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紧密合作,打造有利于因材施教和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环境;二是促进课程与教学改革,鼓励学校发展特色办学和个性化差异化教学,注重核心素养如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三是不断创新教育评价模式和工具,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实施过程性评价,打造学生数字画像系统,缓解教育焦虑,减轻学生负担;四是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和专业成长,通过提供心理健康辅导和职业发展培训等措施,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教师队伍。
重民生 兴民德 得民心
区政协委员、上海金星包装材料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胡雷激
《政府工作报告》以大量详实的数据表明区政府以青浦发展为导向、以民心凝聚为目标,交出了一份优秀的“成绩单”。以民惠佳苑小区改造修缮项目为例,区政府十分重视政协提案反映的该小区居民面临的实际困境,经过大量调研讨论,拨款近8000万元,一年内完成民惠佳苑第一期修缮工程,同时协调开通“被困”多年的维修基金,小区外观焕然一新,百姓齐声叫好。
民心工程和实事项目是“人民城市”建设的重要抓手,与市民生活各方面息息相关。可以说,《政府工作报告》集中展示了区政府在保障和改善社会民生、提供更高质量公共服务和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等方面所取得的扎实成效,做到了民心跟着民声走,优化服务变实惠,创新治理变效率。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建议区政府在新的一年更加关注民生发展,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作为一名政协委员,我也将广泛倾听民声民意,以提案、社情民意的形式积极建言献策。
关注基层治理 提升群众满意度
区政协委员、夏阳街道桂花园社区党总支书记 夏丹燕
在认真听取了《政府工作报告》后,我对青浦区在2023年取得的成就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这一年,青浦区在重大战略实施、经济发展、民生福祉、社会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尤其在细节之处展现出对人民群众的深切关怀,让人倍感暖心。
我为青浦区在2023年的优秀表现感到自豪,并对新一年的发展蓝图充满期待。作为一名政协委员和社区工作者,我特别关注报告中关于民生问题的具体规划和基层治理的新方向。青浦区将抓紧实施民心工程和民生实事,坚持把宜居安居放在首位,分类推进“两旧一村”改造。同时,着眼于新群体的住房需求,健全多层次的租赁住房供应体系,以实现百姓的“安居梦”。
我深知社区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需要更加注重民意,积极回应居民对社区服务的新期望和新需求。结合当前开展的主题教育活动,将“四百”大走访作为重要的工作载体和抓手,积极打造协商议事平台,切实解决民生实际问题,共同建设幸福社区,用实际行动提升群众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