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字号

打印

小微企业生产、效益均有回落发展仍面临多重困难(2013-5-6)

主动公开

2013.05.08

小微企业生产、效益均有回落发展仍面临多重困难

——2013年一季度青浦区小微工业企业经济运行简析

索取号:QC5301000-2013-020       发布日期:2013-05-06  

小微工业经济是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稳步发展的中坚力量。今年以来,经济整体趋势性回升的基础还比较脆弱,宏观环境依旧趋紧,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受订单不足、要素成本上升、资金流转缓慢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全区小微工业经济延续去年的回落态势,生产仍有回落,效益进一步下滑,经营压力持续加大。小微企业的后续发展值得关注。

  

注:1、我国目前对企业的划分标准依据2011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并结合工作实际情况,制定出《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就工业企业而言:

大型企业:期末人员≥1000,主营业务收入≥40000万元;

中型企业:期末人员300X1000人,主营业务收入2000Y40000万元;

小型企业:期末人员20X300人,主营业务收入300Y2000万元;

微型企业:期末人员<20人,主营业务收入<300万元。

其中,大型、中型和小型企业须同时满足所列指标的下限,否则下划一档;微型企业只须满足所列指标中的一项即可。

2、本文中的小微工业企业是指在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统计中按照以上标准划分的小微企业。

一、基本现状

2013年,全区规模工业企业中,大型企业19户,中型企业140户,小型企业749户,微型企业31户,小微型企业共780户,占全区规模户数比重达83.1%,是全区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1、经济总量支撑显著。今年一季度,小微工业企业实现的工业总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税金总额分别为127.9亿元、133.6亿元、3.9亿元和3.7亿元,占规模比重分别为40%40.1%28.5%38.5%,对全区工业整体经济支撑作用突出。

2、吸纳约三成的就业人数。今年一季度,小微工业企业从业人员期末人数为8.6万人,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42.8%。小微工业企业成为解决就业的重要渠道。

图一   一季度小微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占全区比重

3、涵盖行业齐全。从行业分布看,小微企业涉及32个工业门类中的全部行业,其中企业分布较多的行业有:通用设备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金属制品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及专用设备制造业,这5个行业企业占到全区小微工业企业户数的50.8%

二、当前经济运行情况

1、生产、效益双走低。一季度,全区小微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27.9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6%,降幅大于全区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3.9亿元,比去年同期大幅下降1.2倍(全区利润总额下降14%),有431户企业利润总额较去年同期下降,占55.3%334户企业经营直接亏损,占42.8%,其中,131户企业由盈专亏,117户企业亏损进一步加剧。

图一   一季度小微企业产值、利润增幅与全区比较

    2、内外市场“一稳一降”。受市场需求乏力的影响,小微企业产品销售低速增长,内外市场呈现一稳一降态势。一季度,小微企业实现销售产值126.5亿元,与去年同期持平,278户(占35.6%)有出口销售的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28.2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5.7%502户(64.4%)内销企业实现销售产值98.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9%

3、高产量行业盈利普遍下降。 从主要行业看,一季度工业总产值居前十位的行业完成产值90.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3%,占规模比重71%。但是从获利情况看,十大行业实现利润总额2.8亿元,比去年同期大幅下降34%,仅橡胶和塑料制品业、金属制品业及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等三行业实现增长,其余七行业均下行明显,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处于亏损状态。

产值前十大行业利润实现情况

                                                                                       单位:亿元

 

产值

同比增长(%

利润总额

同比增长(%

      

90.8

2.3

2.8

-34.0

  通用设备制造业

16.0

2.8

0.33

-60.0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14.4

0.1

0.83

-38.1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12.1

3.3

0.71

1.0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9.4

-5.8

0.19

-54.9

  专用设备制造业

7.5

-12.8

0.00

-98.2

  汽车制造业

7.4

34.9

0.44

-14.4

  金属制品业

7.4

13.9

0.27

381.6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6.5

-1.0

-0.12

-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5.2

7.4

0.09

18.2

  纺织业

5.0

-4.3

0.05

-71.2

三、需关注的问题

1、营运效率偏低,效能有待提升。一季度,按产值计算的全区规模企业平均劳动生产率为15.9万元/人,其中大型企业为17.9万元/人,中型工业为15.8万元/人,小微工业为14.9万元/人;全区规模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4.1%,其中大型企业为4.8%,中型企业为5.1%,小微企业为2.9%。可见小微企业无论是劳动生产率还是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均低于全区平均水平和大中型企业水平,企业效能有待提升。

2、研发投入强度偏弱,持续发展能力不强。 企业研发投入强度是指企业研发(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是国际上用来衡量企业竞争力强弱的重要指标,按照惯律,研发投入强度在1%以下,企业只能勉强维持,5%以上才具有竞争力。2012年,全区规模企业中有研发活动的企业108户,占11.5%,研发投入强度为3%。其中,大型企业7家,占全部大型企业的36.8%,研发投入强度为3.5%;中型企业38家,占全部中型企业的27.1%,研发投入强度为5%;小型企业63家,占全部小型企业的8.4%,研发投入强度为2.3%。数据显示,我区规模企业研发投入强度除中型企业外总体不高,市场竞争力较弱。

3、账款拖欠多,资金回流慢。一季度,小微企业应收账款为145.1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为133.6亿元,应收账款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高达108.6%,销售资金回笼缓慢。账款拖欠过多,挤占企业的流动资金,造成资金周转不畅,直接影响正常生产,且容易引起企业间相互拖欠的链式反应。

4、“工、料”成本双重加压,缩减盈利空间。一季度,小微企业期末从业人员8.6万人,比去年同期下降5.4%,应付职工薪酬11.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6%,用工成本的刚性增加,成为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另外,虽然今年以来部分基础性原材料价格的逐步下调,企业原材料成本上涨压力略有缓解,但问题依然存在,一季度,小微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3.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6%,主营业务成本111.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3%%,增速快于主营业务收入0.7个百分点。在“工、料”成本居高不下的双重挤压下,小微企业在市场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订单议价能力偏低,较难通过提高产品价格转嫁成本压力,获利空间受到挤压。

5税收优惠政策普遍性不强,执行标准过高。现阶段小微企业税费优惠政策主要集中于提高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减免部分所得税,符合相关规定的小微企业,实际执行的企业所得税率为10%,税负与一般企业相比可降低60%,但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小微企业上缴税金总额为3.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8%,高于主营业务增幅4.3个百分点,税金总额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为2.8%,比去年同期提高0.1个百分点,减税优惠政策效果并不明显。另外,很多税收优惠政策主要针对高新技术型的小微企业,而目前小微企业大多是以加工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政策能惠及的范围较小。再者,虽然所得税减免扩大了适用范围,但附加了从业人数不超过8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1000万元两个条件,提高了优惠税率的适用门槛,据此统计,全区按统计标准的小微企业中仅3.8%企业满足以上条件,其他小微型企业均无法满足税费优惠政策的执行标准。

四、几点建议

解决小微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难题,必须要内外发力,在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用好用足优惠政策的同时,小微企业也必须从自身发展寻找突破口,准确定位,正视困难,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促进企业在创新、就业、技术、管理等方面又好又快发展。

  1、以扩大市场需求为根本。当前政府的帮扶政策很大层面上集中在缓解税费负担、解决融资难题等问题上,小微工业企业外部环境有了一定改善。但是相对于推力而言,更能解决当前小微工业企业发展难题的头等大事是增加拉力,即扩大市场需求。一方面,小微企业需积极探寻拓展市场的新路径,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应根据形势变化加大引导扶持力度,在稳外需、扩内需方面付出更多努力。

  2、以提升市场竞争为目标。小微工业企业技术力量相对薄弱,产品科技含量偏低,欠缺品牌优势。一方面,小微企业应通过调整结构和加快创新,逐渐培养自主创新产品,不断开发出市场占有率高和竞争力强的产品;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应积极搭建各种平台来帮助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并根据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等原则,帮助小微企业建立双边、多边技术等协作机制,搭建新技术或者新产品研发平台,不断提高产品市场竞争能力。

3、以转变增长方式为核心。随着市场竞争格局的转变,小微工业企业原本依靠自然资源和劳动力成本为依托的粗放型发展模式难以长久维系。因此,小微工业企业发展必须以转变发展模式为核心,强化人才培养机制,充分发挥人才优势,提升企业管理和技术水平,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发展模式,深化企业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