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字号

打印

2018年上海市青浦区统计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主动公开

青浦区统计局

2019.01.15

 

2018 年上海市青浦区统计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2018 年1月15日  

 

引  言  

本年度报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上海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要求,由上海市青浦区统计局编制。全文包括概述、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情况,政府信息公开咨询处理情况,政府信息公开类复议、诉讼情况,政府信息公开支出和收费,其它相关工作情况,存在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并附相关说明和指标统计附表。本年度报告的电子版本可以在本区政府青浦区统计局网站(http://www.shqp.gov.cn/stat/)上下载。如对本年度报告有何疑问,请联系:上海市青浦区统计局办公室,联系电021-59721662。  

一、概述  

根据《规定》要求,2004年5月1日起本局开始开展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为此,专门配备了1名全职工作人员。截至2018年底,本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运行正常,政府信息公开咨询、申请以及答复工作得到了顺利开展。  

在青浦区政府政务公开指导办公室指导帮助下,我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上海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以青浦区政务公开工作要点为指导,坚持“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原则,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深化公开内容,拓展公开形式,规范公开流程,强化维护更新,结合环保工作实际,较好地满足了社会公众的需求。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截至2018年底,我局共主动公开政府信息208篇,全文电子化率达100%,其中,工作动态306篇,约占80.5%;统计资料类信息36篇,约占9.5%;公文类信息35篇,约占9.2%;电子报3篇,约占0.8%。  

为拓展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渠道,我局密切关注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热点问题,增进媒体、公众对统计工作和统计知识的了解,减少对统计数据的误读、误解,确保统计数据发布的权威性与准确性。随着统计信息需求日益增加和新兴媒体迅猛发展,我局在“上海青浦”、“青浦统计”及时发布统计数据、统计公报、统计分析等资料,进一步贴近公众需求,提高了统计透明度。  

2018 年我局在“青浦统计”微信公众号共发布118条信息。 “青浦统计”微信公众号,立足于用真实数据解读发展,以优质服务助力决策,设有统计数据、工作快讯、互动交流三大栏目,将聚焦于最新的青浦区经济社会发展分析、青浦统计工作动态以及统计热点。是借助网络新媒体的优势,搭建起青浦统计和广大市民沟通互动的新桥梁。  

三、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我局2018年度通过网络受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3件,申请的信息内容以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数据信息为主,均按时回复。为确保申请的有效答复,我局在受理过程中注重加强申请前的咨询服务,明确社会公众所需统计指标是否存在及具体名称,规范政府信息公开答复审查,方便社会公众及时获取统计数据信息,争取社会公众对统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为确保申请的有效答复,我局在受理过程中注重加强申请前的咨询服务,明确社会公众所需统计指标是否存在及具体名称,规范政府信息公开答复审查,进一步提升社会公众对统计工作的满意度。  

我局政府信息公开事务经费以电子邮件和网站信息公开为主,直接通过日常行政经费支出,对社会公众申请不收取费用。  

四、复议、诉讼和举报申诉情况  

我局2018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无行政复议案件;无行政诉讼和举报申诉情况。  

五、咨询处理及政务公开工作情况  

我局2018年度共接受公众咨询18次,其中咨询电话接听7次,网上咨询11次,均得到满意答复。  

六、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2018 年,我局虽然在信息公开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信息公开的深度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信息公开的机构队伍有待进一步完善,信息公开的方式方法有待进一步创新。  

明年,我局将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和政务公开力度,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强化信息公开法治意识,做好信息公开宣传培训,提升信息公开认知水平,处理好公开与保密的关系,依法开展依申请公开工作,创造和谐有序的公开氛围;二是积极推进统计调查项目管理等事务的公开透明;三是针对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加大统计信息公开力度,做好统计指标科学解读,使社会公众充分了解统计工作,支持统计事业发展。  

 

 

 

七、主要指标统计附表  

     

政府信息公开情况统计表    

统计指标    

单位    

统计数    

一、主动公开情况    

——    

——    

(一)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数(不同渠道和方式公开相同信息计1条)    

   

208    

其中:主动公开规范性文件数    

   

0    

制发规范性文件总数    

   

0    

(二)通过不同渠道和方式公开政府信息的情况    

——    

——    

1.      政府公报公开政府信息数    

   

0    

2.      政府网站公开政府信息数    

   

0    

3.      政务微博公开政府信息数    

   

0    

4.      政务微信公开政府信息数    

   

118    

5.      其他方式公开政府信息数    

   

0    

二、回应解读情况    

——    

——    

(一)回应公众关注热点或重大舆情数(不同方式回应同一热点或舆情计1次)    

   

0    

(二)通过不同渠道和方式回应解读的情况    

——    

——    

1.      参加或举办新闻发布会总次数    

   

0    

       其中:主要负责同志参加新闻发布会次数    

   

0    

2.      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次数    

   

0    

       其中:主要负责同志参加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次数    

   

0    

3.      政策解读稿件发布数    

   

0    

4.      微博微信回应事件数    

   

0    

5.      其他方式回应事件数    

   

0    

三、依申请公开情况    

——    

——    

(一)收到申请数    

   

3    

1.      当面申请数    

   

0    

2.      传真申请数    

   

0    

3.      网络申请数    

   

3    

4.      信函申请数    

   

0    

(二)申请办结数    

   

3    

1.      按时办结数    

   

3    

2.      延期办结数    

   

0    

(三)申请答复数    

   

3    

1.      属于已主动公开范围数    

   

0    

2.      同意公开答复数    

   

3    

3.      同意部分公开答复数    

   

0    

4.      不同意公开答复数    

   

0    

       其中:涉及国家秘密    

   

0    

       涉及商业秘密    

   

0    

       涉及个人隐私    

   

0    

       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    

   

0    

       不是《条例》所指政府信息    

   

0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0    

5.      不属于本行政机关公开数    

   

0    

6.      申请信息不存在数    

   

0    

7.      告知作出更改补充数    

   

0    

8.      告知通过其他途径办理数    

   

0    

四、行政复议数量    

   

0    

(一)维持具体行政行为数    

   

0    

(二)被依法纠错数    

   

0    

(三)其他情形数    

   

0    

五、行政诉讼数量    

   

0    

(一)维持具体行政行为或者驳回原告诉讼请求数    

   

0    

(二)被依法纠错数    

   

0    

(三)其他情形数    

   

0    

六、举报投诉数量    

   

0    

七、依申请公开信息收取的费用    

   

0    

八、机构建设和保障经费情况    

——    

——    

(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专门机构数    

   

0    

(二)设置政府信息公开查阅点数    

   

1    

(三)从事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人员数    

   

1    

1.      专职人员数(不包括政府公报及政府网站工作人员数)    

   

0    

2.      兼职人员数    

   

0    

(四)政府信息公开专项经费(不包括用于政府公报编辑管理及政府网站建设维护等方面的经费)    

万元    

0    

九、政府信息公开会议和培训情况    

——    

——    

(一)召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会议或专题会议数    

   

0    

(二)举办各类培训班数    

   

0    

(三)接受培训人员数    

人次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