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字号

打印

关于印发《2023年度青浦区文化和旅游局 工作要点》的通知

QB73020002023003

主动公开

青文旅〔2023〕13号

上海市青浦区文化和旅游局

2023.03.07

各科室、各单位:

现将《2023年度青浦区文化和旅游局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上海市青浦区文化和旅游局

2023年3月5日


2023年度青浦区文化和旅游局工作要点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全区文化和旅游工作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紧扣进口博览会、长三角一体化、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新城建设等重大战略,围绕“高颜值、最江南、创新核、温暖家”发展愿景,更加高效统筹文旅行业安全运行和高质量发展,着力把江南文化基因注入城市发展,积极助推打造新时代幸福青浦和现代化枢纽门户。

一、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做到入脑入心、知行合一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蓝图,为推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最重要的政治任务。要充分认识重大意义,兴起学习热潮,抓好贯彻落实,一级带着一级学,系统上下一起学,联系工作实际学,切实做到学深悟透弄通做实。要对标对表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部署,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守正创新推进新时代青浦文旅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卓越实践。

二、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加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1.积极推动高品质文化设施建设。编制完成青浦区公共文化设施布局规划,在新城未来城市样板区规划建设区图书馆新馆、文化馆新馆和青浦美术馆。协调推进江南书局旗舰店改造提升工程,加快推动百老汇剧场群、鹤龙美术馆建设。积极打造一批可亲近、可体验、可阅读、可漫步的人文公园、文化广场等“小而美”的文化新空间,结合幸福社区建设,打造若干个“温暖家”的“文化客厅”。积极推进环城水系“青湖驿”、金泽古镇“状元楼”、华为动迁基地的“青溪书房”建设,分步推进“青溪微书亭”建设。坚持“优质+均衡”总体原则,围绕“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计划,着力推动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更新与提升,支持引导西岑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重固文史馆等基层文化阵地建设。

2.着力办好重点特色文旅活动。深入举办文化旅游节、江南民歌大赛、上海(青浦)市民文化节十周年活动、第十届“放歌淀山湖”青年歌唱大赛等区级品牌活动。联动举办白鹤草莓文化节、夏阳枇杷美食节、练塘茭白节、幸福社区邻里文化节、青西郊野公园荷花节等特色文旅活动。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积极举办乡旅咖啡节、最江南国潮月、青浦秋食记、曲水园新年灯会等文旅融合活动。

3.积极开展文化惠民育民工程。探索实施“上海之门·艺术青浦”艺术赋能新城行动,创新推出“清阅朴读”全民阅读季,推动实施“午间一小时”“市民合唱团”“市民艺术夜校”“民乐大赛”等“社会大美育”项目。高标准、常态化推动实施350场“三个一”文化资源线上线下配送工程。

三、立足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加强文物保护利用

4.推进文化遗产IP打造。结合“海派城市考古”,策划开展“‘遗’见青新”文化遗产主题季系列活动。结合民俗节日,推出青浦民俗非遗体验活动。结合“双减”之后文化遗产类研学产品研发,推动文化遗产与旅游、研学有机融合。

5.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做好全国第四次文物普查准备工作,配合青龙镇遗址年度考古发掘。积极推动上海博物馆福泉山遗址考古工作站挂牌成立,实现文物保管、考古研学、考古体验、展示教育等综合功能。围绕三个国家级文化大遗址,策划举办古文化研究论坛。继续推进《青浦区不可移动文物修缮三年(2021—2023)计划》实施,重点指导街镇修缮白鹤响板桥和福善桥、朱家角泖塔、圣堂桥和王氏住宅、盈浦街道曲水园、汪氏民宅、金泽村仓库等10处不可移动文物。围绕泖塔修缮,组织开展系列、深度宣传,让优秀文化遗产焕发时代之光。推荐和公布第八批青浦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6.推进文化遗产活化利用。发动非遗传承人、文创企业挖掘青浦非遗、文博资源,开发青浦特色文创产品,组织参加“非遗新体验”文创大赛。搭建区内博物馆交流合作平台,促进博物馆资源整合,策划推出文博类创意产品。探索推进非遗进景区、进酒店、进商圈,拓展更加丰富的特色文化资源体验、应用场景。创新深化全区31个非遗传承点的普及、宣传、教育、引导功能,积极促进田山歌、船拳、水印版画、宣卷、阿婆茶、烙画、江南丝竹等项目在区内中小学内开设课程,寓教于文。

四、锚定高质量发展,推动文化产业提质增效扩能

7.加强文创园区建设。深化对接上海文化影视科技产业集聚区、大美时代视听大数据产业园等,助力园区发展。聚焦元宇宙、印刷传媒、数字文创等领域,加大文创园区(楼宇、空间)储备。融入长三角数字干线建设,持续推动我区文创园区数字化转型。

8.加强文创项目落地。依托网易国际文创科技园大力发展电竞产业,重点培育电子竞技、游戏研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元宇宙等新兴项目。按照“一条主链,多点突破”目标,着力打造1条全印刷产业链、7个产业集群突破点,争创国家(长三角)印刷业新型发展示范区。持续跟踪、推动市级文旅重点项目库项目的建设,加快区文创、文旅项目库储备。

9.加强文创政策扶持。挖掘更多更好的文创项目争取市级文创资金扶持,同时做好跟踪服务和评估工作。在前期充分论证和征询意见的基础上开展影视产业专项扶持政策的制定,助力我区文化影视科技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文化产业基金的项目化工作,运用政府种子基金的效应,积极引入社会基金资本,撬动文创产业项目投资规模。

五、聚焦文旅深度融合,打造高品质旅游目的地

10.着力提升文旅业态。围绕打造文旅综合体和演艺新空间,重点支持蟠龙古镇打造“建筑可阅读”“街区可漫步”“人文可体验”商旅文一站式综合体;积极推动上海古文化走廊规划建设,打造成为“溯源廊道”“美丽景观”“生活秀带”,构建文化旅游消费圈;试点在奥特莱斯、万科天空城、元祖界界乐等商圈、商场开发文旅消费新场景,通过导入演艺新空间,吸引和聚集人气,赋能线下实体商业。重点做好“古镇+”,积极迎合Z时代、她经济等消费新需求,大力推动古镇文旅业态提升,盘活古镇存量资源,导入沉浸式实景演出、网红文创打卡点等,提升古镇文旅服务能级。

11.加强乡村文旅发展。加快推进《民宿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扶持政策》等落地见效,引领打造一批“江南韵、海派调、乡村风”的高品质民宿和若干民宿度假村。从“市场品牌”“市场定位”“市场培育”“市场推进”四个维度,通过以民宿为核心整合文旅资源,策划文旅线路,推出“一二三四、说走就走”非周末民宿产品,提高民宿的非周末入住率。联合相关部门共同推动“露营+”产业融合发展,创造多元化、复合型的露营业态,提升露营产业的综合效益,促进露营业态的可持续发展。结合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推动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创建工作。

六、紧扣示范区一体化发展,合力构建江南文化示范区

12.积极筹办第四届长三角一体化古镇发展大会。围绕古镇文化生活新空间与遗产保护、旅游产业创新融合等内容,推动长三角古镇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开发的合作交流。

13.加快构建示范区文旅智慧平台集成体系。打造示范区全域旅游线上“总入口”,形成跨越一体、共建共享、智慧通达的数字化底座,为全域旅游示范区居民及游客提供深度沉浸式智慧体验。

14.完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政府间统筹协调机制。联合建立相应体制机制,实现对江南水乡原生态水网和乡村肌理、水乡古镇与村落布局以及整体生态环境风貌进行持续性、实时性的保护与动态监测、管理及执法监督,强化区域共保联治,共同夯实绿色发展生态本底。

七、坚持发展要安全,加强文化和旅游市场规范运行

15.引导行业发展。深入实施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深化推进“证照分离”“一业一证”改革,积极推动文旅行业行政审批规范、高效运行,不断优化文旅市场营商环境。开展文化旅游发展研究、大数据分析和市场调研,为文旅发展提供精准扶持政策。

16.强化行业监管。针对文化旅游市场重点领域、突出问题,开展集中执法检查、非法“一日游”整治等行动,推广“互联网+”监管、信用监管、“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等新型监管,营造良好市场环境。推进文娱领域综合治理工作,促进文娱领域健康发展。全力确保广播电视重要保障期、重要时段、重大转播活动的安全播出、网络安全和设施安全,坚守政治安全、文化安全底线。

17.落实行业安全。持续保持警醒和激活状态,第一时间落实市、区防控部门最新要求,及时调整优化文旅行业防控策略,织牢织密文旅行业疫情防控网络,坚决守住文旅行业疫情防控防线。紧盯重要时间节点、重点领域、重点环节,深入排查安全隐患,坚决遏制安全事故发生。

八、做精做强文旅宣推,持续打响最江南品牌

18.做好内容挖掘。创新深化“源来如此”“此最江南”“只此青旅”“于此温暖”文旅品牌,积极打造以淀山湖旅游度假区和环城水系公园为支撑的“一湖一水”全域旅游品牌,不断提升进博会“进宝招财”文旅服务品牌。深推环城水系休闲游、环淀山湖度假游、生态绿色旅游、水乡古镇游、亲子康养游、历史文化旅游、现代商务旅游等特色文旅活动,提升旅游休闲产业发展能级。

19.做好平台传播。强化“青浦文旅”官微作为全区文化和旅游宣传推广的总入口和总出口功能,形成青浦文旅总品牌,整体打造联合推介的强大平台效应;积极引导文旅营销品牌宣传与正能量时事热点深度捆绑,制定网红引流提振方案,聚焦眼球经济,宣推青浦城市新形象。

九、营造干事创业氛围,加强新时代青浦文旅铁军建设

20.夯实党的各项建设。压紧压实党风廉政、基层党建、意识形态“三个责任制”,深入推进“四责协同”规范化制度化,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强化党对统战、群团工作的领导,不断完善党建带群建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工委组织优势。

21.完善人才培育体系。深化完善文旅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奖励、考核管理等措施,加快文旅系统干部人才梯队建设。开展文旅从业服务人员岗位专业技能提升培训,探索构建文旅系统行业人才培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