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字号

打印

青浦有个读书沙龙“清阅朴读"

主动公开

2022.12.05

三年前我来到青浦,本计划就住两周,因为我自觉在这里没有熟人朋友,又不懂得方言,而且这里远离上海市中心,文化生活一定很少,长住下来生活会无聊乏味。

有一天,我坐公交车望见窗外闪过一块大广告牌“同城一本书”几个大字赫然映入眼帘,令我无比诧异。改革开放快三十年了,经济大潮席卷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广告霓虹铺天盖地,全都是在叫卖商品,各路媒体也跟着随声唱和,还真没见让人读书的广告,而且用这么大的广告牌,如此高调宣传读书,这可真是个难得一见的另类广告。
我满怀好奇立即下车,寻到广告牌下,我却先被眼前的美丽景色吸引住了。绿荫环绕着一片静静的湖水,一座曲线优雅的美丽建筑浮在湖水之上。啊!是“青浦图书馆”。在商业大潮汹涌澎湃的中国经济最发达的长三角地区,在我的眼里青浦图书馆她可真如莲花般的圣洁了。我先围着湖边转了一圈,而后怀着朝圣般的心情走进了图书馆。我一进门就遇到馆员孙辉,她热情向我介绍了图书馆的情况,她说这里还有个读书沙龙,这让我很意外。孙辉热情邀我加入读书沙龙,原来她就是“清阅朴读”读书沙龙的会长。读书是我生活中最大的爱好,身边有个读书沙龙让我喜出望外。谁知由此便与青浦图书馆结缘,也与“清阅朴读”展开了一段美好情缘。
沙龙里书友很多,网名有大气磅礴的,也有幽默风趣的,有谦虚内敛的,也有豪气冲天的,但谈到读书体会又都如同知心老友似地各抒己见,踊跃发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沙龙里书友来自天南地北,有了微信助阵,那可真是天涯咫尺,交流发言方便,信息交换及时,会员们在微信群里就更加活跃了。大家在沙龙里畅谈读书的感悟,交流生活体验,也在这里向朋友推介自己看过的图书。加入沙龙我最大的改变就是拓宽了我的阅读领域。在沙龙和书友的推荐下我阅读了以前我自己选择是不会留意到的图书。这让我通过阅读有了更开阔的视野,用更豁达的心态看待社会,理解人生。书友们还把自己的摄影作品、旅游照片和游记发上来和大家分享快乐,引得朋友纷纷跟帖评说,不时掀起一个又一个小高潮。
“清阅朴读”读书沙龙得到青浦图书馆从精神到物质的大力支持。沙龙不定期向会员推荐并赠送新书,然后组织会员通过发表读后感来交流阅读收获。每当这时,会员就会在沙龙里各自舞文弄墨一番,沙龙也会因此而格外热闹。难能可贵的是有时集中阅读活动已结束多时,还会有会员的读后感陆续发送上来。可以想见,这些会员一定是因为工作或生活中一些事情的羁绊而无暇及时读完推荐书目,错过了交流活动的时间。但是事后仍能抽出时间静静地,仔细地把书读完,并认真写出自己的收获感想来与书友分享。这种没有丝毫功利诉求的阅读,有的只是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这不才是书友们孜孜以求的阅读本质和阅读的最高境界嘛。
“清阅朴读”读书沙龙还会组织一些现场交流活动,让平时“见字如面”的书友得以谋面,一睹彼此“芳颜。2015年我就参加了沙龙组织的作家与读者座谈会,专家学者读书辅导会,还有一些的嘉宾讲座,如:“如道书院”的创始人吴如峰先生的讲座“《红楼梦》的现代应用”;本土作家林宕作品分享会;上海诗歌学会理事张烨教授的《生命路上的诗歌》讲座……等等活动。  
最难忘的是“清阅朴读”读书沙龙还曾组织了一个别开生面的活动,请《青龙镇——上海最早的贸易港》的作者王辉先生做导游,带领沙龙书友如同田野调查一样去了福泉山考古遗址和香花桥等地参观游览。王辉先生是青浦博物馆副馆长,《青龙镇——上海最早的贸易港》这本书是沙龙2015年的推荐图书。有幸能跟着作者循迹走访一番,听作者一路将历史故事娓娓道来,又增加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如“横塘纵浦”我就是通过这次活动获得的知识,并牢牢记住了。这种活动对于爱好徒步旅行的朋友真是太有启发了。那天好多书友还带来孩子参加活动,这种活动在孩子们幼小心田一定会播下热爱家乡,热爱阅读,探索知识的种子。
沙龙成员来自天南地北,各行各业,男女老少都有,是读书的共同爱好让这些原本不相识的人在“清阅朴读”沙龙里成了朋友。在书友里还有一位残障的女孩,她得到上至会长下到会员的一致偏爱。每当有聚会活动时,大家都争相向她提供帮助,每当看到这些,我都感到心里格外温暖。
岁月匆匆,不知不觉间我在青浦已住了三年。在这三年中真正留住我返乡脚步的除了热情淳朴的青浦人,当然还有“清阅朴读”这张“上善之城——青浦”的文化名片。
今天的青浦就像她的名字一样,青春焕发,上善若水。据统计,现在青浦一百多万常驻居民中,已有超过一半的是像我一样的外乡人。真希望“远方的朋友请你留下来”,希望他们也都能像我一样爱上青浦,大家携手共同建设青浦美好新家园,和日新月异大发展的新青浦一起成长,一起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朋友们,请记住,在这里还有“清阅朴读”读书沙龙也在张开双臂时刻欢迎你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