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青浦区政协第六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 057号提案意见的答复
无
主动公开
无
上海市青浦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2.10.19
办理结果:解决或采纳
农工党区委:
您在区政协青浦区六届一次会议期间所提的第057号《打造高水平健康青浦, 助力新时代幸福青浦建设》已收悉,区卫健委对提案中提到的问题和建议高度重视,并始终以增强人民健康获得感为中心,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努力打造高水平健康青浦,为新时代幸福青浦建设添砖加瓦。
现具体答复如下:
区卫生健康委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毫不放松抓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服务保障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建设、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重大战略任务,以数字健康城区建设赋能健康青浦,持续推进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重点任务落小落细落实,不断缓解看病“难、贵、烦”,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就医满意度和获得感,为建设新时代幸福青浦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枢纽门户提供坚实健康保障。
一、从严从实加强新冠疫情防控,守卫人民群众生命健康
建立常态化疫情防控机制。开展重点人群重点区域核酸筛查。针对快递、保安、家政、美容、洗浴等社会服务人员,以及群租、租赁房、沿街店铺等重点区域,推进“抗原筛查、核酸诊断”监测。加强流调溯源排查。强化流调溯源工作专班机制,第一时间落实管控与风险人员管理。加强发热哨点建设。加强坐诊医生业务能力培训,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完善发热哨点诊室封闭转诊路径。建立与上级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对接互动机制。加强集中隔离点管理。建立区集中隔离点管理工作专班,严格闭环管理。
做好院感防控。加强方舱医院管理。制定《青浦区定点医院、方舱医院院感防控方案》,全面做好传染病防控、医疗保障各项工作。重视院感工作制度、预案流程、培训考核等工作。加强方舱工作人员防护、消毒隔离等院感督查;落实舱内工作人员每日健康监测、核酸检测;加强院感培训。开展医疗机构感染防控专项督查。成立医疗机构院感防控专项督查区级工作组,完成定点医院、方舱医院、非定点救治医疗机构、核酸采样点、院前急救机构、医学检验实验室等单位督查,排查院内感染相关隐患。
扩大核酸检测能力。截至5月10日,全区核酸检测能力从3月底的5.8万管提升至17.3万管;预计6月初可达28.3万管,进一步满足常态化核酸检测需求。制定《青浦区核酸采样点检测服务工作指引1.0版》。在区内开设常态化核酸采样点568个,其中固定采样点194个,便民采样点368个以及流动采样点6个。分布于各街镇重点场所、居民小区、大型广场、医疗机构、学校、大型企业等区域。构建15分钟核酸服务圈。制定核酸采样辅助人员招募计划,扩充采样人员队伍。截至5月14日,已组织培训1501人。
做好疫苗接种。做好人员排模,开展预约登记接种。督促未接种人群尽快接种,提高接种覆盖率。优先针对60岁及以上身体健康、无禁忌证的老年人开展疫苗接种。在各村居设置若干临时接种点,安排接种小分队入村居提供接种服务。截至2022年5月14日,全区累计完成18周岁及以上人群接种1159262人、2824955剂次,全程接种率94.1%,加强针完成率61.22%。完成3-17周岁人群接种85292人、160963剂次,全程接种覆盖率达到72.2%。
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
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深化医联体建设。推进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为牵头单位、朱家角人民医院和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的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做实做细市中医医院西部医联体(区中医医院),重点推进市中医医院与青吴嘉两区一县示范区“区域中医医联体”合作。推进儿科、妇产科等专科医联体建设。推动医院开展预约诊疗、远程医疗、临床路径管理和检查检验结果互联互通互认。开展医疗服务监管,加强对医疗费用增长率、药占比、百元医疗收入消耗的卫生材料费用、医疗服务收入占比、单病种收费指数偏离度等关键性指标监管。
深化社区卫生综合改革试点。稳步推进“1+1+1”签约工作,继续做实对老年人、慢病患者等重点人群签约服务,逐步扩大签约服务覆盖面。截至2021年底,常住人口签约人数40.03万人,签约率31.48%,重点人群签约人数17.13万人,签约率86.94%。落实“为民办实事项目——100个园区(楼宇)健康服务点”工作。继续开展社区卫生标准化建设。加快白鹤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金泽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商榻分中心施工建设。完成赵巷镇中步村、重固镇章堰村、朱家角镇林家村、练塘镇徐练村等四家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新建夏阳街道宜达站和朱家角镇联实站2家社区卫生服务站。推进社区卫生服务高质量发展。华新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为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与上海健康医学院合作共建紧密型医教联合体。
优化医疗资源布局。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成功创建复旦大学附属医院。区中医医院在市中医院及复旦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院支持下,服务能级持续优化。公共卫生中心建设项目开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新城院区项目已奠基,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青浦分院完成室外总体施工,上海市儿童医院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医学中心完成签约。社会办医统筹推进,上海德达医院、冬雷脑科医院形成专科优势,上海医大医院正式运行。
三、优化公共卫生服务,增强城市公共卫生安全保障能力
加快推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现代化建设。区疾控中心检测能力参数提高到533项,核酸检测设备4台,快检设备2台,日检测能力2000人份;配置特种车辆4辆,计划再增加5辆,达到核定数9辆的配置标准。提升疾控中心岗位编制、职称比例。提升薪酬待遇。加大对公共卫生人才引培力度,将公共卫生人才引进激励标准从9万元提高至12万元;鼓励优秀公共卫生人才到医疗机构流动。实施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计划。
全面实施第五轮公共卫生三年行动计划。落实《青浦区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参照市级文件,结合区级实际,明确14项重点项目,公共卫生中心已开工建设,区公共卫生病原检测实验室达标建设完成验收,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发热哨点诊室标准化建设基本完成,朱家角人民医院方舱CT和方舱PCR实验室投入使用。
优化健康管理。全面完成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提升慢性传染病综合防治水平,优化慢病全程综合健康管理,做好国家心血管疾病高危筛查和综合干预及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动态管理。提升慢性传染病综合防治水平,优化慢病全程综合健康管理,做好国家心血管疾病高危筛查和综合干预及慢病示范区建设动态管理。加强救助救治,做好精神卫生服务管理。加强脑卒中体系建设,全面推广糖尿病积分制管理。
四、全面加强配套措施,卫生健康改革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加快推进数字健康城区建设步伐。深化“便捷就医服务”应用场景建设,提升患者就医体验,中山医院、五官科医院、儿童医院、皮肤病医院、儿科医院、市中医院以及区内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个村卫生室入驻智慧医院平台,进一步完善“市级医院-区域医疗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4级诊疗服务新体系,建成示范区医疗机构间医学影像检查资料和医学检验结果互联互通互认平台。稳步推进慢病管理、智慧预防接种、传染病监测预警、妇幼保健、出生一件事、精神卫生、视觉健康综合服务管理等疾病预防信息管理系统全面融入数字健康城区建设。积极推进数字健康促进工作。快速建设部署健康云“我要配药”服务专区,缓解疫情期间上海市民“配药难”状况,自2022年4月13日上线至5月13日,一个月内累计预约51万余人次,挂号超26万人次,接诊21万余人次,处方总量超18万张,总金额近4200万元,已远超全年慢病专病互联网诊疗5万人次预期目标。2021年,“依托长三角(上海)智慧互联网医院打造新型分级诊疗模式”便民就医工程获上海市“医改十大创新”项目;上海市便捷就医服务数字化转型工作推进会暨数字健康城区现场会在青浦区召开,相关建设成果和工作经验向其他区推广。2022年,在长三角(上海)智慧互联网医院试点的“互联网医院提供跨院复诊配药服务”“互联网医院提供门诊大病复诊服务”“互联网医院一老一小和志愿者代配药服务”等创新举措在全市公立互联网医院推广。
深化健康青浦建设。顺利通过全国健康促进区建设验收工作。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落实区社会急救体系建设各项措施。推进家庭发展,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加快推进健康老龄化建设,编制《青浦区老龄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十四五”时期老龄事业发展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及举措,统筹推进老年养老保障、养老服务、老年健康服务等工作。开展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工作,创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2021年,本区主要健康指标进一步优化,市民平均预期寿命达84.98岁、婴儿死亡率1.26‰、孕产妇死亡率为0,持续保持发达国家和地区领先水平。
下一步,青浦区卫健委将继续统筹做好新冠疫情防控和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持续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建强医疗服务体系和公共卫生体系,深入推进数字健康城区建设,不断提升医疗健康服务能级和水平,不断满足居民多元化、个性化健康需求,为市民提供高品质的健康服务,持续增强人民健康获得感,为建设新时代幸福青浦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枢纽门户提供坚实健康保障。
主办单位:青浦区卫生健康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