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浦区医疗资源配置与需求现状的建议及答复
无
主动公开
无
青浦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2019.06.05
背景和问题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青浦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建成具有一定服务能级的全球卓越城市的重要门户和长三角综合性节点城市,青浦区卫生系统经过近三年的建设,已逐步形成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全覆盖、基本健康服务均等化、健康管理普及化、健康服务多元化的卫生计生服务格局,已逐步建成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符合区域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要求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应急保障体系、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医药服务体系、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体系、医学人才培养和发展体系和卫生行业管理体系。辖区内人口质量和居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2017年青浦区户籍人口人均期望寿命达到84.09岁,婴儿死亡率1.49‰,孕产妇死亡率为0,均显著优于规划的2020年目标。
但是,对照青浦区十三五规划中2020年目标,2017年已达到目标的指标达13个,暂未达标的指标9个,主要涉及卫生资源配置指标,分别为千人口中医医疗机构床位数、千人口执业医师数、千人口执业中医医师数、千人口注册护士数、千人口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数、千人口全科医师数、千人口床位数和千人口献血率(见表1)。由于该类卫生资源配置指标受我区地理位置及相关配套政策影响,在短期内难有快速提高。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对于医疗卫生事业持续、稳定、快速、健康地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故笔者对此进行了调研,以望提出有参考意义的建议。
表1 青浦区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序号
|
指标名称
|
单位
|
性质
|
2020
年目标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年6月
|
1
|
平均期望寿命
|
岁
|
预期性
|
≥82.8岁
|
83.4
|
83.47
|
84.09
|
/
|
2
|
婴儿死亡率
|
‰
|
预期性
|
≤7‰
|
3.46
‰
|
3.04
‰
|
1.49
‰
|
/
|
3
|
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
‰
|
预期性
|
≤8‰
|
2.00
‰
|
3.29
‰
|
2.08
‰
|
/
|
4
|
0-6
岁儿童保健管理率
|
%
|
约束性
|
≥90%
|
99.22
|
99.8
|
99.97
|
/
|
5
|
孕产妇死亡率
|
/10
万
|
预期性
|
≤12/10万
|
0
|
0
|
0
|
/
|
6
|
孕产妇系统管理率
|
%
|
约束性
|
≥90%
|
96.3
|
98.4
|
97.85
|
/
|
7
|
常住人口计划生育率
|
%
|
约束性
|
≥95%
|
90.39%
|
96.22%
|
96.13%
|
/
|
8
|
出生人口性别比
|
-
|
预期性
|
≤108.125
|
109.2
|
113
|
107.1
|
109.4
|
9
|
户籍人口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
|
%
|
约束性
|
≥98%
|
99.93
|
99.96
|
99.94
|
99.91
|
10
|
外来人口免疫规划疫苗调查接种率
|
%
|
约束性
|
≥98%
|
99.93
|
99.96
|
99.93
|
99.87
|
11
|
高血压患者管理人数
|
人
|
预期性
|
|
54982
|
74571
|
78577
|
75450
|
12
|
糖尿病患者管理人数
|
人
|
预期性
|
|
18001
|
22385
|
24331
|
20334
|
13
|
千人口献血率
|
‰
|
预期性
|
≥15‰
|
13.75
|
13.39
|
13.97
|
6.76
|
14
|
院前急救平均反应时间
|
分钟
|
预期性
|
≤13分钟
|
17.06
|
16.53
|
14.73
|
14.17
|
15
|
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
|
张
|
预期性
|
≥5.26张
|
2.82
|
3.0
|
3.13
|
/
|
16
|
医疗机构内老年护理床位数
|
张
|
约束性
|
60
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数的0.75%
|
1320
|
1320
|
1496
|
1496
|
17
|
千人口中医医疗机构床位数
|
张
|
预期性
|
0.25-0.3
张
|
0.25
|
0.25
|
0.26
|
/
|
18
|
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
|
人
|
预期性
|
≥2.4人
|
1.46
|
1.54
|
1.66
|
/
|
19
|
千人口注册护士数
|
人
|
预期性
|
≥3.6人
|
1.65
|
1.71
|
1.81
|
/
|
20
|
千人口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数
|
人
|
预期性
|
0.83
人
|
0.56
|
0.59
|
0.62
|
/
|
21
|
千人口全科医师数
|
人
|
预期性
|
0.3-0.4
人
|
0.227
|
0.237
|
0.259
|
/
|
22
|
市民健康素养
|
-
|
预期性
|
具有健康素养的居民比例≥25%
|
18.34
|
21.4
|
30
|
/
|
一、青浦区卫生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和分析:
(一)、医疗资源配置总量有待提高
目前青浦区仅1家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1家二级乙等综合性医院、1家中医院和精神卫生中心、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市16个区县只有5家区县无妇幼保健院仅有妇幼保健所,青浦其中之一,目前妇幼保健院也正在筹建中。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口导入压力较大,虽然正积极规划新建或改扩建,但由于医疗用地预留不足或地处于生态保护区等原因,多数项目仍处于计划阶段,尚缺乏用地、编制等明确支持。如白鹤镇社区卫生中心迁建项目,由于白鹤镇总体控详规划至今未落地,因此对于项目的前期选址及方案设计等工作无法开展;金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商榻分中心改扩建工程,初期由于项目地址位于国家二级水资源保护区而无法进行审批,后与政府协商后重新规划选址,仍需等金泽镇总体规划落地后启动各项前期工作。2017年青浦区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3.13张,对标2016年上海市水平(4.84张)具有较大的差距。
(二)、医务人员和高端人才严重紧缺
随着服务人口数的大量增长以及人民群众对卫生需求的不断提高,医务人员人均工作负荷大大超过标准范围,与此对应的是医务人员的短缺。2017年底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6195人,其中2017年青浦区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生数1.66人,对标2016年上海市水平(2.71人)均具有较大的差距。全科医生紧缺,按照《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实施意见》沪编[2008]133号要求,测算社区全科医生数缺口在168至289人之间;注册护士数缺口在27人至148人之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村医生也青黄不接,目前我区共有村卫生室204家,在岗工作的乡村医生419名,其中包括退休返聘184名(含65岁以上返聘44名),在岗老乡医96名,新乡医生139人,尚在学校培养49名,考虑近几年老乡医即将退休57人,按照村卫生室的人员配备标准,乡村医生数量依然不足。从人才结构来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普遍缺乏专业康复医师或技师,部分中心甚至没有1名医师或技师,这极大影响社区康复服务功能的实现。高端人才严重不足,博士学历仅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0.5%;硕士学历不足6%,高级职称占6%,其中正高职称仅51人。目前青浦区对学科带头人、专业技术骨干虽有引进激励待遇,但医疗服务能级偏低,地理位置偏远,基于此,青浦区在学科带头人、专业技术骨干的引进方面不具优势。
(三)、分级诊疗体系需进一步完善
一是信息化“互联网+”建设需要完善,分级诊疗信息平台尚未完善,各级医疗机构信息化发展不平衡,尚未建立相对统一的软件管理模块和信息化互通平台;二是家庭医生制度需要进完善,需要进一步改进考核和薪酬分配制度,充分体现出符合家庭医生服务特点的绩效激励;三是对通过区域转诊-医联体路径就医的给予适当优惠,引导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向基层倾斜。四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级仍需提升。虽然目前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功能已得到实现,但盈浦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尚未设置任何床位。部分社区基本服务项目目录无法满足辖区居民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家庭医生和人口分布尚不均衡、服务供给不相适应等。五是基础设施保障仍需加强。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房屋总体面积或业务科室面积达不到服务标准,内部结构和布局存在不合理,部分设备较为落后,而且大多原址没有扩建、改建空间,亟需新建或迁建中心。
(四)、卫生信息化建设仍需加强
一是资源统筹和整合利用还不足,业务协同和智能推送功能亟需加强。二是信息化应用及数据质量还不平衡,新的技术标准和功能规范还需完善。生产性信息系统如电子病历、电子健康档案建设和应用水平与国家4级标准还有一定差距。三是信息安全防护体系还不健全,基层医疗单位的信息基础参差不齐,网络和信息系统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亟待强化。四是资金投入不足。规划配套建设项目资金不能正常保障,2018年原计划区域卫生信息共享平台互联互通成熟度建设、医疗单位DRGS分析监管等项目不能正常开展。五是信息惠民和智慧医疗推进不够,区域政务网络与互联网络之间有效数据交换,目前技术架构不能提供简便、高效的数据交换通道,网上挂号、转诊预约、分时就诊、移动支付等信息惠民措施还需增强。技术支撑不够。
建议
(一)总体增加和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加大健康服务供给
为配合上海打响四大品牌建设,青浦区政府应加大优质健康服务供给,按进度落实和推进区域卫生计生资源的有效配置。逐步将中山医院青浦分院打造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调整完善优质医疗资源布局,形成以中山青浦分院为全青浦区域、朱家角人民医院为青西区域、上海医谷医大医院(远大健康城项目)为青东区域的青浦区域医疗中心,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卫生室(站)标准化建设,夯实服务网底。积极探索市级优质资源与青浦医疗机构的合作机制,新建区妇幼保健院,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青浦健康服务产业体系建设,探索医养结合新模式,发展特色养老产业,建成联实养老院等项目,鼓励养老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创新,积极引进培育老年康护产品,发展养老医疗器械产业。同时,加强短缺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推进治疗、康复、护理床位分类管理,加快康复、护理资源发展。
(二)从医疗资源的增加和优化,推进家庭医生制度,完善实施分级诊疗
稳步推进“1+1+1” 签约分级诊疗,积极开创“微家医”服务新模式。以优势医疗资源下沉为手段,建立首席医生制度,推进导师培养模式,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强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台功能,鼓励塑造典型家庭医生工作模式,以点带面,逐步推广。逐步提高“1+1+1”签约人群数量,逐步开展对居民的配套服务承诺,更重要的是签约后的有效服务率与健康结果的产出。深入拓展医联体工作方式,构建以“生产系统、管理系统、智能系统”为主要内容的信息化支撑体系,实现分级诊疗“全市签约、分级转诊、处方延伸、费用管理”四大核心业务信息化,建立市区两级医疗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平台架构,为本区构建分级诊疗制度、实现居民全程健康管理提供有力支撑。
(三)完善落实各项机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健全公立医院管理组织架构机制、完善政府投入增长机制,在《上海市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实施办法》(沪人社〔2017〕237号)的指导下,建立青浦区卫生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落实两个“允许”;完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落实区内公立医疗机构的财政补偿机制,建立与服务项目、标化工作量、服务质量、服务效率相匹配的财政补偿方式,促进公立医疗机构坚持公益性、提高服务效率、改善服务绩效,保障可持续发展。落实监管责任,完善公立医院评价模式。完善综合评价长效机制、开展医疗服务信息公示、加强医疗服务综合监管、强化“三医联动”,切实提升控费水平。
(四)加强学科人才建设,加大人才引进和本土人才培养力度
继续加大学科建设扶持力度,量化绩效评估指标,多层面、多维度加强对各医疗机构的学科和个人的目标综合评价,强化学科内涵建设和人才梯队培养。建立规范、合理和及时的人员编制配备制度和人才引进倾斜制度。建立引进人才专项资金,保证待遇落实,完善绩效考核和分配机制,充分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加强公共卫生人才建设,扩大院前急救、康复、乡村医生等紧缺专业招聘规模。强化医务人员培养工作,派遣公共卫生、医院管理和业务骨干赴境外培训;开展双向交流,在系统内建立双向交流制度,二级医院的医务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社区医生到二级医院进修学习。加强与高校及市级医院的合作,增进联手培养人才,发挥卫生人才培训中心平台作用,加强与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第一人民医院、中山医院等的合作。重点培育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按照院级、局级、区级和市级四个层次在系统内广泛选拔人才,重点培养一批学科带头人,同时加强对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的考核,继续推进并完善三年一周期的考核制度,加强阶段目标考核。结合预期目标和实际招录情况,按照180家村卫生室的规划,以及每万名居民配备3名全科医生、0.8名公共卫生医师,乡村医生和公共卫生医生人数也需相应增加。
(五)增加卫生信息化建设投入,实现智慧医疗
一是提升生产性系统基础建设。推动区域卫生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和社区电子健康档案应用水平等级评审配套建设与改造,建立卫计委及3家所属医院项目和病种成本核算系统,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电子健康档案与全科诊疗、公共卫生服务、健康管理等社区卫生服务的共享协同和任务推送。完善家庭病床、社区康复、健康教育、体检信息关联、老年人健康服务等生产性系统建设,提升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管理功能和应用效果。构建区医疗影像云,实现对区影像诊断中心和3家区级医院DR、CT、MR等医疗影像及诊断报告的自动采集、加密传输和云存储归档,实现在全区医疗机构内以无损高清方式调阅图文报告和DICOM影像数据,并按市统一标准接入市级影像云平台,实现市级共享调阅。二是健全网络和信息安全保障,全区卫生行业重要信息系统信息安全三级等保建设。三是深化卫生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建立区医疗监管中心及4家公立医院的病种分类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加强重点指标的自动采集、监管和评价,统一建立区内社区卫生综合管理信息平台的标化工作量核定与应用指导模型等功能。四是探索卫生大数据决策分析,建立区平台卫生大数据决策分析系统,对区卫生信息平台数据仓库中历年的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服务的记录和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将居民签约、健康档案管理、慢性病管理、就诊流向、医疗费用等形成医疗卫生的可视化数据。五是推进信息惠民服务措施。建立健全本区分级诊疗信息系统,统一建立全区统一的移动支付汇集交互平台,开展青浦“互联网+医疗服务”探索,构建支持区内互联网健康服务管理平台,结合健康自测等设备,让社区居民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能获得医疗、随访、健康管理等远程服务。探索通过智能手机APP、IPTV等终端上主动提供健康促进、中医保健等健康知识服务。
在区政协第五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提出的070号《青浦区医疗资源配置与需求现状及建议》的协办情况答复如下
:
积极推行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加强养老机构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明确到2020年本区老年医疗护理床位达到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的1.5%(约2400张),其中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各安排0.75%。民政部门根据《青浦区养老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13-2020年)》,在统筹建设养老床位时按25%的比例建设养老老年护理床位。2018年对4家新建养护院设置护理院有关工作予以积极推进。按照要求各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全区各养老机构、居家养老服务社、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进行签约服务,覆盖率100%。
协办单位:民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