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浦卫生健康“十四五”规划编制说明
无
主动公开
无
上海市青浦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0.03.31
按照《青浦区“十四五”规划研究和编制工作方案》和《青浦区“十四五”区级专项规划工作方案》要求,卫健委负责编制《青浦区卫生健康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现将有关编制情况汇报如下:
一、改革发展基础
“十三五”期间,本区坚持以维护和增进人民群众健康为宗旨,出台实施《“健康青浦2030”规划纲要》、《健康青浦行动(2020-2030)》、《青浦区关于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实施意见》。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卫生健康系统经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验。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提高,主要健康指标保持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2020年本区户籍人口平均期望寿命提高至85.05岁,常住人口婴儿死亡率为3.12‰,未发生孕产妇死亡。
各项改革发展任务基本完成:一是贯彻落实国家战略,卫生健康发展地位进一步提升;二是健全公共卫生服务,公共卫生安全保障进一步强化;三是持续增加资源配置,卫生健康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四是不断深化改革创新,居民就医获得感逐步提升;五是全面加强配套措施,卫生健康改革发展助力进一步夯实。总体看,本区“十三五”期间卫生健康工作取得较大成效,为深入推进“十四五”时期卫生健康改革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但是,制约本区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仍然存在:全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较为薄弱,医防协同不到位,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仍然有限;医疗卫生资源总体不足,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千人口中医医疗机构床位数、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千人口注册护士数、千人口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数、千人口全科医师数等规划指标尚未实现;而且卫生资源能级不够高,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整合性不够强,供需矛盾仍较突出;医学科技创新和健康服务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医疗卫生人才“引不来、留不住”问题较为突出。总之,本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及区域建设发展目标之间还有不小差距,“十四五”期间加快卫生健康改革和发展的任务仍然比较艰巨。
二、面临形势
(一)健康中国、健康上海战略对区域卫生健康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青浦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要服务服从国家战略和全市大局,从大健康、大卫生的高度出发,将健康青浦建设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政策之中,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居民健康。
(二)卫生健康承担着助力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的新使命。医疗卫生事关居民生命健康,事关区域重大民生,是保障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根基,是城市治理能力和水平的体现,也必然是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
(三)公共卫生安全风险对城市治理能力形成重大挑战。本区地处上海的西大门,作为国际进口博览会等重大会议等承办和重要旅游目的地,流动人口数量多、人口流动性强,部分区域人口高度密集,加剧了重大传染病的传播风险,迫切需要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提升重大疫情防控能力。
(四)人口结构变化、科技革命将对卫生健康领域产生深刻影响。进一步深化的老龄化将不断倒逼老年健康服务和保障政策调整。5G、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孕育突破,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加快推进,将深刻改变传统卫生健康服务。
(五)卫生健康改革发展进入深水区、攻坚期。随着医疗资源的持续引进,可以预见“十四五”期间本区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将得到较大改善,但卫生健康人才尤其是高水平人才的引进,以及医疗技术和卫生健康管理水平的提高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三、主要内容
(一)主要任务
基于“十四五”期间本区卫生健康的发展形势和目标,主要从八个方面35条推进相关改革和发展任务:
1.加快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提高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其中,一是优化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二是提升公共卫生应急处置能力,三是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机制。
2.全面推进公共卫生体系现代化建设,着力打造特色健康城区。其中,一是着力建设现代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二是深化开展健康管理服务,三是加强妇幼保健服务,四是加强精神卫生服务,五是全面开展健康城区建设,六是持续推动爱国卫生运动,七是有效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3.发展整合型医疗服务,建设与区域功能定位相匹配的医疗服务体系。其中,一是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二是优化医疗机构功能定位,三是持续做实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四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五是提升中医药服务内涵。
4.协同推进示范区卫生健康一体化,打造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样板区。其中,一是推进公共卫生一体化,二是推进医疗一体化,三是推进健康信息互联互通,四是建设复旦青浦医学园区,五是支持湖区大健康产业发展。
5.全面实施健康老龄化战略,大力增进老年人健康福祉。其中,一是加强老年健康服务供给,二是加强老年人健康管理,三是深化医养结合,四是提高家庭发展能力。
6.深度融入智慧城市建设,打造智慧健康服务新模式。其中,一是加强智慧健康基础建设,二是提升疾病预防控制系统精细化、智能化水平,三是建设数字化、智慧化医疗卫生机构,四是鼓励智慧健康产业发展。
7.全面加强学科人才建设,夯实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人力支撑。其中,一是加强卫生健康学科建设,二是大力培养卫生健康人才,三是优化医学人才发展环境。
8.持续推进改革创新,推动卫生健康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其中,一是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二是优化卫生健康发展营商环境,三是推动行业监管法治化、标准化、智能化,四是加强精神文明和政风行风建设。
(二)具体指标
围绕健康水平、健康服务、医疗资源等,选取了15个指标。其中市、区共有指标13个,具体包括:人均预期寿命(岁)、人均健康预期寿命(岁)、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1/10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常见恶性肿瘤诊断时早期比例(%)、千人口献血率(‰)、院前急救平均反应时间(分钟)、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张)、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人)、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人)、千人口全科医生数(人)。区级指标2个,具体包括:家庭医生签约覆盖率(%)、签约居民签约社区就诊率(%)。
(三)重大项目
主要是医院、公共卫生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共有18个项目。具体包括: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新城院区建设、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青浦分院续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包括疾控中心迁建等)、长三角(上海)智慧医院2.0建设、朱家角人民医院二期建设、复旦(青浦)医学园区新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科教大楼改扩建、区中医医院迁建、上海市儿童医院青浦分院新建、1家公立二级综合性医院新建、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迁建或新建、以及全区村卫生室提标升级工程。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将本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指标纳入本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区域重要规划。区卫生健康部门在市卫生健康部门和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执行委员会领导下,完善与吴江、嘉善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的工作沟通协调机制,推进示范区卫生健康一体化工作。
(二)完善投入机制。强化政府对基本卫生健康服务的投入责任,完善公共卫生经费保障机制,持续加大公共卫生安全保障投入。充分发挥示范区金融政策作用,探索建设健康金融小镇,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大健康产业。
(三)加强监测评估。建立规划监测评估机制,完善规划中期和终期评估制度。定期监测重大任务和项目推进情况,定期对规划实施情况特别是重大项目的推进落实情况开展全面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