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花桥街道办事处关于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细则
无
主动公开
无
无
2013.01.25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区委、区政府《青浦区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实施方案》的要求,确保香花桥街道“十二五”期间水利改革发展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订如下实施细则:
一、明确目标任务
坚持“以人为本、安全为先、城乡统筹、监管并举、人水和谐”的原则,力争通过5到10年的努力,基本建成与香花桥街道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现代水务保障新格局。在此基础上,稳步推进我街道防汛保障、水环境治理、农田水利等三项基础工作建设。
(一)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1、圩区达标项目
根据“十二五”期间香花桥街道的实际需求和计划任务,需改造、新建排涝泵站、水闸28座,加高加固一线圩堤10公里,使全街道圩区基本达到20年一遇的防汛排水除涝标准。
2、农田灌区配套项目
根据我街道现有粮田、菜田的最低保有量,重点加强田间设施的道路、排灌沟渠、电灌站等建设。共计建设高水平设施粮田2000亩,普通设施粮田水利配套5060亩,普通设施菜田水利配套3530亩,高水平设施菜田水利配套150亩,小型灌区配套1000亩。
3、镇村河道治理项目
重点加强河道阻水坝基、管涵的开通及河道水系的贯通,并对部分镇村级河道实施生态化治理。为沟通水系、改善环境,计划拆除12座阻水坝基,建设桥梁、水闸、涵闸等,安排3.5公里生态河道建设。
4、农村生活污水处理
根据《上海市青浦区青东地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规划》要求,对我街道相对比较集中、远离污水管网、远离规划道路的村落,优先近期实施就地污水处理,总计对850户农村居民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建设。
(二)水利设施长效管理项目
1、中小河道管理养护
重点加强全街道169条河道水面、岸线的保洁和绿化养护及堤防、护岸等的维修,逐步采用市场化模式,提升日常养护水平。并根据6~8年轮疏一遍的原则和我街道的实际情况,目前有条件轮疏的河道在120条左右,计划每年安排约20条段、25公里的河道,完成约35万方/年的河道疏浚任务。
2、水利设施运行维修养护管理
为确保防汛安全,重点落实98座泵闸的维修、养护与日常运行管理工作(其中纯水闸43座,纯排涝泵站1座,泵闸结合54座)。推进“维修、养护、运行”市场化模式,逐步实现全员持证上岗,确保防汛安全,开展常态化调水,每2周调水1次。
3、农田水利设施长效管理
主要对已建成设施粮田、设施菜田的田间沟渠、道路及43座电灌站等设施落实日常维修、养护,对老化严重的电灌站进行改造,并落实管理单位,明确管理责任,制定考核制度,因地制宜地探索行之有效的管理养护模式,确保正常运行。
4、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长效管理
从2013年陆续安排建设计划,主要对建成后的850户农户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落实长效管理,加强监管力度,严格考核制度,探索市场化模式,确保正常运行。
5、城镇道路雨水管网长效管理
为确保我街道集镇、工业区、居民区主要道路排水畅通,重点对53.13公里雨水管道落实日常的疏通、维修、养护工作,落实管理单位,明确管理责任,制定考核制度,完善市场化模式,确保正常运行。
二、严格水资源管理
1、建立总量控制制度,遵守水资源论证制度,督促街道辖区内相关新建、改建、扩建取用水项目在项目建议书阶段进行水资源论证,项目验收阶段进行水资源论证验收。
2、建立用水效率控制制度,督促街道辖区内月水量在3000立方米以上的工业企业实施水平衡测试工作。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月用水量在3000立方米以上的工业企业须进行节水设施专项验收。
3、建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进一步加强推进截污纳污和雨污分流改造工作,加强排水企业预处理设施监管。
三、保障资金投入
“十二五”水利改革发展建设任务重,资金投入大,我街道将根据实际需求逐年安排项目计划,分年实施。并积极筹措资金,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使水利建设稳步推进。
一是完善资金配套。根据项目计划初步测算总投资19453.78万元,其中市、区补贴14045.5万元,街道配套5408.28万元(前期政策处理1763.28万元、项目建设配套3645万元)。其中:纳入水利基础项目建设的工程费用全部由市、区承担,发生的前期政策处理费用由街道承担;纳入水利设施管理类项目建设费用由市、区,街道各承担50%,前期费用由街道承担。
二是加强资金监管。项目建设资金实行区级报帐制,镇级管理养护资金实行镇级报账制,确保资金到位,专款专用,并主动接受财政审价和审计部门的审计监督。
四、工作措施
(一) 加强领导 落实责任
街道办事处专门成立水利改革发展领导小组,由街道办事处主任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农业服务中心、水务所、动迁办等职能部门的负责人任组员,协调解决改革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和重要事项,各部门组建相应的工作班子,分工负责,协调推进水利项目的建设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推进机构,由副组长牵头,不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建立考核机制,制定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办法和监测、评价、考核办法。
(二) 部门协作 形成合力
为规范各项建设管理程序,增强我街道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使水利改革发展计划有序推进,各职能部门需加强协作,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协同推进。
农业服务中心作为镇级水利项目的法人单位,全面负责本街道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按照“三制”规定规范建设程序,全过程推进项目建设,水务管理所做好配合工作。
水务管理所配合农业服务中心做好项目建设的技术服务与指导,并负责全街道所有河道、泵闸、农田灌溉设施的维修养护与运行管理工作,逐步培育组建市场化运行管理队伍。
市政管理科、“一园三区”规建部负责全街道污水管道、雨水管道的清理疏通与维修养护工作,培育完善市场化养护管理队伍。
农业服务中心、财政审计科、房屋征收办负责项目的前期政策处理工作。
财政科负责项目的资金筹措与使用监管工作。
青园香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负责现有水利设施及建成后设施的资产登记与监管工作,水务管理所做好配合工作。
各相关村居做好建设项目前期政策处理及资财登记的协调配合工作。
另外,“一园三区”规建部还应做好在其规划范围内镇级水利建设项目的资金配套和部分协调工作。
(三) 加强宣传 营造氛围
加强宣传力度,建立舆论监督机制,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把社会公众的关注点与水利工作的着力点有机结合起来,把满足人民群众的信息需求与推进政府部门的政务信息公开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全民水患意识、节水意识、水资源保护意识,形成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共识,营造有利于水利改革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2013年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