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花桥街道2014 年“三农”工作实施方案
QG4101000-2014-77
主动公开
青香街〔2014〕87号
无
2014.12.27
根据《香花桥街道关于全面加强“三农”工作三年行动计划》的精神和要求,特制定本街道2014 年“三农”工作实施方案。
一、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强村惠民促发展
(一)优化和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根据青浦区财政局《2014年区对街道财政转移支付方案》,我街道形成与年度人口控制目标、违法用地处置机制等相挂钩的财政转移支付方案,充分调动和激发行政村居做好人口调控和公共安全综合整治及违法用地处置等重点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支持行政村居的各项社会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推进农村“195”、“198”区块产业结构调整
制定街道产业结构调整三年计划,开展集体建设用地流转、“195”转型和“198”减量化。严格执行新增建设用地与闲置土地处置、存量盘活、减量化相挂钩政策,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和调整,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2014年 完成“198”区块减量化面积144 亩,关停搬迁1家,调整面积20.3亩。
(三)建立大规模征地村综合发展机制
开展村级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帮扶方案调研,搭建村级集体资产保值增值镇级平台。
(四)开展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
研究和制定《香花桥街道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为核心,以明晰产权、规范管理、保障权益、促进发展为目标。金星村、陈桥村今年9月底前完成改革试点工作;今年10月石西村、盈中村开展产权制度改革工作。
(五)完善农民就业促进机制
1、进一步完善促进农民就业政策,鼓励各类企业、农村合作社吸收本地农民就业。
2、加强与企业沟通协调,建立企业劳动用工服务协作机制,经常性的为本地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探索按企业岗位需求实施分类订单培训工作,加强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通过职业技能培训提升来提高就业能力。职业技能培训农民100人次,新增本街道农民就业岗位200人。
(六)促进城乡社会事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开展1个教育建设项目;投资200万元开展老年人学校标准化建设。实施本土化订单定向免费培养乡村医生,定向培养乡村医生3名。积极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新增社区日间服务中心1家。
二、加强农村地区人口调控,夯实管理服务功能
(一)切实调控农村地区常住人口
制定街道农村常住人口综合调控实施方案。通过联勤联动机制,把”两个合法稳定”和”三个实有”管理的要求落到实处,将违章搭建、打击“群租”、来沪人员子女教育供给、医疗服务与居住证、灵活就业证明严格挂钩,堵住居住证办理漏洞、民房出租的监管漏洞和非法中介的漏洞等“三个漏洞”,做到居住证、灵活就业证明符合率100% 。通过“以证控人、以房管人、以业疏人”, 压缩存量、优化新增量。实现实有人口规模控制目标。
(二)扎实开展农村公共安全综合整治
制定街道公共安全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推进生态村建设。治理13条黑臭河道;开展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建设;巩固农田棚舍、小型养猪场整治成果,确保不回潮,不反弹;加强农村地区无照无证经营整治,对散布的中小企业实施严格的环境保护标准,关停环境风险企业;加强农村土地和农民宅基地使用和管理,严禁违法占地用地和超标准建设,打击、消除“群租”。按街道公共安全综合整治方案,完成年度整治目标任务。
(三)开展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工作试点
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以东斜村为试点村开展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和颁证工作,确权登记和颁证达到70%,使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得到进一步稳定和完善。
(四)完善和规范土地流转工作
1、是建立健全各村土地流转意向登记制度、农业生产经营者准入评估机制,进一步鼓励农户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委托村集体统一流转。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委托流转率达到88%以上。
2、是严格按照《青浦区农业布局规划》的要求,加强土地流转监管和指导,把好流出关,确保在土地流入意向人中择优选择流入方,将土地经营权流向懂生产、会管理、善经营、乐带动的新型经营主体,为逐步形成土地流转市场创造条件。农业布局规划合规率达到80%以上
(五)培育家庭农场和集体农场
发展家庭农场、集体农场,鼓励当地农民直接参与生产和管理,减少来沪人员种植和散户种植。粮食生产以集体农场为主,建设家庭农场2家、集体农场3 家,家庭农场、集体农场粮食种植面积占全区种植面积40% 以上;蔬菜组织化经营比例达到60% 以上。
(六)健全和提高为农服务保障能力
进一步完善穗欣农机合作社,完成农机服务点布点选址工作。
(七)发展“一镇一品”农业特色产业
围绕本街道农业传统特色资源和优势产业,制定产业长远发展规划,做大做强“香穗农”产业特色。启动草莓产业园基础建设,完善优质大米种植基地3000亩、玉米种植基地1000亩。
(八)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加强新型职业农民的教育培养,年内完成2个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
三、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一)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制定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以“美在生态、富在产业、根在文化”为主线,以环境整治为基础,以项目聚焦强筋骨,以产业文化促提升,坚持整治、建设和管理三管齐下。推进2个左右镇级美丽乡村创建。
(二)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计划改造村桥10座(其中大桥2座、农村公路桥梁1座、村内桥梁7座);建设小型农田水利4000 亩。
(三)推进林地绿地建设
制定2014—2015 年街道林业健康发展实施方案。建设重点向集建区域、景观区域、高速公路沿线、骨干河道两侧、高压走廊等生态廊道区域、水利圩堤和美丽乡村建设倾斜,串点成线,集线成面,凸现林地绿地整体的生态和景观效应,切实改善城乡人居环境。14年森林覆盖率达到8.78% 。
四、夯实农村基层基础,加强农村地区社会治理
(一)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梳理 “两委”换届选举前干部配备情况;选优配强村委会和村民小组的当家人,培养一批敢担当、敢做事、为民服务的农村基层干部。加强农村后备队伍建设,全街道所有建制村(涉农居)至少配备一名大学生村官。
(二)加强基层民主建设
开展二次村“两委”班子及成员述职民主评议。拟定香花桥街道2015年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方案,完善选举工作操作流程。
(三)完善农村基层管理激励机制
推荐符合要求的优秀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参加定向招录街镇公务员。完成一年两次村委会干部述职评议制度;积极做好村干部分类培训工作,提高他们业务能力、管理水平和增强敬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