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香花桥街道创建“精神卫生工作健康促进街道”实施方案》的通知
无
主动公开
无
无
2010.04.28
各村、居委会、企事业单位、精神卫生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为提高市民心理卫生知识水平和精神卫生服务水平,完善社会保障措施。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部等部门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精神卫生工作的指导意见》,为落实《中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02—2010)》工作任务,以及青浦区创建“精神卫生健康促进镇(街道)”实施方案等通知精神,特制定《香花桥街道创建“精神卫生工作健康促进街道”实施方案》。现下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二〇一〇年四月二十日
香花桥街道创建“精神卫生工作健康促进街道”实施方案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增多,竞争压力加大,人和家庭结构均发生了变化。严重精神疾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上海市精神病患病率16.39‰,患病人数达到17万人,各种心理障碍患病率高达39.70‰,估计有50万人左右。青浦区现有常住人口45万左右,现有各类在册精神病人患者近3600余人,登记患病率8.0‰以上,占全区人口总数8.01‰。另有一部分患者因各种原因还未被登记管理,这也不能忽视。有94%的病人生活在社区,只有6%的病人住院治疗。香花桥街道现有户籍人口41000 余人,现有各类在册精神病人患者340人,登记患病率8‰以上,目前住院病人只有 10人,其余病人均在家,因此,精神卫生工作逐步转移到社区和基层,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预防和减少精神障碍发生,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卫生服务的需求,是精神卫生工作发展必然趋势。
为加强社区精神卫生工作,提高本街道居民心理卫生知识水平和精神卫生服务水平,完善社会保障措施,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部等部门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精神卫生工作的指导意见》、为落实《中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02—2010)》工作任务,以及《青浦区创建“精神卫生健康促进镇(街道)”实施方案》通知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重点干预,广泛覆盖,依法管理”的原则,建立“政府领导,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使精神卫生服务能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努力促进社会健康、环境健康,人群精神卫生健康,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促进香花桥街道的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生产环境、生活环境。
二、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总体目标:
通过“精神卫生工作健康促进街道”活动的创建,推行以社区为基础,专业指导与自我管理相结合的社区精神疾病管理模式,完善精神卫生服务体系,提高社会保障等措施,提高公众的精神卫生意识,营造和谐健康的社区环境,倡导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
主要任务:
以全面提高社区居民精神卫生健康水平为中心,组织社区各界和全街道居民广泛参与,从而支持和推进相关部门共同完成目标任务。
(一)落实健康促进
加强精神卫生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提高全社会对精神卫生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到2010年,普通市民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达65%、照料者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知识知晓率达50%,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知晓率达45%。要求居(村)委会重要场所每季度组织一次精神卫生知识宣传(如黑板报、版面,专题讲座、座谈会等),定期在居(村)委干部和乡村医生例会上宣讲精神卫生知识;围绕每年4月7日“世界卫生日”、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重点开展精神卫生知识宣传和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健康水平。精神卫生工作者要在生活上、参与社会活动上经常性关爱精神疾病患者,精神病患者家庭对社区关爱氛围的满意率达70%。
(二)提供精神卫生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精防专(兼)职医生要深入居民居住小区,经常关心督促精神病患者医疗、服药,指导家庭医疗及照料患者,促进病情持久稳定,照料者相关知识的培训合格率70%,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率达65%、其他精神障碍患者的治疗率45%。积极帮助和鼓励精神病患者参与社会活动,如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参与到社区技能培训中,指导患者家务劳动等,精神病患者康复活动参与率达85%,病情稳定显好率控制在90%。
居(村)委会基层精防人员要按类别定期随访精神病患者,随访工作是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内容之一,按照实际病情,对随访间隔期作出具体规定,Ⅰ类患者每月随访一次,Ⅱ类患者每季度随访一次,Ⅲ、Ⅳ类每半年随访一次,随访及时率达95%。对重点精神病患者则应与社区精神科兼职医生共同负责管理包括全面掌握近期病情变化,社区精神病患者一旦出现病情不稳定或肇事肇祸苗子须及时与上级精防人员互通信息,采取相应措施,必要时送专业机构(医院)治疗。年度无精神病人肇祸。
重视辖区内儿童和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的早期预防和干预。加强对基层精防人员、乡村医生等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精神卫生知识培训,提高早期发现儿童和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的能力,为儿童和青少年提供心理指导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