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字号

打印

关于印发《夏阳街道预算绩效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QF4310000-2014-002

主动公开

青夏街〔2014〕10号

2014.03.10

机关各科室(部门)、各村(居)、事业单位、开发区及有关单位:

现将《夏阳街道预算绩效管理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夏阳街道预算绩效管理办法(试行)
 
2014年3月10日

 

 

附件
夏阳街道预算绩效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第一条  为进一步强化预算支出责任,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财政部《关于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意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上海市《关于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青浦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结合实际,制定《夏阳街道预算绩效管理办法(试行)》。

 

第二条  预算绩效管理是以绩效目标的实现为导向,以绩效评价为手段、以结果应用为保障,覆盖所有财政性资金,贯穿预算编制、执行、监督、评价全过程,运用一系列管理方法实施的相关活动。包括绩效目标管理、绩效跟踪管理、绩效评价管理、评价结果反馈和应用管理等活动。
第三条  预算绩效管理的对象是指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所有财政性资金所安排的支出。项目支出是预算绩效管理的重点。
第四条  街道财政审计科、各预算部门是预算绩效管理的责任主体。
预算部门是指与财政有预算资金领拨款关系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独立核算的组织。
第五条  预算绩效管理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目标管理原则:预算绩效管理要围绕绩效目标及其实现的途径和方式来开展,包括事前要设定绩效目标、事中要跟踪监控目标实现进度、事后要评价目标完成情况。
(二)绩效导向原则:预算绩效管理各个环节的活动要以绩效为核心导向,强调预算安排与支出结果之间的有机联系,体现财政支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三)责任落实原则:预算绩效管理要强化预算部门的支出责任和财政审计科的监管责任。
(四)信息公开原则:预算绩效管理情况和绩效评价结果等信息,要按照有关规定逐步向社会公开,接受各相关方面的监督。
                                                                                                                                                                                                                                                                                                                                                                                                                                                                                                                                                                                                                                                                               
第二章   职责分工
 
第六条  财政审计科负责拟定预算绩效管理规章制度、年度计划等。统一组织指导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负责绩效目标的审核、事前绩效评审;跟踪预算执行;重点开展对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的绩效评价,视情况对预算部门组织的绩效评价实施再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提出整改建议。指导各预算部门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按规定实施街道预算绩效管理信息公开等。
第七条  各预算部门负责具体组织实施本部门的预算绩效管理及信息公开工作;配合财政审计科组织开展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
第八条  预算绩效管理主体组织开展绩效目标评审、绩效跟踪、绩效评价,可以根据需要,按照政府采购有关规定和要求,委托第三方实施。
委托第三方机构实施的,应按照政府采购有关规定,选择符合要求的第三方机构。委托方要根据国家相关规定与第三方机构签订服务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经街道司法所审核后方可按合同规定和要求执行。
 

第三章 绩效目标管理

 

 
第九条  绩效目标管理是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的基础。绩效目标是预算部门使用财政资金计划在一定期限内达到的产出和效果,由各预算部门在申报预算时填报。
第十条  绩效目标要与部门职责相吻合,目标设置应科学可行、准确具体、简洁明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预期产出目标,包括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数量、质量、时效目标,以及达到预期产出所需要的成本和资源;
(二)预期效果目标,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可持续影响等;
(三)衡量预期产出、预期效果和服务对象满意程度等方面的绩效评价指标等。
第十一条  财政审计科对预算单位申报的绩效目标进行审核。根据有关政策要求和重要性等原则,组织评审专家对重点项目绩效目标进行评审,评审结论作为安排预算的重要依据。评审内容主要包括: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项目的实施对预算部门的相关性和贡献度;主要绩效目标、相应指标、目标值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项目预算与绩效目标的匹配性;投入、产出和结果关系的逻辑性等。
    第十二条  根据审核结果,对符合要求的方可进入下一步预算编审流程。评审结果较好的项目优先安排预算资金;不按规定要求编制绩效目标或评审结果较差的项目不予安排预算资金,取消项目安排。
 

第四章 绩效跟踪管理

 

 
第十三条  绩效跟踪是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预算绩效管理主体根据确定的绩效目标,通过动态或定期采集项目管理信息和项目绩效运行信息,在归纳和分析的基础上,及时、系统地反映项目绩效目标的运行情况和实现程度,实施目标纠偏,促进绩效目标实现的管理活动。
第十四条  绩效跟踪应在预算项目启动后实施,实施跟踪的时间可根据项目的特点具体确定。在一个财政年度内,绩效跟踪次数一般为1-3次。对于跨年度支出项目,项目期内的跟踪次数每年一般不少于1次。
第十五条  绩效跟踪中发现绩效运行情况与设定的绩效目标要求发生较大偏离时,应及时查找问题,分析原因,采取措施,及时纠偏。对绩效跟踪发现无绩效或低绩效的项目,要调整执行或停止执行。
 

第五章 绩效评价管理

 

 
第十六条  绩效评价是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手段。年度预算执行完毕,预算绩效管理主体要依据绩效目标,按照统一的评价标准和原则,对财政支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第十七条  绩效评价按照评价的内容可分为:基本支出绩效评价、项目支出绩效评价、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
第十八条  绩效评价应当以社会影响较广、与民生保障和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体现预算部门的职能特点的项目支出为评价重点。一般选择通过绩效目标评审的项目实施重点评价。
 第十九条  绩效评价的基本内容:
(一)绩效目标的设定情况;
(二)财政资金使用情况、财务管理状况和资产配置、使用、处置及其收益管理情况。
(三)为加强管理所制定的相关制度、采取的保障措施。
(四)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包括是否达到预定产出和效果等。
第二十条  绩效评价方法主要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法、比较法、因素分析法、最低成本法、公众评判法等。根据评价对象的具体情况,可以采用一种或多种方法进行绩效评价。
 

第六章   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管理

 

 

第二十一条  绩效评价结果采用综合评分定级的方法。分值总和为100分。评价得分高于90分(含90分)的,绩效评级为优;得分在75(含75分)—90分的,绩效评级为良;得分在60(含60分)—75分的,绩效评级为合格,60分以下的,绩效评级为不合格。

 

第二十二条  财政审计科、各预算部门要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改进预算管理和安排以后年度预算的重要依据。对绩效评价发现问题、达不到绩效目标或评价结果较差的,财政审计科应及时提出改进和加强部门预算支出管理的意见,督促部门整改。不进行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应当根据情况调整项目或相应调减项目预算,直至取消该项财政支出。
第二十三条  绩效评价结果应当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有关规定在一定范围内公开。
 

第七章     责任追究

 

 

第二十四条  绩效管理中发生下列情形的,将对相应部门负责人及相关人员进行责任追究:

 

(一)对使用财政性资金无绩效或低绩效的部门。
(二)发现绩效运行情况与设定的绩效目标要求发生较大偏离时,未及时查找问题、分析原因、采取措施,及时纠偏的。
(三)违反政府采购有关规定和要求的。
 

第八章 附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由街道财政审计科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暂定两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