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字号

打印

夏阳街道创建全国健康促进区实施方案

QF4005004-2020-001

主动公开

青夏街〔2020〕19号

上海市青浦区夏阳街道办事处

2020.04.03

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切实推进健康城区建设,不断促进和提高居民健康水平,根据《关于做好全国健康促进区项目试点工作的通知》、《“健康上海2030”规划纲要》、《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精神及《青浦区创建全国健康促进区实施方案》有关工作要求,夏阳街道积极开展全国健康促进区创建工作,现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健康青浦战略,加强健康城区建设社会动员能力,有效控制健康相关危险因素,整体提升健康服务能力,持续提高市民健康水平,将创建工作与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巩固国家卫生区、国家慢病示范区等工作有机结合,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整合各方资源,组织开展全民健康促进行动,有效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到2020年成功创建为环境宜居、社会和谐、人群健康、富有活力的全国健康促进区。

二、创建目标

1.始终把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围绕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健康问题,将健康融入公共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全过程。建成较为完善的健康促进网络,基本建立符合实际的健康促进干预模式和长效机制,形成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社会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模式,构建大健康的社会治理格局。

2.通过健康宣教和引导,辖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高于上海平均水平或在原基础上提高20%以上,成人吸烟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或在原基础水平上降低20%以上,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占比不低于32%,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以上等级的学生比例不低于95%。

3.完善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全国健康促进区建设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有效整合各职能部门和专业机构的行政资源和技术资源,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健康城区建设。街道建设健康家庭数不少于20%,健康示范家庭不少于10户;健康社区、健康村占比不低于20%;健康促进学校建设达标率不少于50%;大中型企业中健康促进企业比例不低于20%;机关事业单位中健康促进机关比例不低于5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健康促进医院。

4.推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通过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实现街道辖区内所有室内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全面禁止吸烟,健康促进医院、学校、机关和企业全面形成无烟环境,无烟蒂烟头,有禁烟标识和健康提示。至少建成一条健康步道、一个健康主题公园,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指标达到国家级创建评价标准。

5.鼓励社区居民参与市民健康自我管理小组,不断扩大市民健康自我管理活动的覆盖范围和受益人群。建立一个A级健康自我管理小组,每个村居至少有一个在活动的健康自我管理小组。建立发展慢性病、多发病等社区专病自我管理小组,引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社会体育指导员主动参与指导小组活动。探索通过购买服务为小组活动提供支持,打造一批传播健康生活理念的市民学习团队。推进健康家庭建设,引导家庭成员践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建立居民健康管理积分奖励制度,激励居民主动做好自我健康管理。

三、时间安排

(一)准备阶段。2019年12月-2020年1月,根据《青浦区创建全国健康促进区实施方案》及相关会议精神,制定街道创建工作方案,建立创建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和目标任务。

(二)实施阶段。2020年1月-2020年7月,各部门对照各自工作职责和任务,推进健康促进场所创建、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等工作,并针对重点领域、重点问题和重点人群开展多部门联合健康行动和督导考评,组织实施针对性综合干预措施。

(三)迎评阶段。2020年7月-12月,对照创建标准组织开展自查自评,针对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迎接区级督导考评和效果评价,完善各项迎评准备,接受上级现场考评验收。

四、创建工作内容

(一)建立健全健康促进工作体制机制

1.制定街道创建方案,明确部门职责。服务办牵头成立创建全国健康促进区工作技术指导组,负责做好技术培训和业务指导,督查指导各单位、村居推进实施相关工作。

2.建立覆盖街道机关、学校、村居、企事业单位的健康促进工作网络,健康促进工作网络覆盖率100%。明确各单位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专(兼)职人员,完善相关工作制度。

3.形成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核心、覆盖所有卫生服务室(站)和企事业单位的健康教育管理服务体系,不断优化健康管理工作方法和途径,落实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任务,充分发挥健康教育专业机构作用,为街道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开展提供技术支持。

4.加大经费保障支持力度,将健康促进区建设工作经费纳入街道财政预算,设立专项经费,并建立动态调整增长机制,做到专款专用,规范管理。

5.积极探索基层卫生健康资源整合和综合服务模式,加快推进生命全程健康管理工作、健康积分管理工作及健康教育“进社区、进单位、进学校”工作。强化专业人员在健康促进工作中的引领作用,通过多种途径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共同支持和参与健康促进工作。

6.加强健康促进创建工作宣传引导,不断扩大宣传覆盖范围,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等多渠道做好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力争实现辖区全人群的全覆盖。

(二)加强工作能力培训和人员队伍建设

1.采取逐级培训、分批授课、专题讲解等方式提升单位卫生健康管理人员的能力水平。

2.通过工作会议、专题讲座、研讨会等形式,提高健康促进网络工作人员对健康促进区理念和策略的认识,各部门从工作实际出发制定工作措施。

3.通过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模拟演练等方式,组织健康教育专业人员参加专业技能培训。

(三)加快健康促进场所和公共环境建设

1.建设健康社区/健康村和健康家庭。围绕乡村振兴工作要求,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开展健康村试点建设,引导居民树立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推进健身步道、健康公园、健康楼宇等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组织开展健康社区/健康村建设,街道健康社区/健康村占比不低于20%,健康家庭数量不少于20%,同时培育10个示范健康家庭。

2.建设健康促进场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健康促进医院标准;开展健康促进机关建设,建设50%以上健康促进机关;辖区内50%以上学校建成健康促进学校;由街道工会牵头,开展大中型健康促进企业建设,达到总数的20%以上。

3.建设无烟环境。积极贯彻落实《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各控烟监管执法部门全力推进所有室内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公共交通工具以及卫生健康机构、学校全面禁烟。

4.深入开展爱国卫生活动,营造生态宜居生活环境。巩固卫生创建成果,带动城乡人居环境质量的整体提升。结合《上海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方案(2018-2020年)》的推进,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不断加强生活污水和粪便无害化处理,组织开展以治脏治乱为重点的专项行动,营造清洁有序、健康宜居的生产生活环境。

(四)广泛开展健康促进重点活动

1.组织开展健康素养促进行动。以提升辖区居民科学健康观、基本医疗素养、慢性病防治素养、传染病防治素养、妇幼健康素养、中医养生保健素养为重点内容,以重点人群和特殊人群为主,探索个性化、精准化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积极统筹社会和行业资源,完善健康文化共建机制,建设载体多样、功能多元的各类健康科普基地。深入社区开展健康巡讲,发放健康教育传播材料,组织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把健康城区建设理念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充分发挥群众团体宣传动员优势,拓宽宣传渠道和途径,努力营造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健康文化氛围。

2.组织开展卫生日主题活动。结合世界卫生日、世界无烟日、世界艾滋病日等主题宣传日,组织多部门深入社区和乡村联合开展健康主题宣传活动,运用多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面向受众宣传普及健康知识和健康理念,并逐步形成街道的特色和品牌,使人民群众在活动中收获健康知识、在参与中得到健康技能。

3.积极营造促进健康的社会氛围。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多渠道全方位宣传健康促进理念,组织做好居民健康相关公共政策、重大项目、重点工作的政策落实和政策解读,不断提高群众知晓率和参与度,为健康促进区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组织2次信息员培训,利用各类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倡导健康促进区理念,宣传相关公共政策、开展的重点工作以及活动成效等内容。

4.加强目标人群健康支持。加大健康步道、健康主题公园等场所的建设和投入力度,为居民休闲健身提供场地场所,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达到32%;加强社区居民健康小组建设,做好工作指导和政策支持,使居民健康素养水平高于上海平均水平或在原基础上提高20%以上;加强学校健康教育,着力培养学生健康意识,经常开展健康培训、讲座、运动等活动,95%及以上学生体质符合相关标准。

5.健康环境要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比大于80%,生活饮用水水质合格率达100%,食品监督抽检合格率达100%。全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大于95%,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大于90%。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三类以上公厕比例大于80%,农村无害化厕所普及率大于6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大于14.6平方米,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5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8平方米。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0%,每千名老年人口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35张。城镇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

(五)组织开展项目监测评估督导

1.项目自评。根据上级要求和街道实际,针对组织领导、政策落实、场所建设、环境改善、活动开展、媒体倡导、居民参与和满意度等方面组织开展阶段性自评,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组织开展督导整改。

2.评估督导。组织开展创建工作的评估评价和督导考核,客观全面评价建设工作成效,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和不足,做好工作经验做法的总结提炼和学习交流。

3.评优评先。根据上级督导和评估要求,对健康社区/健康村、健康家庭以及健康促进企业、健康自我管理小组等进行评比、表彰。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要高度重视全国健康促进区建设,进一步完善健康促进工作网络,建立部门全面协作、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和任务。各部门要整合目标载体,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实施计划、工作措施,加强指导和检查,稳步有序推进全国健康促进区建设。

(二)落实政策保障

推动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保证各相关政策落实到位。加大对建设全国健康促进区的投入力度,从人、财、物等方面予以充分保障。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全国健康促进区建设项目,拓宽资金渠道,形成多元化、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

(三)发动社会参与

畅通公众参与渠道,进一步提高公众参与全国健康促进区创建工作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发挥各类媒体的舆论引导和健康科普功能,引导社会公众支持、参与创建。扩充健康城区志愿者队伍,发挥社会组织、群众团体等在健康促进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形成各方力量有序参与的良好格局。

附件:夏阳街道创建全国健康促进区部门职责

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政府夏阳街道办事处

2020年4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