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方案
QE42050002014001
主动公开
赵府〔2014〕64号
无
2014.08.29
各村(居)、企事业单位:
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本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结合赵巷镇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根据赵巷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生态功能区规划,实现“特色经济发展好、村容村貌整洁好、人居集聚规划好、村组和谐文明好、村组民主管理好”五大总体目标,按照生产、生活、生态和谐发展的要求,以环境治理为基础、产业培育为抓手,大力推进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主导产业转型提升、特色文化培育发展等项目建设,进一步夯实农村基础设施,美化村庄面貌、改善人居环境、带动村级社会经济全面发展,促进农民增加收入,提高农民生活品质,以点带面,全力推进赵巷镇美丽乡村建设工作。2014年起至2016年全镇6村(居)全面启动镇级美丽乡村建设,力争建设3个村(居)列入区级美丽乡村试点村。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规划先行。强化规划引领,按照高标准、高起点要求编制完成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要注重与村庄布局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的充分衔接,强化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二)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农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尊重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着力解决群众反响最强烈、与群众利益关系最密切的问题。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激发农民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坚持注重特色。因村制宜,突出重点,依托现有资源,结合自然地形,精心设计载体,形成“一景、一业、一貌、一品”,彰显村庄特色。注重挖掘历史渊源文化、传统农耕文化、山水文化、人居文化中丰富的生态理念,努力把村(居)打造成为弘扬农村生态文化的教育示范基地。
(四)坚持资源整合。通过项目带动、资源整合,与农村清洁工程、农村危房改造、村庄整治、农村环境集中整治等有机结合,共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
三、主要任务
按照生产、生活、生态和谐发展的要求,以政策、人才、科技、组织为支撑,大力推进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经济和生态文化建设,打造“生态宜居、生产高效、生活美好、人文和谐”的宜居、宜业、宜游示范典型的美丽乡村。
(一)制定规划,完善设施,推进生态人居建设
1.引导人口有序集聚。制定完善村庄规划和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明确区域化路网、管网、林网、河网、垃圾处理网、污水治理网等专项规划。开展土地整理,完善农民宅基地审批制度,加强农民建房管理,实施零星村落归并,引导人口合理集聚。
2.完善公共基础设施。按照农业产业布局规划,完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高标准粮田、设施菜地;进行水系沟通、生态河坡、河堤修缮和排涝设施与圩区等水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抗灾救灾、警务消防、疫病防控等设施建设,增强农村突发公共事件和自然灾害的应对处置能力;完成村庄改造;完善村域范围内的路网、路灯、“村村通”候车点、村标、路牌等设施建设;完善清洁能源供应体系;完善文化、体育、教育、卫生、助老养老等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和场所建设。
(二)加强整治,美化环境,推进生态环境建设
1.完善村域环保体系。合理布局、规范建设垃圾箱房、公共厕所,加强生活垃圾无害化收集处理。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实施农村清洁工程,推进人畜粪便、生活垃圾、污水等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探索农村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的新型农村清洁模式。实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置等工作,实现农村地区菜皮、秸杆、水生植物等有机垃圾就近就地处理。污水、生活垃圾处理利用率达到95%以上。
2.推进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推进河道疏浚和村沟宅河整治,重点开展沿路、沿河等环境综合整治,使村域环境明显优化。落实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长效管理,管好农村闲散土地,大力开展乱搭建、乱堆物、无证废旧物资回收站及堆场、无证茶水炉等整治工作,保持村容村貌整洁有序。
3.开展村域绿化美化。在村庄周边宜绿则绿、村庄内部见缝插绿,增加绿化面积。积极推进防护林、“四旁林”和农田林网建设。科学设计乡村景观,在道路两旁、河道两侧、房前屋后等开展绿化景观建设。整治闲置荒地、废弃沟塘,进行集中绿化。鼓励农民庭院绿化,发展庭院经济。
4.落实长效管理维护制度。落实人员、制度、职责、经费,建立以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主、村民共同参与、政府给予一定补助的管理机制,加强村庄卫生保洁、设施维护和绿化养护等工作。
(三)转型发展,提升产业,推进生态经济建设
按照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要求,“优化一产,转型二产,发展三产”,依靠科技、依靠人才、加强管理,因地制宜,着力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业”,构建村域特色生态经济体系,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实现村美民富。
1.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引导土地规范流转,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集体农场和农业龙头企业,大力培育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推动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引导农民采用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农业生产方式,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生产规模。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强化农业生产过程环境监测,大力实施“农药、化肥”减量化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加强农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
2.转型调整二产企业。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标准,坚决关闭高能耗、高污染企业。按照本市统筹优化工业区块布局若干意见,强化集中建设区外现状工业用地的业态管理和综合治理,加大土地整理复垦力度,加快推进现状工业用地减量化。
3.发展特色第三产业。凭借良好的生态资源、生态环境、浓郁的田园风光和特色乡村文化,突出“一村一业”、“一村一品”产业特色,探索农村新型业态,因地制宜地发展生态旅游业、农业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业等适合本地发展的第三产业。
(四)提升素养,营造风尚,推动生态文化建设
切实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法律意识,引导农民追求科学、健康、文明、绿色的生产生活方式,营造“民风朴实、文明和谐,崇尚科学、反对迷信,明理诚信、尊老爱幼,勤劳节俭、奉献社会”的新风尚。
1.发掘培育优秀文化。发扬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尊老爱幼等中华传统美德,传承和发展当地优秀文化,营造富有地方特色的人文环境,以文化人、提升农民素质。推进农村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形成完备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满足农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重视农村历史建筑和文物保护,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鼓励社会组织、民间资本或农民个人兴办文化产业,努力营造“一村一韵”示范点,为发展乡村旅游注入文化元素。
2.开展宣传教育培训。深入开展宣传教育,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不断提高农民遵纪守法的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的文化、知识素养。开展群众性的文明乡风教育、评议、创建活动,使农民正确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扎实开展农民培训,培育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广泛发动农民群众,调动农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
3.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农民群众的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大力倡导节约、绿色消费方式和健康生活习惯,倡导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生产和生活方式,努力营造人人关心、参与、支持美丽乡村建设的浓厚社会氛围。
4.基层民主促进和谐。开展文明家庭、健康家庭、和睦家庭、和谐村组、敬老模范等创建评比活动。不断完善党务公开、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丰富公开内容,规范公开程序,实现村务公开由事后公开向事前、事中延伸。建立健全党员代表议事会和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建立责权明晰、衔接配套、运转有效的村级民主监督机制。有序发展民事调解、文化娱乐、红白喜事理事会等社区性社会组织。
四、推进计划
为确保赵巷镇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计划有序推进、建设项目有效对接,赵巷镇按照区试点要求,结合实际,在方夏村、和睦村、崧泽村、沈泾塘村、新镇居委会全面推进镇级美丽乡村建设,完成2014年度镇级美丽乡村建设考核评比工作。
具体安排如下:
2014年中步村1-6组、居民集中居住点实施村庄改造,启动区级美丽乡村试点建设工作。其余5村(居)全面启动镇级美丽乡村建设,主要建设内容:科学编制村庄规划、提高村民参与度、加强土地管理、全力推进三项整治等工作。在此基础上镇新农办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在每年年底进行考评(详见附件),对考评得分名列前茅的村(居)报市、区村庄改造项目及区级美丽乡村试点单位。
2015年和2016年积极推进实施村庄改造和区级美丽乡村试点工作。
五、责任分工
由镇新农办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制定和完善推进计划和措施,组织相关部门对规划方案进行论证,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具体工作。各村要相应的成立领导小组,将建设美丽乡村的各项任务真正落到实处。
党群办(宣传):加强对全镇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宣传。
文明办:要加强对村(居)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指导和支持,大力强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社发办:要加强对村(居)环境卫生工作的指导和管理,对接好市、区相关扶持政策。
规保办:要加强对村庄规划的指导和管理,加强对农民建房的技术指导,办理相关审批手续,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加强指导和监督,对接好市、区相关扶持政策。
社区办:要加强对村务公开的指导和检查,指导基层民主建设,配合加强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对接好市、区相关扶持政策。
财政所:要加强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的配套资金的落实,加强对资金使用的事前、事中监管。
农服中心:要根据政策聚集、项目叠加、资金统筹的要求,落实自身责任,加强与区政策扶持部门的沟通、协调、对接好建设相关项目的工作,办理相关审批手续,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加强指导和监督。
拆违办:要做好美丽乡村建设的拆除违章建筑工作。
水务所:要加强与市、区政策扶持部门的沟通,对接好建设相关项目的工作,办理相关审批手续。
规土所:要加强对村(居)辖区内用地性质的指导和管理,帮助做好农业用地备案手续。
六、保障措施
(一)深入宣传发动。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主流媒体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活动,积极宣传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监督美丽乡村建设的良好氛围。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形成人人出力,户户参与,共同建设美好家园的良好氛围。
(二)严格督查考核。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要建立例会制度,定期召开推进会议,及时通报进展情况。要建立督查制度,实行每半月一督查、每月一通报的督查机制,使各项建设工作目标责任化和具体化。建立考核、验收制度,按照推进时间节点及时做好阶段性推进成效,建设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验收。
(三)科学编制规划。对美丽乡村建设,要广泛听取基层和农民群众的意见,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可行性,按照“生活宜居、环境优美、设施配套”的要求,科学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细化区域内生产、生活、服务的生态功能定位,明确垃圾、污水、改厕、绿化等各类项目建设的时间与要求。
(四)资金保障。为确保美丽乡村建设有序推进,经过镇政府研究决定:前期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设计费统一由镇财政承担,其余资金先由各村(居)自行承担。待镇评比小组考核后,对有关村(居)以奖代补形式进行扶持。
上海市青浦区赵巷镇人民政府
2014年8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