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巷镇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21年赵巷镇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
QE431300020210001
主动公开
赵府〔2021〕9号
上海市青浦区赵巷镇人民政府
2021.03.05
各村(居)、企事业单位、新城一站大居:
现将《2021年赵巷镇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特此通知。
上海市青浦区赵巷镇人民政府
2021年3月3日
2021年赵巷镇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意见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关于进一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若干意见》,全面实施《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健全完善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巩固提升生活垃圾分类实效,夯实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作业机制,全面提升我镇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质量,提高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与能级,现提出2021年赵巷镇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意见如下: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发扬“抢拼实善”奋斗精神,以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目标,狠抓工作推进和落实,促使垃圾治理科学管理水平、常态长效管理水平和自治共治、共建共享水平全面提升。
二、目标任务
(一)垃圾分类建设管理指标
1、提升生活垃圾分类实效,确保95%以上村居、单位生活垃圾分类实效达标,通过市级考核。
2、提升精品居住区、精品单位、精品村垃圾分类实效,逐步拓展精品场所覆盖范围,创建精品居住区4个、精品单位4个、精品村3个。
3、鼓励餐饮单位源头减量,发挥党政机关以及学校等公共机构引领作用,推进餐饮节约行动,营造“光盘行动”浓厚氛围,试点打造一个“零浪费”街区。
4、打造专业管理、服务规范、价格透明、应收尽收且让市民欢迎的“家门口”可回收物服务体系,确保全镇垃圾资源化回收利用率达40%。
5、提升重点公共机构和公共场所分类实效,重点关注公交、轨交、商场、办公楼宇等公共场所生活垃圾源头分类投放质量,加强宣传和引导,压实单位垃圾分类管理及收运责任,提高分类实效。
(二)垃圾分类量实效指标
1、全镇干垃圾日均控制量为48.85吨。
2、湿垃圾日均分类量42吨。
3、可回收物日均分类量13.44吨。
三、重点工作
(一)巩固提升生活垃圾分类实效
1、对照新标准,巩固提升生活垃圾分类实效,落实长效管理措施,居(村)民普遍养成垃圾分类习惯,正确参与率达到95%以上,通过市级复核。
2、全面加强垃圾分类宣传引导,确保各类宣传设施、宣传内容、标识标牌等规范落实到位,内容更新及时且准确。
3、按照集镇居住区、农村地区垃圾分类“五有标准”及单位生活垃圾分类“四规范”要求,持续加强社会动员培训,抓好源头分类投放、双定点位管理、辅助分拣、分类收运各环节衔接,提升分类实效。
4、持续提高居民垃圾分类的获得感和满意度,灵活运用“定时定点”制度和“一小区一方案”方法,通过跟踪性分析、精细化管理,在坚持定点投放的基础上适度延长投放时间或强化定时管理,完善节假日延时投放模式。充分结合村民垃圾投放和收集规律,提高村民分类意识、上门分类收集服务能力和分类存储管理水平,加强农村地区垃圾乱堆放现象整治力度,不断提高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二)推进垃圾分类精品场所创建
打造垃圾分类精品样板,实现设施提标升级、垃圾精分细分,有效发挥典型引领作用。因地制宜制定精品场所创建工作方案,结合村居、单位自身特点,突出精品场所分类特色,体现垃圾分类成效。在巩固提升已创精品居住区、精品单位、精品村垃圾分类实效的基础上,逐步拓展精品场所覆盖范围,2021年创建精品居住区4个、精品单位4个、精品村3个。
(三)全力推进生活垃圾源头减量
1、结合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因地制宜推进有条件的农村配置湿垃圾就近就地处理设施建设,提升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处理能力。
2、引进区块链模式,探索在居住区试点安装小型家庭湿垃圾处理设施,实现家庭湿垃圾减量。
3、鼓励餐饮单位源头减量,发挥党政机关以及学校等公共机构引领作用,推进餐饮节约行动,营造“光盘行动”浓厚氛围,我镇试点打造“零浪费”街区1个。
4、细化生活垃圾资源化回收利用率指标,压实村居和职能部门责任,实现干、湿垃圾量及可回收物量“一减两增”目标,确保全区垃圾资源化回收利用率达40%。
(四)提升生活垃圾分类收运效能
1、提高生活垃圾干、湿分类收运能力,落实湿垃圾源头含水量控制,确保干、湿垃圾专车专运,防止车辆超载运输,确保收运规范高效运行。
2、开展生活垃圾清运过程中残液、冲洗水规范收集和处置专项整治行动,加强源头管控,规范作业模式,强化长效监管,全面加强生活垃圾清运管理,完善生活垃圾分类运输配套设施,彻底解决生活垃圾残液违规排放和作业车辆冲洗水污染环境问题,确保不发生违规直排问题。
3、开展居住区、单位、公共区域、沿街商铺生活垃圾分类清运专项检查。推进“三同时一手清”、“不分类不清运”等作业规范的落实,加强清运作业规范培训和检查监督,优化收运车辆车容车貌,改善清运车辆形象。
(五)完善可回收物收运体系建设
1、各村居、各单位落实属地责任,积极配合两网融合企业做好低价值可回收物收运工作宣传和居民引导工作,督促两网融合主体企业加强制度建设和内部管理,打造专业管理、服务规范、价格透明、应收尽收且让群众欢迎的“家门口”可回收物服务体系。
2、加强对企业规范服务和社会责任的引导,鼓励回收主体企业通过预约上门回收、“互联网+”等模式,扩大回收覆盖面,提高可回收物回收量。
(六)强化公共场所垃圾分类质量
1、重点关注公交、轨交、商场、办公楼宇等公共场所生活垃圾源头分类投放质量,加强宣传和引导,压实单位垃圾分类管理及收运责任,提高分类实效。加强相应公共区域分类容器、标识标志、分类投放管理,属地村居、商场商圈物业、轨交站点经营者分别做好道路废物箱、责任区域废物箱、站点废物箱分类实效管理。对交通枢纽等开展专项监督检查,通过试点人性化设置分类投放指引、细化分类投放容器或投放口、强化分类投放实效巡查等方式提高公共区域生活垃圾分类实效。
2、因地制宜推进废物箱投口改造或细化成组设置分类可回收物废物箱,确保90%以上废物箱完成投放口改造。
(七)健全垃圾分类监督考核机制
1、加强对居住区、行政村、单位、沿街商铺垃圾分类实效的监督和考核,督促村居按照“五有标准”、“四规范”和沿街商铺垃圾分类要求,落实硬件设施配置和更新,强化志愿者值守或监督检查,提高村居民源头分类实效。镇社发办落实第三方每月开展垃圾分类实效评估,形成评估报告和问题明细,督促属地村居落实整改和拾遗补缺工作。
2、城管执法部门定期开展执法检查,对分类不达标的村居、单位予以处罚,对据不配合、整改不力的村居或单位予以媒体曝光和顶格处罚。
(八)做好大分类体系建设工作
1、各村居全面落实集镇居住区、农村地区建筑垃圾、大件垃圾、绿化枯枝临时堆放场所,优化点位设置数量,加强日常管理,规范标识标牌,严禁混合堆放,全面落实现场环境管控措施。
2、严格落实村居装修垃圾、大件垃圾、绿化枯枝源头分类和分拣措施,确保消纳处置规范,做好工作台账。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发挥组织领导作用
各村居、各单位要高度重视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的建设与分类减量工作,进一步切实加强领导,提高政治站位,统一思想认识,压实工作责任,全面深入细致做好各项工作,巩固提升垃圾分类实效。
(二)加强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深化媒体宣传报道,定期策划生活垃圾分类新闻宣传活动。持续面向学校、社区、单位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教育培训、创意发明、宣传推广活动。继续开展垃圾分类理念“进社区、进村宅、进学校、进医院、进机关、进企业、进公园”活动,培养市民绿色生活方式,进一步营造低碳生活新时尚良好社会风尚。激发全社会参与垃圾分类工作活力,开展专项评选评比活动,对组织有力、宣传有效、成果显著各级各类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
(三)推进条块联动,形成各方协同合力
加强统筹协调,条块联动,进一步加大日常综合协调和监督指导力度。督促村居落实属地责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核心作用,完善以居(村)党组织为核心,居(村)委、业委、物业、志愿者“多位一体”的协同推进机制。发挥居民自治功能,充分调动居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深化垃圾分类与社区自治的良性互动,强化基层治理效能,形成工作合力。
(四)狠抓工作推进,强化监督惩戒力度
充分发挥执法保障作用,开展全方位执法检查和监督保障。强化城管执法检查,加强对生活垃圾产生单位、源头投放管理单位、收运和处置单位的执法检查,开展对居民区、公共场所个人投放行为的执法监督,促进习惯养成,同时强化结果应用,推进落实物业服务企业信用记分与物业服务企业选聘挂钩机制,对各类单位的垃圾分类违法行为纳入相应的信用惩戒,探索个人垃圾分类违法行为的联合惩戒。加强市场行为监管执法,对一次性用品使用、过度包装、违规使用废弃餐厨油脂等现象,执法部门制定专项执法计划,持续开展执法监管。
附件:2021年赵巷镇生活垃圾分类精品场所创建名单
赵巷镇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推进工作
联席会议办公室
2021年3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