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字号

打印

关于印发《朱家角镇“医教结合”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主动公开

2012.10.31

索取号:QF0313000-2012-010 发文字号:青朱府(2012)54号 发文日期:2012-10-10

各学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根据青浦区“医教结合”工作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本镇实际,制定朱家角镇“医教结合”工作实施方案,并下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附件:朱家角镇“医教结合”工作实施方案

        

                                                                                                                         二○一二年十月十日

        朱家角镇“医教结合”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青卫防[2011]247号关于成立青浦区“医教结合”领导小组的通知和青卫防[2012]67号关于印发《青浦区“医教结合”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结合我镇学校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际,制定朱家角镇“医教结合”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学校卫生是国家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学校师生的身心健康,关系到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国家教育中长期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了“为了每个孩子的终身发展实施快乐你的启蒙教育”的理念,同时要充分调动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的积极性,共同担负起培育下一代的责任,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结合近期上海市政府关于全面实施《上海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精神,积极推行“医教结合”工作,探索学校卫生管理新机制。

        二、建立领导和部门协调机制

        为深入贯彻《关于在本市中小学和托幼机构开展“医教结合”工作指导意见》(沪卫疾妇[2011]43),有力推进我镇学校工作,切实改善学校环境和条件,切实落实学生健康状况监测和学生健康促进工作,切实加强学校传染病、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综合防治工作,成立我镇“医教结合”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和推进我镇“医教结合”工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落实一名分管主任和明确一名专职条线人员及中小学校(园)落实一名分管校长和卫生保健老师负责“医教结合”工作。

        三、工作目标

        在朱家角镇“医教结合”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以教育为主导、卫生为指导,双方共同履行卫生管理职责;以开展“一校一 医”和“一校一团队”对接方式,通过学生健康管理团队的指导,拓展服务内容,进一步增强卫生保健人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置能力,提高卫生保健老师专业水平,保障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

        四、具体方案  

        (一)工作机制    

        1、建立“医教结合”一体化机制    

        按照公共卫生属地化管理原则,整合资源,理顺管理关系,构建社区与学校卫生一体化工作机制。将学校卫生工作全面纳入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网格化管理体系,各学校(园)的卫生保健室作为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的延伸点,在疾病防控工作中,将社区与学校(园)卫生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    

        2、成立工作团队,建立指导服务制度  

        成立“医教结合”专业指导团队。由儿保、疾控、社区、医疗、心理、卫监等领域骨干人员组成2个分别为托幼机构、中小学校的全科服务团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服务团队与所在辖区学校(园)全部进行对接。每个团队明确一名责任制医生,对接若干所学校(园),实现“一校(园)一医”。每周指导服务不少于1次,特殊情况相应增加指导服务次数。  

        3、建立考核评估工作机制  

        建立双向考核评价制度,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辖区所在地的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共同对卫生保健人员实施管理、考核,考核的结果与绩效奖励挂钩。  

        (二)工作模式

        1、“三定”工作制度  

        定人(每所学校确定一名医务人员);定时(常态下,每周不少于1次,特殊情况,每天1次指导);定点(基本固定一个医生指导一个学校)。  

        2、“三专”工作原则  

        专人(全科医生服务团队固定,人员相对稳定);专项(专职人员按业务分工,指导不同的业务条线);专管(每月固定时间用于指导服务)。  

        3、“三结合”工作原则  

        “三定”制度与团队服务专业指导、培训、质量评估相结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三定”工作制度的基础上,全科医生服务团队,定期对各学校、托幼机构卫生管理服务工作予以,同时组织对学校卫生管理服务工作进行质量评估。    

        4、分层培训  

        区专家指导团队、全科医生服务团队定期开展培训。区级专家主要对社区服务团队、卫生保健人员开展培训;全科医生服务团队重点对学校托幼机构其他人员、家长、儿童进行培训指导。  

        5、会商会诊制度  

        各学校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发现问题,由全科医生服务团队及时矫治,逐级转诊,并做好转诊随访记录。全科医生服务团队将工作中的难点、重点与区专家指导团队会商会诊,寻找解决对策。  

        (三)工作内容

        1、托幼机构工作内容  

        1)幼儿体检和健康指导。46岁幼儿每年开展一次健康体检,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开展个体和群体评价,及时将体检结果反馈给家长;进行合理膳食、心理行为发育、意外伤害预防、口腔保健、眼保健、中医保健、常见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

        2)健康管理。对体检中发现的营养不良、贫血、单纯性肥胖等情况的儿童分析原因,及时给出指导或就诊建议;发现口腔发育异常(唇腭裂、高鄂弓、诞生牙)、龋齿、弱视、视力低下或听力异常儿童应要求其及时治疗;开展高危儿童保健和管理,对报告的高危儿童(低出生体重、出生缺陷等)进行追踪调查,开展随访管理,落实治疗、干预、保健和康复等服务。  

        3)预防接种和传染病管理。开展入托(园)新生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落实针对重点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急性结膜炎、沙眼等传染性疾病的防控措施。开展因病缺课缺勤网络直报,进一步加强传染病报告工作。  

        4)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加强对托幼机构卫生保健人员和教师的培训,指导托幼机构卫生保健人员和任教老师开展对幼儿的健康教育,并对家庭进行指导和干预。

        5)日常卫生管理。包括晨检和巡检、消毒隔离、传染病疫情的处置、食品安全、常见伤病院前处置、营养膳食、饮水卫生、教学生活环境卫生、安全管理和防暑降温管理等。  

        2、中小学校工作内容  

        1)中小学生健康体检和健康指导。中小学生每年开展一次健康体检,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开展常见病监测,开展个体和群体评价,及时将体检结果反馈给家长,有针对性地提出干预建议。进行学生常见病防治、合理膳食、口腔保健、中医保健等健康指导。  

        2)健康管理。对健康体检管理中发现的有营养不良、贫血、肥胖、视力不良、龋齿、牙龈炎、肢体发育异常、心脏杂音等情况的学生分析原因,给出指导或就诊建议。对传染病可疑患者应及时指导到医院就诊治疗。  

        3)病人管理。为患结核病、哮喘、糖尿病、过敏性疾病等疾

        病的学生和随班就读的残障儿童建立专门档案,进行规范化的病人管理。  

        4)学生健康影响因素监测。开展学生健康相关行为、心理卫生以及学校课桌椅、教室照明等影响健康因素的监测与管理。  

        5)学校传染病防治指导。指导落实重点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急性结膜炎、沙眼等传染病防控措施;开展免疫预防查漏补种工作;开展防治艾滋病、结核病的宣传教育;开展晨检和巡检、因病缺课缺勤网络直报和传染病报告等各项传染病防控措施。  

        6)学生常见疾病干预指导。开展学生营养和膳食管理;开展肥胖、视力不良、龋齿、贫血、蛔虫和意外伤害的预防和干预;开展学生龋齿和视力普查;为适龄儿童提供如窝沟封闭、预防性充填等适宜预防技术服务。  

        7)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健康教育包括青春期性教育以及家庭健康指导和干预等。通过开展健康促进,联动家庭和社区,对学生不良膳食、缺乏体育锻炼、吸烟习惯、不安全性行为等健康危险行为问题进行综合干预。  

        8)学校日常卫生管理。开展包括晨检和巡检、传染病发生后的处置、消毒隔离、食品安全、营养膳食、饮水卫生、教学生活环境卫生、学校卫生与运动场地和设施的管理等。  

        (四)职责分工

        1、行政管理部门  

        在区教育局的领导下,各学校、托幼机构负责本学校、托幼机构卫生工作的行业管理;镇政府配合学校、托幼机构卫生工作管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区卫生局的领导下,配合做好本镇对学校、托幼机构卫生工作的督查指导和卫生监督管理。  

        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按照青浦区“医教结合”工作手册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要求,掌握辖区内学校、托幼机构基本情况;指导学校开展防病工作,建立相关台帐、规范及时上报相关信息;加强业务督导,定期指导开展传染病防控、幼托保健、健康教育、学生常见病防治等学校公共卫生工作;协助和指导学校、幼托机构制定相应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及相关的卫生防病制度(报病制度、报病流程)等职责,指导开展晨检、消毒隔离措施落实、科学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效遏制疫情的扩散蔓延;对保健老师进行防病知识培训;指导学校对每学年新入学学生的计划免疫接种证进行查验,及时进行查漏补种;配合学校积极开展健康宣教工作

        3、学校、托幼机构  

        各学校、幼托机构法人代表是学校卫生工作第一责任人。各学校、幼托机构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要求,按规定配备专(兼)职校医,负责落实各项具体工作措施、建立相关台帐、规范,并及时上报相关信息。做好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建立和落实学生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儿童预防接种证、入园健康档案查验制度等,制订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预案,规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制度,完善学校卫生台帐资料建立并落实卫生保健制度;加强学生因病缺课、伤害、传染病及常见病等监测;做好学生健康体检及预防接种工作;开展健康教育;按时完成防病等相关信息统计、汇总、上报工作。

        (五)工作流程

  

卫生保健老师

  

区卫生局

  

区教育局

  
         

                                                                    

  

                        

        五、组织保障

        开展“医教结合”要落实“政府主导、部门合作、学校负责、家庭

        配合、社会参与”的学校卫生工作联动措施,营造全社会高度重视学校卫生工作的浓厚氛围。  

        (一)加强组织管理,建立“医教结合”工作网络。  

        “医教结合”工作在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业务牵头下,区妇幼保健所、区精神卫生中心共同实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院内“医教结合”工作小组,由主任担任组长,分管主任任副组长,社区科、防保科、医务科等有关部门参与,指定专人负责本社区“医教结合”工作。

        各学校、托幼机构建立由校长、教务负责人、卫生保健老师、班主任和其他任课教师代表等组成的工作小组,学校保健老师具体负责落实各项具体工作措施。  

        (二)注重条块结合,建立“条抓块管”工作格局。  

        “医教结合”工作涉及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儿童保健、常见病防治、消毒、环境卫生监测、口腔保健、眼保健等多个卫生业务条线。随着学生健康水平的不断提高,卫生工作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注重条块结合,日常工作以具体业务条线医生具体负责实施,同时充分调动和发挥 “一校一团队”、“一校一医”的作用,结合辖区和学校工作实际,社区团队和责任医生主要负责学生健康档案、健康促进学校等“医教结合”重点工作的推进与实施。

        (三)强化长效管理,建立“医教结合”工作制度。  

        一是服务指导联系反馈制度。医生每周一次进学校进行服务导,就学校卫生工作提出针对性建议,及时填写指导记录单并做好反馈与追踪服务。二是落实培训制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学校“医教结合”工作负责人参加区卫生局、区教育局联合组织的培训,并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学校对本单位有关人员进行全员培训。三是工作例会制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学校定期召工作例会,总体推进和协调“医教结合”工作的实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月一次召开团队、学校保健老师工作会议,全面落实 “医教结合”工作各项工作任务,促进学生儿童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