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化青浦区人防宣传教育工作的实施方案
QD720100020250003
主动公开
青国动〔2025〕9号
上海市青浦区国防动员办公室
2025.05.06
各街镇,各中小学、中职(含民办):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的重要部署,积极响应加强全民国防教育的相关决策,主动适应全民国防观念新变化,青浦区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为指导,结合上海市国动办《关于进一步深化上海市学校人防知识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沪国动〔2024〕96号)中的相关要求,进一步加强青浦区人民防空(以下简称“人防”)宣传教育工作,深化青浦区学校人防知识教育水平。逐步构建青浦区特色人防宣教体系,着力打造全面、系统、高效的人防“六进”工作实施载体,进一步提升青浦区人防宣教工作的系统性、有效性和广泛性。据此制定青浦区人防宣教工作的实施方案如下:
一、工作目标
进一步深化和规范本区人防宣教工作,拓展路径与方法,搭建“一核、两翼、三链”的青浦特色人防宣教体系;强化学校人防知识教育水平,融入学校教育教学,打造“1+1+1”的学校人防教育模式;丰富本区“六进”宣传工作载体,使本区居民特别是学生群体掌握基本的人防知识和技能,增强国防观念、普及相关知识,形成良好的人防意识和行为习惯,切实增强人防宣传的生命力、执行力、影响力。
二、工作内容
充分利用青浦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这一重要区位优势,长三角数字干线这一资源优势,水乡古镇、历史遗迹、红色教育等历史文化优势,坚持守正创新,秉持多部门协作、多层级联动、多地区融合的理念,下好人防宣教领域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中的先手棋,全力探索多支点共立、多资源共享、多任务共进、多环节共建的“一核、两翼、三链”青浦区特色人防宣教体系。
(一)擘画战略蓝图,确立人防宣教工作“一核”中心点
“一核”是指以深化人防宣教工作为总核心,贯通“战略目标—职能分工—协同网络”的三维体系,充分激活“一核”对开展人防宣教工作的“集成器”效能,带动各项人防宣教工作的有序开展。
1.目标分解,织好一张达成网
围绕共同推进人防宣教工作的核心目标分解任务,统筹多项工作的并行并进。
一是区委宣传部做好国防与人防宣教工作的指导单位。以宣传工作为引领,在各项相关业务中的统筹协调、督导评估等方面做好“发动机”与“粘合剂”。
二是区国动办做好人防宣教工作的推行人。以人防宣传工作为核心,特别是以人防宣传“进学校”为重要抓手,扩大人防知识在群众中的普及范围。配合区教育局共同完善特色课程开展,教学教材普及等工作,同时对辖区内宣教阵地建设、师资队伍培育、实练演习筹办、相关资源供给等方面进一步做稳做实。
三是区教育局做好人防教育工作的施行人。以学校人防知识教育工作的进一步深化落实为核心,抓好学校教育主阵地,紧紧把握课程安排、教材配置两个重点环节。将人防教育内容融入学校有关课程与活动中,制定“1+1+1”(基础课、实践课、特色课)的人防知识教育模式,明确“基础保底、实践强基、特色扬长”的教学目标。
2.协同共建,绘好一个同心圆
围绕“一核”战略总目标,各单位以目标分解后任务分工为方向,打造“目标对焦、资源共享、工作协同”的联动工作机制,构建跨部门的立体协同网络,形成人防宣教新范式。
一是构建目标对焦新模式。各单位年度重点工作与核心指标相关联,如教育局“人防课程覆盖率”对应国动办“人防宣教达成率”和宣传部“国防教育普及率”,在量化任务目标的基础上形成聚合各部门工作的对焦点。
二是打造资源共享新理念。明确各单位现有资源清单,固定资源如红色场馆、科创设施等;流动资源如资金保障、队伍增设等;周期资源如活动筹备、工作启结等,针对可共享资源以“任务拼图”模式促进合作,如国动办发起“进校园宣传活动”,宣传部提供指导及其他相关资源保障,教育局匹配课程、学校资源。
三是规划效能评估新体系。形成季度、年度任务协同指数表,以任务目标关联度、资源共享参与度、创新筹划贡献度构成,针对推进“一核”总目标中的各项工作进行汇总和评估,确认各单位的协同参与程度,以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机制共同促进各单位协作密度的逐步增加。
3.战略保障,拉好一条实施线
通过“一核”引领,消除部门工作重复投入,提升资源利用率,形成新发展范式,在此过程中要施用“三化”机制。
一是规程化完善。建立健全的战略层、战术层、执行层三级工作体系,明确部门权责边界与协作流程,相关部门如区国动办、区教育局,相关落实单位如街镇、学校,相关参与群体如专业队伍、志愿团体,分别制定符合本区当下发展情况的宣传教育量化目标。
二是在地化激活。加强宣教阵地建设,加快宣教场所挖掘,加速宣教模式创新,打造多元化、多功能、多方向的宣传教育载体。
三是机制化保障。建立“宣教成效—部门考核”的挂钩机制,构建“1+11+N”的工作体系(1个区级中枢+11个街镇节点+N个社会触角),将协同成效纳入部门年度绩效考核,压实宣教工作落实落地成效。
(二)激活发展引擎,把握人防宣教工作“两翼”切入点
“两翼”是指要通过东翼青浦城区的“城域宣教综合体”和西翼长三角对接的“三域宣教联合体”为战略支点,通过空间赋能与区域联动,助推人防宣教工作的“一核”落地,借助“两翼”机制完成空间再构、效能跃升、范式创新。
“城域宣教综合体”聚焦于青浦本区域的建设主战场,构建宣教网络,统筹推进宣教阵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防知识教育等核心板块。
“三域宣教联合体”要立足一体化示范区战略使命,打造“活动共参、资源共享、经验互鉴”的跨域协同模式,拓展辐射半径,形成“内生创新—外向辐射”的良性循环。
1.拓展国防宣教范围,发挥宣传引领作用
青浦区委宣传部打造“立体化”传播矩阵。坚持网上网下、大屏小屏同频共振,进一步强化人防宣传教育普及,讲好新时代人防领域先进典型故事。发挥东方绿舟等国防教育阵地示范引领作用,使其成为传播人防知识、开展人防教育、传承红色精神的主阵地。坚持日常教育与集中教育相结合,结合“全民国防教育日”主题宣教活动,持续打造人防宣教特色项目。
2.推动人防宣传进度,发挥国动办协同作用
青浦区国动办实施“精准化”宣传行动。从人防宣教工作的多元性、广泛性、实际性出发,注重通盘考虑,梯次推进,以宣教体系为牵引,推动多项工作的落实落地。
一是加快队伍培育,扩展宣教师资阵容。构建“专业+多元”“专职+志愿”“在地+协同”的复合型师资队伍,涵盖人防教师骨干、人防实训教官、人防志愿队伍三种核心力量。二季度前,协同区教育局开展新一批人防教师队伍的培训工作,夯实人防知识教育基础;增加志愿服务队伍(蓝天救援队、化救队)和国防动员专业保障队伍在宣教工作中的参与比重。
二是加速展馆建设,打造宣教阵地基础。加快青浦区人民防空宣传教育基地的更新扩建,在2025年四季度前完成更新改造工作。建设完成后,更要提升宣教基地专业讲解员队伍的培育速度和培育质量,确保提高宣教阵地的人防知识宣传效果。
三是拓宽宣教辐射范围,进一步实施人防宣传工作的靶向攻坚,特别是要进一步在“进学校”上找准新的切入点,要加大利用校园网、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网络平台和校园电子显示屏、宣传橱窗及时发布宣传教育内容,普及人防知识。
3.强化人防知识教育,发挥教育局培育作用
青浦区教育局构建“专业化”教育体系。使用“1+1+1”(基础课、实践课、特色课)人防知识教育模式。
一是固本强基,保证一个“基础课”。人防知识教育的首要环节是要做好基础课程的教学计划与课程安排。各校结合当前教学计划将人防知识教育融入日常教学当中,深入挖掘相关学科蕴含的人防资源。全面推进《人民防空知识讲义(长三角版)》的应用,以课本内容为基准,将人防教育融入相关学科课程中,通过3年时间基本实现全区学校人防教育的普及知晓全覆盖。小学阶段主要培养人防基本概念的认知,列入班团队课和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初中主要建立人防相关设施设备识别能力,列入班团队课、体育课和安全实训的教学内容;高中主要培养军事素质及人防技能的掌握,列入高中军事训练教学内容。
二是学以致用,稳固一个“实践课”。组织多种校园人防知识实践课,发挥实践课程对基础课程的强化作用,增加学生的参与热情。结合校内或者学校周边人防工程,积极开展“寻找身边的人防工程”活动和人防疏散演练;结合升旗仪式、运动会、寒暑假活动、少年军校、志愿活动、校本实践教育、社团活动等方式进行人防教育;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和重大主题活动等,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人防教育活动;结合知识竞赛、征文、演讲、辩论、海报、漫画等创新人防教育模式,开展对人防工程设施的“小小啄木鸟”人防实践活动。
三是推陈致新,拓展一个“特色课”。青浦区国动办会同区委宣传部、区教育局共同开发打造融合科创、文化、艺术的特色人防知识特色“课程活动群”,结合区内外的生态资源、红色资源、科技资源,开发特色夏令营等本地化教学活动,塑造情感认同。各校应积极动员学生参加相关活动,保证活动效果。
4.提升跨域联动密度,发挥长三角互助作用
围绕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战略定位,探索跨域协同的人防宣教新路径。
一是活动共参,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三域轮值主办特色活动,打造“青力国动”等特色活动品牌,延伸特色活动开展的边界范围,如长三角人防大讲堂、国动宣教基地参观等。以“东道主主导、自愿加入”形式降低协作门槛,提高合作可行性。
二是资源共享,搭建人防知识共建库。开通“示范区人防教育直通车”,串联三地教育模式、宣教阵地、讲师队伍等资源。组织跨域连线课堂、实地走学等特色人防知识教育课程;扩大《人防知识讲义(长三角版)》的使用范围;选拔优秀人防骨干教师开展跨域学习、云端授课等联合活动。
三是经验互鉴,打造非正式协作形式。采用柔性合作项目试点,聚焦社区、校园等人防宣教方法经验交流,促进社区工作者、学校教师、企业代表等人员开展论坛交流活动,交流相关经验,探讨防护教育新思路。
(三)梳理传导链条,把握人防宣教工作“三链”着力点。
“三链”是指以教育浸润链、属地责任链、社群共振链构建的立体支撑网络,“三链”协同发力破解宣教落实瓶颈。
1.贯通全流程育人体系
教育浸润链要串联“校园—家庭—社会”教育场景,构筑全周期国防素养培育通道。
一是人防教育普及。发挥校园在人防知识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拓展教育模式,主动发掘教育资源,努力创新教育方法,推动课程教育、实践指导、活动参与等各环节动态衔接,做好人防知识在学生群体中的全面普及。
二是人防教育拓展。借助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平台,将人防教育搬入家庭,组织亲子人防教育实践活动等,引导家长重视孩子人防意识的培养,形成家校共育合力。
三是人防教育考核。完善“过程可视—能力可测—效果可比”的评估机制,建立学生人防素养成长档案等过程性评价工具,设计包括知识测评和技能考核在内的结果性测评指标。由区委宣传部、青浦区国动办和区教育局在每年的4月和10月共同进行检查。
2.构建穿透式执行网络
属地责任链要贯通“区—街镇—村居”的三级行政体系,打造政策传导与资源统筹的中枢神经,疏通宣传牵头到具体落实的血管脉络。
一是区级中枢建设。明确11个街镇差异化任务,将各街镇演练任务落实情况纳为“进社区”工作核心指标,将“六进”推进成效纳入各街镇年度绩效考核,积极推动社区搭建全方位人防宣教场景建设。
二是街镇枢纽强化。实施差异化一镇一品行动,鼓励街镇结合属地特点开展特色宣教工作。如朱家角镇结合古镇景区开展相关演习、华新镇集合物流园区开展相关活动、金泽镇结合华为研发中心开展相关演练等。
三是社区末梢激活。做好宣传下沉,以楼组为单位开展活动,在社区中心点、便利店节点、健身休闲点等植入人防防护文化,打造渗透式宣传模式。鼓励社区开展特色化活动,加强社区居民在宣传活动的参与度。
3.织就多元协同生态网
社群共振链要链接“社会组织—市场主体—市民群体”多元力量,形成社会化协同生态。
一是枢纽组织牵引。提高企业在宣教工作中的参与比重,依仗高新技术企业的强牵引力,带动宣教能力和范围的进一步跃升;吸纳蓝天救援队、作家协会等进入宣教团体,发挥志愿组织、非营利性社会组织等在宣传活动中的亲和力。
二是特色社群激活。将人防知识教育融入各类特色社群团体中,如建立“银龄守护团”,利用好银发资源、退伍军人在宣教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利用社团日常活动、居民休闲聚会等场景,将宣教工作从集中宣传模式转变为日常渗透式。
三是全民参与创新。打通居民反馈渠道,利用随申办、指定邮箱、官方网站等线上渠道;固定接收点、社区反馈点、信件接收人等线下渠道,积极接受居民对人防设施的相关疑问和意见,广泛吸纳居民建议,做好全民参与创新的人防宣传新方式。
三、有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单位要依法履行职责,加强统筹协调指导,将人防教育作为重点工作,做好教学计划、教学效果等方面的督促检查,明确考核评价指标。涉及人防宣教工作的各相关单位,要高度重视本项工作,列入单位年度重要工作,加强研究部署,细化指标任务,详细制定涉及本级、本部门人防宣教工作计划,加强工作保障和督导落实。
(二)拓展本地特色
各单位要充分发挥本级、本部门优势,贴近自身实际,调动各方资源,加强上下联动与部门协调,积极创新宣传方式,拓展特色与亮点,积极创建本单位人防宣教“品牌”。
(三)做好相关保障
向学校提供人防知识教育的文字资料、视频和教具等内容资源,指导帮助学校提升人防教育的水平和能力。对本项工作要落实专项资金和经费,所需费用纳入年度预算,合理调配、科学使用、提升绩效,为工作顺利推进做好基础保障。
上海青浦区国动办公室 上海市青浦区教育局
中共上海市青浦区委宣传部
2025年5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