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种源基地建设——今年首批中华绒螯蟹“江海21”蟹苗回青浦安家 2023-05-17
种源是整个农业产业链的源头,也是附加值最高的环节,堪称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芯片”。河蟹产业是江浙沪皖等省市水产养殖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历来也是我区水产养殖一大特色产业之一。近年来,随着河蟹池塘生态养殖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通过采用放养河蟹良种达到河蟹养殖提质增效已逐渐被广大从业者接受,成为助推河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先决条件。
为进一步打造我区优质蟹种培育基地,指导养殖户切实抓好河蟹养殖苗种关,今年以来,区水产站紧紧围绕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五大行动”,扎实推进水产种业质量提升,联合上海市中华绒螯蟹产业体系,通过指导我区上海睿婕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继续抓好中华绒螯蟹“江海21”苗种繁育,培育优质蟹种,提升中华绒螯蟹“江海21”良种养殖覆盖等,助推河蟹养殖高质量发展。近日,今年首批中华绒螯蟹“江海21”大眼幼体苗种由江苏沿海顺利运回位于我区练塘镇的上海睿婕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蟹种培育基地,该批次约300kg中华绒螯蟹“江海21”大眼幼体蟹苗成功在青浦安家。期间,区水产站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全程跟踪做好技术服务和技术保障工作,并通过依托蟹苗规格、游泳能力、趋光性、活动能力等关键指标做好蟹苗质量判断,确保到达的大眼幼体体质健壮,规格均匀,品质优良。据悉,为推动河蟹产业高质量发展,高品质河蟹种源必须实现闭环经营。因此,上海睿婕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落实亲本养殖繁育基地,已在练塘镇徐练村(乡村振兴示范村)改造建成了中华绒螯蟹“江海21”亲本养殖繁育基地,通过深化产学研合作,在上海海洋大学、上海市水产研究所等科研单位技术支撑下,进一步打造成为“江海21”2.0版种源亲本基地,从而推动实现合作社中华绒螯蟹“江海21”种源基地形成闭环。近年来,合作社所产蟹种每年可稳定在30000kg,示范推广养殖成蟹5000亩,带动江浙沪等周边养殖户应用河蟹良种开展河蟹池塘生态养殖,促进上海河蟹的种源优势进一步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进一步提升上海河蟹种源产业的质量和影响。
下一步,区水产站将充分依托上海市中华绒螯蟹产业技术体系,联合上海市水产研究所河蟹团队,坚持绿色发展,生态优先,牢固树立水产种质资源是渔业生产和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从早从实引导我区各主要水产专业合作社做好做实优质蟹种培育工作,以规范技术、规范设施、规范运作来扎实打造建设以中华绒螯蟹“江海21”为代表的优质蟹种培育基地,提高蟹种质量、增加养殖效益,为推动我区河蟹池塘生态养殖提供优质蟹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