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字号

打印

走青浦 听江南|千亩良田,万顷诗意,“莓”丽江南杜村村 2020-07-28

寻声江南,带您开启一幅江南文化的声音地图。

“水秀山清眉远长,归来闲倚小阁窗。”万里青色朦胧于烟雨的缠绵,荷塘的绿盖摇曳起飘渺的村落,嘀嗒的春雨落尽在苍茫的柔情,蔓蔓的青石小路,总引我们忆起如梦的江南。

在青浦区白鹤镇的南侧,便坐落着如此具有江南风情的小村落——杜村村,因北宋名臣祁国公杜衍之后裔定居至此而得名。2019年,杜村村成功创建了市级美丽乡村,清理宅前屋后、做强产业支撑、抓紧草莓增效,探索发展休闲农业的新路子,让美丽乡村的生活越来越有奔头。

今天的节目,就让我们来听一听在人文历史流淌灌溉下的杜村村究竟有着怎样的田园风光?

从一条宽敞整洁的公路上放眼望去,凉亭小景、休闲步道映入眼帘。一路延伸,阵阵稻田清香指引我们来到了白鹤镇杜村村。河水静静地从杜村村流淌而过,一边是连片的田野,一边是整齐的大棚,与盛开的油菜花交互错落,形成了一片田园美景。

“十里杜村风光好,千亩良田稻花香。”这样的田园佳境可并非一日所得。自2017年建成区级美丽乡村后,2018年杜村村便开始对村庄进行全面改造,全村人劲往一处使、力往一块用,用了整整三年的时间,终于在2019年成功创建了市级美丽乡村。

杜村村书记宋军:

我们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最主要的对每户每家做了几个表,就是对这家人的宅前宅后的整饰方面进行了清查,包括违章搭建,包括宅基地公共卫生。

为了保证整治工作做到位,杜村村成立了专门督查组,挨家挨户上门走访,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对表现优异的农户给予每月奖励,引导群众自觉参与。

如今,在村“两委”班子、广大党员和督察员的告知解释、广泛动员下,村民们纷纷自觉参与到人居环境的整治行动中。同时,在每个村民小组设置的“村庄清洁行动评分”公告栏上,会直接对每家每户的整治情况进行展示,文明乡风促成了百姓邻里和谐的杜村乡景,村民共设的村规民约更是令全村上下形成了“比学赶超”、齐心协力建设美丽乡村的良好氛围。

1.jpg

杜村村书记宋军:

村规民约是整个村的公约,通过村民代表大会表决的一个公约,制定公约之前开了好多座谈会,包括党员代表,包括村民代表,大家一起来制定,90%以上的村民都是会遵守的,有少数一部分会通过我们村民代表、党员代表去做做工作,一直到做通为止。

人在乡间住,景在乡间绕。对于村容风貌的改善成果,杜村村的百姓是最直接、也最有发言权的受益者,每天晚上在乡间小道散散步、吹吹风,日子过得越来越有滋有味。从生态负担到生态红利,焕然一新的村域环境更为杜村村民们带来了农业增收的机遇。

3.jpg

杜村村草莓种植代表蒋萍:

美丽乡村我个人是非常感觉好的,我们是做草莓的,现在一直做的商超,渠道为主,从农业旅游带动人进来,把我们杜村作为上海市亮点的地方吸引更多的人,发展农业旅游,采草莓、种种菜,小桥流水看看,我觉得很好的。

杜村村的环境改造,改出了一排排白墙黛瓦的生态民居,更铺出了一条条村民致富的小康路。千亩稻花远飘香,果蔬饱满四季丰,《走青浦乡村 听江南之美》接着带您走进杜村村的田园文化与生活。

农民增收,一个是生态旅游,一个是土地流转。近几年,杜村村通过土地流转、合作社分包的方式对百姓收入进行补给,稳定的增收为百姓生活带去了安逸与放心。

杜村村书记宋军:

我们是通过集体和合作社的模式,合作社交给我们集体,我们村委保证每户拿到流转费,再有区农委的补贴发放到每家每户的村民手里。(流转费)现在每亩达到了1700块,再通过老百姓到合作社打工的模式进行增收,特别是绿延草莓和弘阳农庄,这些合作社用我们当地的老百姓,用劳动再给一些回报。通过合作社的经营模式,每一块土地怎么做,按照上面的要求布局来,这样老百姓收入也稳定,现在老百姓都满意得不得了。

一排排整齐的大棚在马路两边严阵以待,热情等待着南来北往的游客。走进大棚,颗颗红宝石在一片翠绿中娇艳欲滴,也有调皮的红孩子躲在农田大伞下等待着被揭开神秘的头纱,这样的景象在杜村村的农庄里比比皆是。

在充分发挥土地流转作用的基础上,杜村村开始发展农业精品,草莓更是其中的“王牌大将”。以上海绿延合作社为代表,“绿延”草莓累计在中国草莓大会擂台赛中获得了3金、4银、1铜的优异成绩。以一产为依托,“接二连三”推进产业融合的成功模式,向全国范围推广,草莓种植成为了杜村村产业培育的新动能。

通过开发草莓采摘、草莓DIY、草莓盆栽、举办草莓主题活动等项目,增加草莓产业附加值,杜村村打响了草莓品牌,周边草莓种植户每亩增收达到了近五千元,到了每年的草莓季,上万名游客纷至沓来,一品红宝石的娇美容颜。

杜村村草莓种植代表蒋萍:

我想要的是说客人今天来了,采完草莓,有地方做个草莓酱,或者做个草莓蛋糕,然后种种盆栽,或者后续我们地里再搭配一些其他的产品,让他们去休闲体验,再吃一下我们的蔬菜,就是简单的农家饭。

美丽乡村建设为杜村村的生态环境带去了崭新的变化,而这无疑也是村庄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前提,这种以发展乡村旅游来做强产业支撑的模式,正在杜村村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借力“美丽乡村”建设,联合周边村形成草莓旅游环线,拓展“草莓+”系列,同时推动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推动当地特色民宿的开发、建设和运营,清澈见底的小河、绿树成荫的羊肠小路、酸甜的草莓香气充盈着杜村村民们的生活,也成为了村民致富增收的钱袋子。

4.jpg

蒋萍:

后续我们明年肯定要做这一步的,现在杜村很漂亮,可以在河里钓钓野生的鱼,看看油菜花,采采草莓,我们想说明年的话做一个主题规划,吸引人流进来,把农业旅游发展起来。

产业发展的良好势头助力杜村村民们的增收,文化建设的不断加强也令杜村村的乡风文明焕发出了新气象。《走青浦乡村 听江南之美》,带您感受杜村村的人文魅力。

经济多产业的全面开花之余,杜村村也没有落下新农村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

杜村村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不仅因北宋祁国公杜衍的后裔定居至此而得名,元末著名藏书家杜元芳晚年也曾定居于此,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也曾驻军在杜村西面的一座村落养兵。

为了追溯悠久的历史历程,传承传统文化,杜村村以韩世忠的历史事迹为渊源,修建村史馆,进一步挖掘杜村村的人文历史,让村民了解家乡发展史,以此增强村民对家乡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白鹤镇是上海的“沪剧之镇”,依托这一特色,杜村村努力探索村民群众的集中兴趣点,成立了沪剧班,每周定期开班进行学习交流,并积极参与各类沪剧表演活动。“浓浓情·欢乐行”、“欢度中秋佳节汇演”等活动在丰富村民业余生活的同时,更传承、发扬了杜村村的特色传统文化。

2.jpg

近年来,杜村村先后荣获了上海市健康村、上海市卫生村、上海市整洁村、青浦区文明村等多项称号以及“区级美丽乡村”、“市级美丽乡村”等多项荣誉。

做优乡村村容风貌,做强乡村产业支撑,做实历史文化资源,杜村村的经济人文齐头并进,绘就了一幅乡村发展的新画卷,杜村村的未来更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