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字号

打印

走青浦 听江南 | 在书香与稻香中同世界对话——林家村 2020-08-19

寻声江南,带您开启一幅江南文化的声音地图

池塘中央摇曳的荷花,清秀皎洁;土壤深处扎根的稻谷,殷实丰登,这两种截然的美,分别代表着悠然的诗意与踏实的生活。在林家村,这两种美顺着弯弯河塘,流淌进每一户江南人的家中。

坐落于上海市南部的林家村,正在寻找属于村庄自己的艺术,他们立志要与世界对话。接天稻谷、映日荷花,都在这里相遇。

今天的节目,就让我们一起,闻着书香,循着稻香,去感受林家村独有的艺术气质与文化情怀。

今年八月,上海书展如期在延安中路1000号举办,上百家出版社齐聚展厅。十六年来,书展已经成为了上海市的一张夏日文化名片。上海书展的分会场,连续三年设在了一座座小小的农家书屋之中。

琳琅满目的书架.jpg

青浦区林家村倪马路205号是一座两层楼高的江南民居,竹质的篱笆围起一个小院,院子里种满花草,景致有些像《红楼梦》中的蘅芜苑。墙瓦上附着青苔,窗沿上攀着枝蔓,走进院子,透过巨大的落地窗,就能看到屋内一排排落地书架,静下心来捧起书卷,听得到屋外雀鸟啁啾,田园风光越窗而来,尽入眼帘。这里就是曾被网友评为上海“最美书屋”的薄荷香文苑,同时也是林家村的农家书屋。

小院花草 (6).jpg

林家村对这座不算宽敞的两层小宅十分重视,将薄荷香文苑与农家书屋项目结合起来,打造属于林家村人的文化空间。

二楼的小茶室.jpg

林家村书记徐永坚

这个农家书屋,当时我们书屋的主人有一个北京大学的朋友,在她的建议下,加上我们村也有这个想法,把它结合起来。因为现在的农村,每一个地方都有一个农家书屋,我们就把薄荷香文苑和农家书屋结合起来,签订了管理协议,那么这个薄荷香文苑的项目就开起来了。

书记.jpg

薄荷香文苑的开拓者和实践者是医学博士张瑞杰和她的妻子陈君芳。2007年他们夫妇带着梦想回到村里,一守就是10年。当年的他们是想在村里建设一个“中医科普公园”,无心插柳柳成荫,“中医科普园”尚在建设中,以农家书屋为特色的薄荷香文苑率先成了一座文化地标。

凭着这座小小的书屋,林家村吸引来了上海书展,吸引来了法国领事馆的夏至音乐节,更吸引来了一批批游客。

不少游客慕名而来,流连难返,选择留在了薄荷香文苑,成为林家村的流动志愿者。

2017年10月,薄荷香文苑举办了一场特殊的画展。画展的主角是林家村里一位名叫许凤英的普通农民。许凤英在七十岁这年,拿起了画笔。

许阿姨与油画结缘的契机十分特别。七十岁那年,她生了一场不小的病。

林家村村民许凤英:

生了这个病,我是开了两次手术了。我第一次开刀,开完回家了,开了刀一个多月又去干活去,把刀疤崩掉了。第二次又去开刀,开了刀回来他们就不让去了,哭了。后来我们这里有老师画画的,我是瞎问的,我要画画,你教我好吗?然后我就学画画了。

许凤英.jpg

林家村的风景人居吸引来了许多驻村艺术家,这些艺术家们也成了许阿姨的朋友兼老师,许阿姨是个好学的学生,诸如干枣的颜色怎么调、鸭子的羽毛怎么画这样的问题,她一问就是一箩筐。

林家村村民许凤英:

我们这里老师挺多的呀,画雕塑啊什么的啊,老师教画画,那就画画。画了之后老师不满意就刮掉,刮掉我就流泪啊,然后我就再画,画。一直关在家里画。第一幅画画了很久,最起码有十几天。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这是唐代诗人王维笔下的画。

许阿姨也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画,留住林家村的山水,留住林家村人的故乡。油画出现在许阿姨的生活中,成为了她特殊的朋友。这些画笔、颜料陪伴许阿姨走过了大病初愈的阶段,油画成为了许阿姨生命中的第二项事业,也让她看到了更大、更深邃的世界。

许凤英的油画,以林家村为蓝本。百里廊道、千顷鱼塘、万亩农田的林家村,宛若一幅落笔于大地的风景画。这幅画卷背后,渗透出林家村浓郁的艺术文化底色。《寻声江南》,继续聆听林家村与艺术的对话。

林家村的文化气息,是经过了千年的历史荡涤,厚积薄发,沉淀而来。在村内就有一座文物遗址,因其独特的研究价值而远近闻名。

7f5315245a97b1f927c757080467ca6.jpg

朱家角是长三角著名的历史文化景点,自古就有“先有凌家角,后有朱家角”的说法,凌家角文化遗址,正位于现在的林家村区域内。2017年,凌家角被认定为区级文物保护点,属西周至汉代的文化遗址,2019年,专家对凌家角地下文物进行再次勘探,获得重大发现,此次勘探受到了文物部门的高度关注。

除凌家角外,林家村还留有不少其他文化遗存与遗址。

林家村书记徐永坚:

其次呢就是我们这里有个遗址文化的特色,具有较大的文物研究和利用价值。也就是说朱家角是举世闻名的,但是我们林家村自古就有“先有凌家角,后有朱家角”的美称,朱家角在我们村内有个凌家角的遗址,有个凌家石室墓,还有这个土砖窑。

古有凌家千年古迹,文脉相守,今有最美农家书屋,薄荷传香。在厚重的文化积淀下,林家村形成了尚文、尚艺的新农村氛围,也吸引了许多当代艺术家进驻,一股“艺术回归乡村”的风潮,正在席卷。

726f7de6babdd08d2e0023ff6181fcb.jpg

林家村书记徐永坚:

相声演员赵松涛他办了一个田耘社,还有一个雕塑馆,杨东白的雕塑馆工作室,还要加上一个电影导演王磊的路上有马的电影工作室等一些有名的文化团队长期驻扎在我们林家村。一些文创的工作室呢也相继挂牌,在两个礼拜之前我们这里挂牌了一个李文琏的艺术工作室,还有成为唯一在上海挂牌的上海中医药大学的五禽戏的工作室,再加上一个宋庆龄基金会农民创业接力棒项目的村庄。

林家村深厚的文化氛围、独特的村居景观,给艺术家们提供了良好的创作环境,吸引了外界优秀的文化团队进驻;这些文化团队,也让林家村村民有了更多接触到艺术文化的机会,自然而然地形成了村民尊重艺术、艺术反哺乡村的良性循环。

6be53b3b27a4c7dfcfecb0433e11298.jpg

许多艺术家在征得村民同意后,将自己的灵感用墙绘的方式留在了林家村。墙画的内容大多是村民们的日常劳作,春种燕飞、夏芒日长、秋收打谷、冬闲藏粮。画里画外,亦虚亦实,相印成趣。

浓郁的艺术文化气息,是林家村的盎然诗意,当放下书本,搁下画笔,回归生活时,陪伴林家村民劳动的,是悠久的稻作文化。《寻声江南》,继续走进“稻花香里说丰年”的林家村。

坐落江南水网的林家村,浸润着悠久深厚的稻作文化,村里自主培育的“薄荷香大米”,已经获得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银香38号”也是青浦数得上名号的优质大米品种。

近年来,林家村还创新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与全国大型销售平台“光明随心订”合作,林家村的品牌蔬菜“薄荷香蔬菜”日均定量已经达到800单以上。村里的串方农业合作社成为了去年青浦区唯一获得上海地产中晚熟大米双奖的合作社。

晒太阳的猫咪.jpg

上海牵意蔬果合作社建立的稻鳖共生生态系统,使稻田从过去单一的种植转变为种养结合,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三丰收。

近几年来,薄荷香文苑被评为“中国年度乡村书店”,林家村被评为第三批示范性乡村,村内一户人家入选中国最美家庭,青浦市民读书节获得优秀项目奖……

林家村的乡村建设结出了累累硕果。农忙时,科学耕种,灵活售卖;农闲时,亲朋小聚,捧起书卷——艺术化的田园生活,正在成为林家村人的日常。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林家村在稻花香里,与艺术同行,与世界对话,渐渐走出了一片属于林家村人的柳暗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