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渔综合种养”+“纳微米气液界面技术”=未来可期 2020-08-17
农业“十三五”规划中指出“坚持生态优先、融合发展”的基本原则。因此,在传统鱼米之乡青浦地区进行红螯鳌虾稻田综合种养,以渔促稻、稳粮增效,实现质量安全、生态环保,充分利用水稻田中的天然饵料生物,提高水稻田单位面积的综合经济效益,既是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的需要,也是生态型种养结合的有效途径之一,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作用。
▲▼稻虾综合种养示范基地
水稻种植中因长期使用化肥从而导致土壤板结和盐碱化,通过引入的纳微米气泡机,可以使水中空气气泡直径达到50~600nm,气泡直径峰值为150nm±30nm,水中气泡密度为107~109个/mL(注:水中气泡密度指的是纯水中气泡密度),纳微米气液界面电位达到-30--40mV以上,能有效解决水稻种植过程中因过度使用化肥造成的土壤板结和盐碱化问题。
▲纳微米气泡机
近日,区水产站联合纳泡检测技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赴上海炎联农业专业合作社开展技术服务指导活动,就如何利用“纳微米气液界面多效联动集成技术”开展新型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从而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出谋献策”。
本站科技人员等一行人实地察看了位于白鹤镇的上海焱联农业专业合作社的稻渔综合种养基地的田间工程和红螯鳌虾的生长情况,并就模式中涉及的技术关键点开展了座谈。针对合作社发展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如何更好的利用现有技术手段、管理手段,因地制宜,更好发展稻渔综合种养,提出了“三个一”:
1、“确定一个方案”:研究及证实不同粒度的气泡(包括纳米气泡和微米气泡)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中所发挥的物理/化学/生物作用,并据此总结其应用规律,形成适应目前稻渔综合种养农户的实际工作能力的,操作上简单化、经济成本可行、处理系统稳定的可复制推广的整体解决方案。
2、“形成一套管理规程”:完善水产品养殖、种养茬口衔接、施肥、病虫草害防控、水质调控、田间工程、捕捞、质量控制等多方面的试验数据积累,形成一套基于纳微米气液界面多效联动集成技术的稻渔综合种养技术管理规程。
3、“建立一个基地”:建立一个基于纳微米气液界面多效联动集成技术的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面积300亩。在主粮稳产增产的前提下,提升水稻和鱼虾的品质,并同时改良土壤和种养殖尾水、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探讨交流
下一步,结合我区水产养殖绿色发展实际,区水产站将继续加大稻渔综合种养研究和示范推广力度,为稻渔综合种养工作提供有力科技支撑,并不断总结推广先进经验,为推动青浦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