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支撑】青浦区科技发展基金农业项目“似鳊的全人工繁育技术研究”通过验收! 2021-02-06
似鳊(Pseudobrama simoni),属鲤形目,鲤科,鲴亚科,似鳊属,为小型鱼类,常见体长7~15cm,最大体长约17cm,分布于长江、黄河及海河等水系的干支流及附属湖泊江湖中,也是淀山湖土著鱼类。由于该鱼数量多、个体小,因此成为水生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许多珍稀鸟类的主要动物性食物来源。目前,因该鱼个体小而不作为人工养殖对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野生、绿色食品的偏好,使得如似鳊类的野生鱼需求迅速增加。为保证生态系统良性有序和资源保护增殖,满足市场需求,储备小型鱼类繁育技术,采用人工繁殖方式保障和提高似鳊的供应成为水产养殖业者关心的内容。
▲大规格鱼种似鳊
2019年起,区水产站联合上海淀原水产良种在前期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对似鳊的人工催产、受精、孵化和鱼种培育等关键环节进行探讨,系统的开展了似鳊的人工繁育技术研究。近日,由区水产站和上海淀原水产良种场共同承担实施的青浦区科技发展基金农业项目《似鳊的全人工繁育技术研究》[青科发2019-02]通过了区科委组织的专家组验收。
▲人工催产
项目组开展了似鳊野生种群的收集、驯化、亲本培育与人工繁育、苗种培育的工作,获得二龄以上亲本2637组;催产亲鱼148组,获得受精卵134.0万粒,平均受精率83.6%,孵出水花103.1万尾,平均孵化率76.9%;培育夏花鱼苗64.7万尾,成活率达71.9%;培育全长6厘米以上的大规格鱼种46.3万尾;按0.7元/尾计算,总产值达32.41万元。通过本项目实施,基本能培育出种质纯正、数量充足,达到增殖放流要求的似鳊大规格鱼种,在熟化养殖技术和增殖放流技术的条件下,有计划的实施似鳊资源增殖放流,对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养护渔业资源都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长江流域是中国淡水渔业的摇篮,坚定不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持续推进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已深入人心。下一步,区水产站将继续以上海淀原水产良种场为主要科研与生产保种基地,联合国家级、省市级水产科研机构,组织协调共同深化水生生物保护研究,加快完善淀山湖土著鱼人工驯养和繁育技术攻关,在熟化技术的条件下,有计划的实施似鳊等品种资源增殖放流,为养护淀山湖渔业资源提供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