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支撑】“卤虫虾片中EHP感染力评价及其应用”科技项目通过验收 2022-07-11
水产苗种生产培育的传统饵料主要采用培养生物饵料(单胞藻、轮虫、卤虫等)和添加半人工饲料(蛋黄、豆浆等),在对虾人工育苗中,单胞藻、轮虫、卤虫、蛋黄等曾是其主要饵料。有的生物饵料如轮虫培养难度大,有的生物饵料如卤虫货源紧张,不能稳定供应,且售价高,如在对虾育苗中,仅卤虫卵的费用就占总育苗成本的30-50%,并且还需要一定规模的孵化设施,大大增加了育苗成本;而蛋黄等半生物饵料又有营养单一、水中稳定性差、易污染水质等缺点,不利于规模化的育苗生产,影响育苗生产效率和苗种质量。近年来,根据对虾幼体的营养需求,研制出以卤虫为主要原料的、能够替代生物饵料的微颗粒饲料-虾片,这种微型颗粒饲料不但大大降低了育苗成本,而且营养全面、诱食性强、使用方便,是对虾育苗生产中较为理想的代用饵料。目前,市场上商品化虾片产品种类很多,但其主要成分不外乎丰年虫粉、虾粉、鱼粉、红虫粉、贝粉、海藻粉等,以及酵母粉、大豆粉、矿物质等,前者多是来自于自然环境,难免受到虾肝肠胞虫(EHP)的污染,因原料受到污染而导致虾片携带EHP已经威胁到对虾虾苗的培育和标粗。卤虫虾片加工主要有烘干和冻干两种工艺,在不同的加工工艺下,经加工处理后虾片中的EHP是否具有感染力一直未能得到准确回答。因此,探明不同加工工艺下卤虫虾片携带EHP是否具有感染力,为对虾育苗推荐安全可靠的卤虫虾片加工工艺,减少育苗过程中因代用饵料带来的风险,促进对虾育苗产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日,由上海彰显渔业专业合作社主持,区水产技术推广站、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作为技术支撑单位共同承担的青浦区产学研合作发展资金项目“卤虫虾片中EHP感染力评价及其应用”[青产学研2021-49]通过了区科委组织的专家组验收。
课题组研究了冻干、烘干加工工艺下,模拟虾片中EHP 对凡纳滨对虾的感染力,评价卤虫虾片不同加工工艺对EHP感染力的影响,为选择安全可靠的卤虫虾片加工工艺下的虾片产品提供了理论依据,减少了育苗过程中因代用饵料带来的风险,促进对虾育苗产业健康发展。
课题实施期间,采用烘干工艺生产的卤虫虾片,在合作社两个凡纳滨对虾虾苗淡化标粗场进行生产应用。期间,共对70个虾片样品进行检测,其中,有4个样品检测出EHP,但携带量较低,同时监测使用过程中标粗虾苗的EHP携带情况,共检测虾苗751批次,均未检测出EHP,全年共应用虾片培育对虾苗种5.2亿尾。由此说明,卤虫虾片在对虾虾苗标粗中使用无感染风险,可为生产凡纳滨对虾优质虾苗打下了较好的技术保障。
下一步,区水产技术推广站将继续围绕种源渔业发展,联合国家、市级水产科研团队,加强产学研合作,继续完善凡纳滨对虾优质苗种生产技术体系和检测技术体系,为生产凡纳滨对虾优质虾苗打下较好的技术保障,为水产养殖绿色生产提供优质苗种,促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